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三、问题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随机掷n次,每次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 (1)n为偶数时,求"出现正、反面次数相  相似文献   

2.
概率     
选择题1 .从装有白球 3个、红球 4个的箱子中 ,把球一个接一个地取出来 ,到第五个恰好把白球全部取出的概率是 (   )(A) 435.  (B) 17.  (C) 635.  (D) 27.2 .现有甲、乙两颗骰子 ,从 1点到 6点出现的概率都是 16 ,掷甲、乙两颗骰子 ,设分别出现的点数为a ,b时 ,则满足a <|b2 -2a| <1 0a的概率为 (   )(A) 11 8.  (B) 11 2 .  (C) 19.  (D) 16 .3.两人投一枚硬币 ,掷出正面者为胜 ,但这个硬币不太均匀 ,以致出现正面的概率P1与出现反面的概率P2 不相等 ,已知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是两个对立的事件 .设两人各掷一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举例介绍递推法在解决概率问题中 的应用. 例题 有人玩硬币走跳棋的游戏.已知硬 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0.5,棋盘上标有第 0站、第1站、第2站、…、第100站.一枚棋子 开始在第0站,棋手每掷一次硬币,棋子向前跳 动一次,若掷出正面,棋子向前跳一站,若掷出 反面,则棋子向前跳两站,直到棋子跳到第99 站(胜利大本营)或第100站(失败大本营)时, 该游戏结束.求此人玩该游戏获胜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数学通讯》2006,(1):27-29
题164下面玩掷骰子放球游戏,若掷出1点,甲盒中放一球;若掷出2点或3点,乙盒中放一球;若掷出4点、5点或6点,丙盒中放一球.设掷n次后,甲、乙、丙各盒内的球数分别为x,y,z.1)当n=3时,求x,y,z成等差数列的概率;2)当n=6时,求x,y,z成等比数列的概率:解1)∵x y z=3,2y=x z.①x=0,y=1,z=  相似文献   

5.
贵刊1988、3刊出的滕兆祥同志的《如何判定条件概率与积事件的概率》一文(以下简称滕文)触及到概率论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该文的一些提法却似有可供商榷之处. 滕文首先分析了这样一个例子:“掷一枚硬币、直到出现三次正面才停止,问正好第六次停止,而第五次也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少?”认为:“在掷一枚硬币直到出现三次正面就停止”这样的试验中是不知道第六次能否停止的,也就是  相似文献   

6.
陈卫 《天府数学》2004,(4):67-72
做一做:4个人一组做掷硬币(或掷骰子)等游戏,让一名同学任意抛出一个硬币,落地后一定是正面吗?多做几次试试看,落地后每次一定是正面吗?做实验试一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结果,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7.
《数学通讯》2008,(2):40-43
题175 已知甲、乙、丙三人做投硬币的游戏,由甲先投,每个人进行投掷时,如果投出正面,则下一次由下一个人投,如果投出反面,则由其后面的第二个人投(约定甲后面是乙,乙后面是丙,丙后面是甲),则第n次由甲、乙、丙投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相似文献   

8.
在概率的学习中,常常会做抛硬币的游戏,从而计算出现不同面朝上的概率.下面研究将相同的n枚硬币同时抛出,得到n枚硬币同时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及其推广和应用.概率模型将一枚硬币抛出, 可以得到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相似文献   

9.
綦明男  刘三阳 《应用数学》2005,18(3):345-351
下面的问题被称为n个外观不可区分硬币的分组测试问题,每个硬币可以是伪硬币或是标准硬币.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已知一个由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有两个伪(较重的)硬币,用一台天平以最小的称重次数,从这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探测出两个伪(较重的)硬币. 我们构造了找出两个伪(较重的)硬币的两个算法,并且这两个算法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0.
<正>对称性通常指图形或物体关于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排列上具有的一一对偶关系.数学中的对称性既有图形、数式的对称,也有概念、命题、法则或结构的对称.数学中的对称性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在概率计算中有意识地利用事物的对称性,使思维与推理高度统一,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还能简化解题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设甲抛n+1次硬币,乙抛n次硬币,求甲所抛正面数多于乙所抛正面数的概  相似文献   

11.
搜索两个不同坏硬币的最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炜  毛经中 《应用数学》1998,11(3):45-47
设n个外观相同的硬币的集合X中含有两个坏硬币,这两个坏硬币的重量彼此不同,但都比好硬币重,而假定好硬币有相同的重量.以g2(n)表示用天平从X中找出两个坏硬币的最少测试次数.本文证明了对任意的n成立[log3(n2)]≤g2(n)≤[log3(n2)]+1.且对无穷多个n,文中所给的测试过程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2.
求概率是排列组合知识的重要应用 ,作为新增内容 ,在新教材、新高考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初学这部分内容时 ,往往感到并不很吃力 ,但普遍存在“会而不对”的现象 ,解题常常出错 .下面对概率问题的常见错误进行剖析 ,供参考 .1 概念不清致误例 1 把三枚硬币一起掷出 ,求出现两枚正面向上 ,一枚反面向上的概率 .错解 三枚硬币掷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有 2× 2× 2 =8种 ,而出现两正一反是一种结果 ,故所求概率P =18.剖析 在所有的 8种结果中 ,两正一反并不是一种结果 ,而是有三种结果 :正、正、反 ,正、反、正 ,反、正、正 ,因此所求概…  相似文献   

13.
综合题新编选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1 0 6  有A ,B二人,按下列规则掷骰子,第一次,如果出1点,下一次还由同一人继续掷;如果出现其他点数,下一次由另一人掷.第一次是A掷,设第n次是A掷的概率为pn.1)用pn 表示pn + 1;2 )求limn→∞pn.解 1)设第n次是A ,B投掷的概率记做pn,qn,第n - 1次是A ,B投掷的概率是pn -1,qn -1,不是A ,B投掷的概率分别为1-pn -1,1-qn -1.则pn=pn -1·16 +qn -1·56 .又pn+qn=1,将上两式相结合可知pn=- 23pn -1+ 56 ,从而pn + 1=- 23pn+ 56 .2 )由pn + 1=- 23pn+ 56得pn + 1- 12 =- 23(pn- 12 )从而pn- 12 =(- 23) n -1(p1- 12 ) ,又p1=1,limn→∞(pn…  相似文献   

14.
先来看一个问题。 连续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概率是多少? 这道题很容易解答。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下面四种: (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其中一枚为正面,一枚为反面的结果有2种,因此  相似文献   

15.
郑定华 《数学通讯》2012,(Z3):19-21
题目甲、乙、丙三人传球,第一次球从甲传出,到第六次球又回到甲手中的传球方式有种.思路1画出树状图,即可得到答案,有22种,图略.图1图2思路2如图1和图2所示,甲、乙、丙三人传球,可以发现,当且仅当在六次传球中,按顺时针方向的传递次数与按逆时针方向的传递次数之差  相似文献   

16.
想一想 :掷一枚均匀的硬币 ,若将正面以“R”代表 ,反面以“L”代表 ,现已知连续掷了 8次均为“R” ,请问第 9次会出现“R”还是“L”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但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掉进出题人的陷阱里 .其实这只不过是概率在生活中被运用的一个简单例子 ,如果你弄清了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此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概率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如在气象预报 ,经济预测 ,医疗诊断 ,农业育种 ,交通管理等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用武之地 .我们许多人虽然不熟悉它 ,但往往在生活中又不自觉地利用了它而做出某些决定 .本文想谈谈概率论在生活中的几点简单…  相似文献   

17.
问题包含甲在内的m(m≥2)个人练习传球,设传球n次,球首先从甲手中传出,第n次仍传给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传球方法?分析设第n次球传给甲的传球方法有an种,第n次球不传给甲的传球方法有bn种,对每个传球的人来说,每次传球的方法有m-1种,n次传球共有(m-1)n种方法.∴an+bn=(m-1)n.另外,第n+1次球传给甲,则第n次球必不传给甲,因而an+1=bn,∴an+an+1=(m-1)n.设cn=an(m-1)n,则cn+1+1m-1cn=1m-1,∴c-1=-1(c-1).又a1=0,c1=0,c1-1m=-1m,∴数列{cn-1m}是首项为-1m,公比为-1m-1的等比数列,∴cn=1m+(-1m).(-1m-1)n-1,∴an=1m(m-1)n+(-1)n.m-1m.例1甲、乙、…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用天平从n个硬币的集合中搜索出4个坏硬币的最少测试次数的一个估计。  相似文献   

19.
高中第三册《概率》一章中新概念较多,教起来有些难讲清楚,现就其中几个易混概念,谈谈粗浅体会、供参考。一、事件与等可能事件在运用概率的古典定义计算概率时,有些学生由于区分不开“事件”与“等可能事件”而产生错误。如P_(168)。第五题,不少学生将一枚硬币连掷三次中可能出现“两枚正面一枚反面”(A)“两枚反面一枚正面”(B)“三枚正面”(C)“三枚反面”(D)这四个事件认为是等可能事件,因而得出P(A)=P(B)=1/4,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混淆了事件与等可能事件的界限,错误地把A、B、C、D这四个可能发生的事件看成了等可能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万涛 《中学生数学》2014,(22):24-25
<正>问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第11题)3个朋友在一起,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4个朋友在一起呢?n个朋友在一起呢?解法一3个人(假设为甲、乙、丙)在一起,则甲要跟乙和丙握一次手,共握手2次,乙只需要跟丙握手1次,所以,握手次数一共是2+1=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