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曾礼 《化学教育》1995,16(5):43-43
采用国际统一单位,是科技进步的特征。尤其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象一座桥梁,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很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了,它给科学技术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2.
周道礼 《化学教育》1990,11(2):51-52
国内不少化学刊物多次发表文章指出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质的量”属物理量名称,而摩尔则是单位名称。二者混同使用,从科学性和逻辑性看都不妥。但时至今日,不少学生、教师和其他化学工作者在表达物质的量有多少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摩尔数。一些化学刊物,甚至教材上也不时出现“摩尔数”。  相似文献   

3.
前言固体微粒的X射线物相分析,可用以研究合金、矿物、颜料、空气或水里的污染粒子以及其它晶体微粒。在通常的实验条件下,使用X射线照相法能测定直径约在十微米(相当于微微克数量级)的单个固体微粒。但是在研究混合物样品的微粒时,困难就较大一些。由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量较少,信息微弱,所摄取的底片中往往只能显示一小部分衍射线条,而且,各组分的衍射线还可能重迭干扰。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能再分为更小的微粒而不消失原物质的基本化学性质。从化学的观点来看,分子是由一个或多个互相结合的原子组成的。在同一分子中相邻两原子间的距离一定要比分别隶属于两个分子的相邻原子间的距离来得近些。分子式是表示分子的式子,它指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同时也表示一个分子或—个克分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高中化学“微粒性”观念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樟庆 《化学教育》2008,29(10):14-16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以新课程苏教版《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为例,探讨高中化学“微粒性”观念的建构,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层次的微粒构成的,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7页;乙种本上册第29页展示的有关1摩尔各类物质的体积比较图.第一组图所对应的实物均系金属晶体,其体积是由组成微粒的大小以及晶格结构中的微观晶格空间所共同表现的;第二组图中水、硫酸均系液体,其体积是由组成微粒的大小、微粒间微观空隙所共同决定的.上述各物质中组成微粒间的空隙是由结构微粒的本性和组成形式决定的,是  相似文献   

7.
张发新 《化学教育》2015,36(19):8-11
微粒观来自于具体的化学知识,是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反应机理等微观领域在学习者头脑中的总观性认识,微粒观是最基本的化学观念之一。阐述了化学微粒观的3个内涵,同时论述了化学微粒观的3种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文祥  裴毅 《化学教育》2003,24(6):35-35
在我们的化学教学和化学写作中 ,恐怕还找不到一个比“物质的量”更为别扭的术语。而偏偏这个术语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实验中要经常使用。例如在中学化学教材中 ,常见有诸如“5 0 0mL 0 .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 0 .0 5mol”、“H2SO4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0 .5mol/L…”等[1] 叙述。在高考的试卷中也只好按照教材的口径说 :“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等[2 ] 。本来mole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就是一个教学难点 ,加上这么个别扭的术语 ,更是雪上加霜。对于广大的化学研究工作者也不例外 ,他们不能使用已经熟悉和…  相似文献   

9.
电磁处理对水溶液中碳酸钙微粒沉降及附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Zeta电位、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粘附功等热力学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研究了电磁处理对等物质的量Na2CO3与CaCl2溶液混合生成的碳酸钙微粒的沉积特性及阻垢机理. 结果显示电磁处理可以使碳酸钙微粒的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约5 mV, 同时加快碳酸钙微粒的沉降速度. 经电磁处理生成的碳酸钙微粒的表面自由能为31.59 mJ•m-2, 比未经处理时减小30%, 同时表面自由能Lifshitz-van der Waals分量从处理前的43.53 mJ•m-2下降到25.50 mJ•m-2, 说明成垢溶液的电磁处理可以提高碳酸钙微粒的热力学稳定性. 水溶液中碳酸钙微粒与316L不锈钢表面之间的理论粘附功计算显示, 电磁处理降低了该理论粘附功, 使碳酸钙微粒在不锈钢表面的附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试验室》2014,(5):527
聚焦:微粒物质为保护人们免遭微粒物质对身体的损害,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对悬浮微粒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研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化学和生化分析,因此,今年的analytica国际研讨会将"悬浮微粒和健康"列为核心主题。大会第一天(4月1日),罗斯托克大学教授、慕尼黑Helmholtz研究中心化学家Ralf Zimmermann将主持一整天的关于悬浮微粒的讨论。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芬兰、英国、加拿大、挪威、瑞士和美国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以偶联剂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胺大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以偶合接枝的方式,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接枝微粒PEI-SiO2,然后以氯乙酸为试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亚氨乙酸(IAA)基团键合于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具有多齿配基的亚氨乙酸型螯合微粒IAA-PEI-SiO2。重点研究了螯合微粒IAA-PEI-SiO2的制备过程,初步探讨了其对重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螯合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微粒PEI-SiO2与氯乙酸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遵循SN2反应历程;反应温度较高或缚酸剂用量过多时,会促进氯乙酸的水解,减缓亲核取代反应,使亚氨乙酸的键合率下降;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适宜的缚酸剂NaHCO3用量是使体系中NaHCO3与氯乙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与接枝微粒PEI-SiO2相比,螯合微粒IAA-PEI-SiO2对Cu2+及Eu3+的吸附容量大幅度提升,显示出强螯合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微粒作用观的科学学习价值及其科学建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3,24(6):6-10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从微观的角度科学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本文在探讨微粒作用观科学学习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3个原则,以丰富的实例阐述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卫民 《化学教育》1983,4(3):20-22
原子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微粒。它在自然科学中有不寻常的地位:在原子物理学中,它是最大的微粒:而在化学中,它是最小的微粒。因此,它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14.
以认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研究高中学生化学认知发展阶梯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结构观、微粒观、分类观、价态观、转化观、守恒观"6大核心思维为教学切入点的"物质的量"单元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表明,构建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由2个石墨电极短路相连组成工作电极的新的电化学池装置.操作时首先通过外力按压使极少量固体微粒粘附在其中一个石墨电极表面上,然后在溶液存在下将微粒夹紧并固定在2个石墨电极表面之间进行电化学测定.电化学转化过程中生成的可溶性物质被封闭在2个石墨电极表面之间而得到测定.用该技术对钯沉积在氧化铝上而组成的催化剂的电化学行为以及黄铁矿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兼具可电解粘合剂碳糊电极和固体微粒伏安法(voltammetry of microparticles)技术的优点而避免了各自的缺点:即不使用粘合剂,从而消除了粘合剂中杂质产生的氧化或还原电流的影响;可测定电化学转化过程中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分辨率好、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学为例,从微观层面利用微粒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运用微粒观建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把握物质的通性,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围绕对盐溶液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用微粒观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将分散在元素化合物、电解质溶液等部分的盐溶液性质进行整合,建立盐溶液性质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氧化还原原理、络合反应原理和电化学反应原理的联系。在完善核心知识立体构建的同时,聚焦微粒观的指导作用,基于盐溶液中微粒存在、盐溶液中微粒与外加试剂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盐溶液性质,达到用微观、动态、平衡的视角进行较高水平思维的目的。阐述基于微粒观指导下盐溶液性质认识的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望生 《化学教育》1992,13(6):58-61
布朗运动的发现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R.Brown,1773—1858)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时,发现微粒总是在不停地作着无规则运动,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布朗运动。布朗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植物的受精过程,他选取克拉花属(clarckia pulella)植物雄蕊花粉中的微粒,用显微镜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由于这种花粉微粒是非球形不规则状,认为容易跟踪它们向着雌蕊行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元祥 《化学教育》1982,3(4):36-36
在有关分子量、当量、摩尔、气体的摩尔体积的综合计算中,有些题目头绪纷繁,如果不抓住中心,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混淆,使计算错误。在这些有关的基本计算里,中心在抓住摩尔数的计算。摩尔概念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数与量的关系,并使微观计量和宏观计量建立了联系,在有关质量、体积、微粒数和克当量数的计算中处于一个枢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两种物质的量的比率的测量方法。介绍了特的量的SI单位-摩尔。定义了涉及物质的理的一些量,其中包括摩尔质量、一般的摩尔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气体常数及法拉第常数等。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作了有关历史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