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哲学中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某种条件下,往往又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所解决的“等”与“不等”问题,也是一对矛盾,于是可用“增量法”将不等量变形为等量,将不等关系到转化为相等关系.对于实数a>b,若a=b t,则称t为“和式增量”.对于实数a>b>0,若  相似文献   

2.
等与不等是一对矛盾,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数学题.如能利用重要不等式(或特殊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求解,简洁、迅速、有独到之处,现分类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夹逼原理”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是实现由“不等”向“相等”转化的重要依据,本文举例说明它在不等式与方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若a≤x≤a,则x=a”.这就是不等式的“两边夹”性质.据此,我们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先根据题意建立起若干不等关系,然后运用“两边夹”法则来确定某些参数的值.从而实现由不等向相等、由变量向常量、由运动变化状态向静止状的转化.这是在不等中寻找相等,运动中寻找静止的重要途径.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一法则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旨在探索解题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5.
田富德 《数学通讯》2010,(11):53-53
笔者在为本校“高二年级数学竞赛班测试”命题时,命制了如下一个不等式,现给出其初等证明并推广,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6.
夹逼策略,是指先根据题意建立起不等式关系,再依据两边夹逼的法则(或称逼等原理)来确定某些参数的值,从而实现由不等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实现由运动变化状态向静止状态的转化.这是在不等中寻找相等,运动中寻求静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反思"定比分点法"的一个流行误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增儒 《数学通报》2005,44(7):44-47
拓展“定比分点”的功能,用来处理一类不等关系(特别是连不等式a≤b≤c)问题,在中学数学界俗称“定比分点法”.比如,课本例题中的真分数不等式;b〉a〉0,m〉0推出a/b〈a+m/b+m.  相似文献   

8.
邱云 《数学通讯》2008,(11):7-8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认识绝对值问题的重要工具,它的灵活应用,使数的问题恰当地转化为形的问题,从而让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明了.正确理解绝对值所蕴含的“距离”的含意,是准确运用绝对值几何意义的关键.以下,本文结合2008年新课程高考对“不等式选讲”的考查情况,用几何的观点,剖析几种典型的绝对值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 ,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相互联系着 ,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进”与“退”既对立又统一 ,进退互用是重要的数学思维策略 .那么 ,何为“进” ?何为“退”呢 ?数学中的“进”是指将特殊的 ,具体的 ,局部的 ,低维低次的 ,抽象水平弱的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一般的 ,抽象的 ,整体的 ,高维高次的 ,抽象水平高的问题来处理 .与之相反的是数学中的“退” .合理的“进”可起到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深刻认识事物本质 ,透彻解决问题的目的 .善于“退” ,足够地“退…  相似文献   

10.
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化归思想,不等式的性质是实现“转化”的重要依据.解不等式的途径多变,颇有技巧,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因此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1.
张新禄 《数学通讯》2005,(20):22-25
1 本单元重、难点分析。解不等式是不等式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多年来高考的热点,解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过程,把原来比较复杂的不等式(组)转化为与之同解的不等式(组),以达到化简求解的目的.正确地进行同解变形是解不等式(组)的关键,而不等式的性质和各类函数的性质是进行同解变形的主要依据.同解变形的途径通常为:高次不等式转化为低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超越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两个大家所熟知的不等式问题的多种证法及其推广,其中涉及均值不等式的“配凑”、柯西不等式与Jensen不等式的运用和一些变换,请读者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13.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转化过程.解析几何中有一类参数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往往需要转化为构造不等式问题来解决。其转化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若能充分利用点与曲线(含直线)这一相对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巧妙地构造不等式,从而能直观地解决解析几何中一类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利用这种关系来解题易于理解和掌握,又简洁明快。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证明不等式时,恰当、灵活地使用“1”,能为证题创造条件,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因而探讨怎样用“1”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不等式     
马强 《数学通讯》2011,(7):93-96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不等关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解不等式     
2.重点、难点、热点分析 基本不等式的解法是本单元的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重中之重,应熟练掌握;高次不等式一般用数轴标根法求解;分式不等式一般移项通分后转化为高次不等式.对于其它较复杂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17.
等与不等是一对矛盾,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数学题,如能利用重要不等式(或特殊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求解,简洁、迅速、有独到之处,现分类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变分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的研究是优化领域的重要课题.所谓变分不等式问题就是:寻找一个点,使得其中X是Rn中的非空闲凸集,F是Rn中的映射,表示Rn中的内积.求解问题(1.1)有多种思路[1,4,5]其中之一就是将(1.1)转化为它的某种等价问题,再进行求解.在山中MasaoFukushima给出了(1.1)的如下的等价问题G是对称正定矩阵.山提出了求解(1.2)的带精确搜索和Armijo搜索的两种收敛性算法.本文建立了“d-function”的概念,利用“D-functin”给出了(1.1)…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高中数学选修教材引进柯西不等式,并通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给出一个经典的证明,作为高中生,我们也要学会通过“构造”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等辅助手段来解决问题.当然此处所说“构造”是依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等与不等是对立与统一的一对矛盾,在某种意义下又常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可用设置增量的方法将不等关系转化为相等关系,以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例1已知a>2,b>2.求证:ab>a+b.(根据1993年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题改编)证明∵a>2,b>2可设a=2+m,b=2+n,m>0,n>0.∵ab-(a+b)=(2+m)(2+n)-(2+m+2+n)=mn+m+n>0ab>a+b.例2设a>2,给定数列{Xn},其中证明(用数学归纳法)当n=1时,x1=a>2成立.若n=k时,有Xk>2,不妨设Xk=2+m,m>0.即,因此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