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毛叶鹰爪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裂环多氧取代环己烯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artapilosol A(1),microcarpin A(2)和uvarisubol B(3).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3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对5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它们的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相当.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大戟科三宝木属植物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枝叶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二萜类化合物.采用多种波谱鉴定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一个化合物为新的罕见的stemodane型二萜类化合物,七个化合物为首次从三宝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五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它们的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兰科石斛属植物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phenanobiles A~C (1~3), 6,7-dihydroxy-2-methoxy-1,4-phenanthrenedione (4)和ephemeranthoquinone (5) 5个菲醌类化合物.采用多种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3为新的菲醌类化合物.化合物1~5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以及MCF-7)显示出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异噁唑啉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思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3-[4-(1-哌嗪基)]苯基-5-(2-呋喃基)-4,5-二氢异噁唑啉衍生物3~12,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Hela、A549和SGC7901).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普遍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特别是化合物4、6和11对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相当.进一步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4和11均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株A549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药用植物巴戟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irale A725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聚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6-羟基-4-异丙基-1,8-二甲基螺环[4.5]癸-1,8-二烯-7-酮(1),2-羟基-2,5-二甲基-7-氧代-5,7-二氢-2H-呋喃[3,4-b]吡喃-4-羧酸(2), 3-乙基-4-羟基-6-甲基-二氢-吡喃-2-酮(3),苯乙内酯A (4), 3-羟基-5-(4-羟基苄基)二氢呋喃-2(3H)-酮(5), 4-乙酰-3-羟基-6-甲基吡喃-2-酮(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此外,利用四株肿瘤细胞株(Hep G-2、MCF-7、SF-268及A549)对化合物1~6细胞毒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上述肿瘤细胞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苦木科牛筋果属植物牛筋果Harrisoniaperforata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波谱鉴定方法确定了这些分离得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8为从牛筋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8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五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的IC50范围为(0.38±0.03)~(31.68±0.21)μmol/L,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抑制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以4-甲氧基苯甲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羟醛缩合脱水、取代反应生成4-甲氧基-4’-(1-哌嗪基)查尔酮(2),再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含哌嗪的查尔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e和4d对肿瘤细胞株Hela和A549均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海南暗罗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5个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NMR和HRMS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2)重排-2,13-二甲酰基-克罗烷-2,12E-二双键-15-甲酯(1)、克罗烷-3,12E-二双键-15,16-二甲酸(2)、14,15-降二碳克罗烷-3-双键-2,13-二酮(3)、克罗烷-3,13Z-二双键-15,16-内酯(4)、16-羟基克罗烷-3,13Z-二双键-15,16-内酯(5).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对4种肿瘤细胞株(Hela、A549、MCF-7和HL-60)均显示出了一定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13.22~37.16μmol/L.  相似文献   

9.
从海南产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Pers.)Lesch.]乳汁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技术,包括红外、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toxicarioside Ⅰ(1),毒毛旋花子苷元(2),杠柳苷元(3),(3β,5a,14P,17a)-3,14-二羟基孕甾-20-酮(4),α-生育酚(5)和3,4,5-三甲氧基苯酚(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强心苷,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显示了抑制活性,其ICso值范围为0.001~12.3 μm01.L-1.  相似文献   

10.
从广藿香内生真菌叶下珠生拟茎点霉(PhomopsisphyllanthicolaA658)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othioreloneO(1),2-[3,5-二羟基-2-(7-羟基辛酰基)苯基]乙酸(2),dothioreloneM(3),dothioreloneK(4),cytosporoneB(5),和cytosporoneC(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新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通过HR-ESIMS,1DNMR和2DNMR等光谱技术确定.此外,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5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跟踪分离和波谱鉴定的方法,从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 WH1-2216-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5,5,6-多环含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TMs)类天然产物:16-hydroxymaltophilin(1)、dihydromaltophilin(2)、4-deoxydihydromaltophilin(3)、maltophilin(4)、xanthobaccin C(5)和FI-2(6),其中1为新化合物.评价了化合物1~5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及人癌细胞A549、MCF-7、Jurkat、BXPC-3、HCT-116、PANC-1和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上述人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9.7μmol·L-1;新化合物1对L-02的毒性较低,但对Jurkat、HCT-116和BXPC-3的选择指数(SI)分别高达31.5、41.1和52.4.除化合物2和3对A549和MCF-7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外,其余的肿瘤细胞毒活性是首次报道.还测试了化合物1~6的抗烟曲霉活性,发现化合物2和4的活性较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4和6.12μmol·L-1,这是首次发现5,5,6-PTMs类化合物具有抗烟曲霉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活性追踪的方法,从一株来源于药用红树尖瓣海莲的内生真菌Phomopsis longicolla HL-2232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色原酮类化合物以及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氨基嘌呤-9-羧酸甲酯(1),腺嘌呤核苷(2),尿嘧啶核苷(3),N,N'-二苯基尿素(4),(2S,2'R,3R,4E,8E,3'E)-2-(2'-羟基-3'-十八碳烯酰胺)-9-甲基-4,8-十八碳二烯-1,3-二醇(5),2-(2'S-羟丙基)-5-甲基-7-羟基对氧萘酮(6),fortisterol(7),(22E)-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啤酒甾醇(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其碳谱数据至今未曾报道.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3对肿瘤细胞A549,B16F10,HL-60,MCF-7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新化合物1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值为14.9μmol·L-1、化合物3对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为8.6μmol·L-1,两者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Lour.)Poir叶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NMR、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α-O-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3α-羟基-27-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白桦脂酸(1)、2α-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3α-羟基-27-O-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白桦脂酸(2)、messagenic acid A(3)、messagenic acid B(4)、白桦脂醛(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素A和马甲子素B,属于白桦脂酸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3~6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化合物1~3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显著的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白藜芦醇又名芪三酚,是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茋类化合物.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将白藜芦醇与查耳酮片段连接起来,以寻找活性较高的新型抗肿瘤分子.白藜芦醇经Vilsmeier甲酰化、Aldol缩合、哌嗪取代及酰胺化反应,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白藜芦醇-查尔酮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对目标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特别是(E)-3-(2,4-二甲氧基-6-((E)-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基-1-(4-(N-丙烯酰基)哌嗪-1-基)苯基丙烷-2-烯-1-酮(9)对肿瘤细胞株(A549和Hela)均表现出良好的体外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0.26和7.35μmol·L~(-1)).并且,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表明化合物9能够显著诱导肿瘤细胞A549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体外对两种人肝癌细胞增值的抑制活性。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ene(E)-3(1)、acetylene(E)-9(2)、青蒿亭(3)、chrysoplenetin(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和正十六烷酸(6)。化合物1和2对于Hep G2和Huh-7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毛华菊氯仿部位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聚炔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海绵Phacelliafusca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的海绵Phacellia fusca Schmidt中得到4个含氮 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MQC,HMBC,~1H-~1HCOSY,FABMS和EIMS等光谱分析 ,确证其结构分别为:N,N'-二[2-乙氧基-1(Z)-乙烯基]脲(1),2- Bromoaldisin(2),Aldisin(3)Dibromophakellin盐酸盐(4)。其中化合物1为一具有 对称结构的新脲类化合物,命名Phacelliaurea A;化合物4是首次从该海绵中分离 得到的已知胍基生物碱,首次报到了它的~(13)C NMR数据及其归属。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白芍中内生真菌Penicilliummariae-crucis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penicmariae-crucis A (1)、penicmariae-crucis B (2)、penicmariae-crucis C (3)、penicmariae-crucis D (4)、(E)-2-甲基己-3-烯二酸(5)、2-乙酰基-3-羟基-5-甲氧基苯乙酸(6)、2-乙酰基-3-羟基-5-甲氧基苯乙酸甲酯(7)、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8)、β-谷甾醇(9)、过氧化麦角甾醇(10);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P. mariae-cruci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以2,4-喹唑啉二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代、Suzuki偶联和芳环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一系列2-取代苯氨基喹唑啉衍生物,并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应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其中活性化合物4u和4v对Hela,A549和MCF-7三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海洋真菌赤褐炭团菌(Hypoxylon rubiginosum) FS521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酰氧基-8-甲氧基-3,4-二氢萘-1(2H)-酮(1)、4,8-二甲氧基-1-萘酚(2)、1'-羟基-4',8,8'-三甲氧基[2,2']联萘-1,4-二酮(3)、3,6-dimethyl-atromentin (4)、4-羟基-8-甲氧基-3,4-二氢萘-1(2H)-酮(5)、regiolone (6)、methylsclerone (7)、5-methylmellein(8)、3,5-二甲基-8-甲氧基-3,4-二羟基异香豆素(9)、9-甲氧基萘(10)、1,8-二甲氧基萘(11)、8-甲氧基-1-萘醇(12)、7-甲氧基-3-甲基异苯并呋喃(13)、3-甲基-4-羟基苯乙酸(14)、nodulisporipyrone A (15)、nodulisporipyrone B (16)、3,4-二甲氧基-乙酰苯乙醇(1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新天然产物,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HRESIMS, 1D NMR和2DNMR等光谱技术确定.此外,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1~4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SF-268、MCF-7、Hep G-2、A549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1.85、3.21、2.53、5.09mmol·L~(-1).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海洋来源的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对一株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的海洋来源真菌烟曲霉进行系统分离研究,以抗肿瘤活性为指标,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和HPLC等方法从中分离出4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gliotoxin(1),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2),d idehydro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3)和bis-N-norgliovictin(4),其中化合物(1)在0.15 mg/L浓度下对温敏型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 210)显示了很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