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允凯  张劲  曹靖  欧阳昆冰  阳年发 《化学学报》2010,68(20):2086-2090
先利用芴与乙醇钠反应或者三苯甲醇与浓磷酸反应, 制备相应的9-烃基芴, 再利用正丁基锂与9-烃基芴反应得到相应的锂盐, 然后在-70 ℃下滴加旋光的环氧氯丙烷, 滴加完毕后在室温搅拌几小时, 得到光学纯的含芴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 它们的ee值均大于98%. 将环氧化合物用四氢呋喃溶解, 加入NH4SCN, 室温搅拌反应24 h, 过柱分离后, 得到光学纯的芴基取代的末端环硫化合物, ee值也均大于97%. 通过元素分析、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也利用旋光仪等测定了产物的旋光度, 并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型含环氧端基聚芳醚酮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4,4′ 二氟二苯酮和 4 (4 羟基苯基 ) 2 ,3 二氮杂萘 1 酮经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酮低聚物 ,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了所需分子量的含环氧端基的聚芳醚酮 (E PPEK) .用FT IR和1H NMR表征了分子链结构 ,并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和溶解性 .  相似文献   

3.
用4,5-二氮芴-9-酮(dafo)、邻苯二甲酸、高氯酸铜和4,5-二氮芴-9-酮(dafo)、苯甲酸、高氯酸铜进行混和反应时分别得到亮蓝色和蓝绿色晶体,它们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单晶结构表明,这两种化合物是同分异构体,组成都是C22H16Cl2CuN4O12.这两种化合物是通过氢键形成的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对两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水合茚三酮与芳甲基酮、水合肼缩合环化制得2-芳基-3,4-二氮杂芴酮(2); 2经还原得2-芳基-3,4-二氮杂芴(3).2与2-溴联苯格氏试剂反应得到中间体叔醇(4); 4在酸性条件下关环合成了2-芳基-3,4-二氮杂螺二芴,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3,4-二取代双环硫化磷酸酯的中间体5-叔丁基-5-(1'-羟基-2'-甲基丙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 通过5-叔丁基-5-甲酰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与异丙基溴化镁反应没有得到目标化合物, 而得到了还原产物, 改用异丙基锂代替异丙基溴化镁反应后得到目标化合物, 通过超声波辅助反应, 大幅度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6.
以N-苄基-4-哌啶酮、异丙胺为初始原料,经双Mannich反应、Wolf-Kishner还原、Pd/C脱苄基一系列反应得到3-异丙基-3,7-二氮杂双环[3.3.1]壬烷(9);化合物9再与4个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氨基酸反应生成相应酰胺,然后脱Boc保护基得到四个新的手性双哌啶α-氨基酰胺化合物12a~12d.它们与Ni(acac)2结合形成配合物,用作二乙基锌对a,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1,4-加成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手性配体的空间结构、配体与镍源的比例及用量、反应溶剂和反应温度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即:以乙腈为溶剂,12c(20%)为手性配体,7%的乙酰丙酮镍为催化剂,二乙基锌与查尔酮的物质的量比为1.5:1,二乙基锌(150%)与查尔酮1,4-共轭加成反应产物的收率为87%,对映体过量值(ee)为77%.探讨了产生不对称加成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2,4-二氧代戊酸甲酯(1)和1,5-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2)为原料,通过[2+2]光环加成和retro-Benzilicacid重排,合成了具有螺[4,5]癸烷结构的岩兰烷基本碳架的化合物3.用锌粉选择还原五元环上碳碳双键得螺环二酮(4),对环外羰基实施保护并将环上酮基转化为亚甲基得到重要的合成前体6,经与甲基溴化镁的格氏反应生成混合的标题化合物.利用羟基和异氰酸苯酯的反应生成一对N-苯基氨基甲酸酯异构体(12),二者分离后经四氢铝锂还原,完成了螺环倍半萜(±)-茅苍术醇和(±)-沉香螺醇的全合成.  相似文献   

8.
以双酚芴、双酚A型二氮杂萘酮、二氟二苯酮和二氟二苯酮磺酸钠为原料, 通过调整4种单体的比例以及加料顺序控制缩聚反应,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离子交换容量的含芴和二氮杂萘酮联苯单元的嵌段聚芳醚酮, 简称芴-氮杂萘酮-聚芳醚酮离聚物. 采用黏度测试、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氢谱(1H NMR)和热失重(TGA)等分析方法, 对不同结构的芴-氮杂萘酮-聚芳醚酮离聚物的分子量、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控制缩聚法能够制备出不同离子交换容量的高分子量芴-氮杂萘酮-聚芳醚酮离聚物, 该系列离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该系列离聚物膜进行了抗氧化性、水解稳定性、吸水率、耐醇性、离子交换容量和质子传导率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列离聚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水解稳定性、耐醇性、质子传导率和适当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9.
烷基锂先与1,1-二苯乙烯反应生成相应的1,1-二苯烷基锂, 接着在-70 ℃下滴加手性环氧氯丙烷, 然后回到室温搅拌几小时, 按常法处理后, 得到手性纯的4,4-二苯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 它们的ee值均大于90%, 此外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通过元素分析及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1)的选择性合成.化合物1是以间苯二胺(3)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来.间苯二胺和1,4-二羧酸二甲酯丁炔(4)反应生成了1,3-二-(1,2-二甲氧羰基-乙烯氨基)苯(5),随后化合物5在二苯醚中加热回流,生成4,10-二羟基-1,7-邻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6)和4,5-二羟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7).从核磁共振氢谱中可以估算出,化合物6的产率是化合物7的7~9倍.化合物6和7的混合物通过Mitsunobu反应生成了化合物1和4,5-二异丁氧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2),其中化合物1的产率是化合物2的5~7倍.晶体结构清楚地表明化合物1中10位上的羟基与1位上的氮原子之间形成了六元环分子内氢键,而在化合物2中却没有发现分子内氢键,此现象很好的说明了氢键的形成与选择性合成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型催化剂和光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标题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结构、性质特殊的化合物,提示其更广泛的性质和应用还有待人们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ZINDO方法基础上,按完全态求和(SOS)公式编制了计算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的程序.研究了(4,5-二氮杂-9-亚芴基)碳60中的分子轨道相互作用,计算了该分子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前者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后者属于理论预测性质.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合成了2-[1-(4-(N-苯基-N-丙酰基)氨基)哌啶基]甲基-六氢-1H-1,4-二氮 7.由3经还原、氯取代、胺取代、胺脱苄反应得到了7.7经单酰化反应得到了8.8经酰化反应后得到了11个带有(1-芳乙酰胺基-2-叔氨基)乙烷结构的六氢-1H-1,4-二氮类目标化合物(9a~9g,10a~10d).  相似文献   

14.
以4,4'-(9-芴基-9,9-二基)二苯胺和含羰基的二溴化合物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缩聚合成了3种不同结构的含芴聚亚胺酮(1a~1c),其结构经UV-Vis, 荧光光谱,1H NMR, IR和热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1的重均分子量5×104,分子量分散系数3.0,玻璃化转变温度250 ℃,热分解温度520 ℃.1在二甲基乙酰胺中的UV-Vis最大吸收波长271 nm和369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491 nm和522 nm.  相似文献   

15.
以8-氮杂螺[4.5]癸烷-7,9-二酮为原料,通过酰胺还原、N-Boc保护、甲酰化、醛基四步反应还原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7-(羟甲基)-8-氮杂螺[4.5]癸烷-8-羧酸叔丁酯,总收率29.8%。反应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同时对每步反应条件进行讨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含氮螺环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16.
通过Claisen 缩合反应, 在强碱叔丁醇钾的作用下,将芴和长链端烯引入β-二酮化合物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芴的长链端烯β-二酮--1-(9,9-二己基-2-芴基)-12-十三碳烯-1,3-二酮(1),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其光学性质经UV和荧光光谱测定.1在氯仿中主要以烯醇式存在;1的二氯甲烷溶液在长波区(260 nm~400 nm)呈现强烈的紫外特征吸收;其荧光光谱最大吸收波长422 nm(激发波长350 nm),属蓝紫光范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叶立德活性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基于聚亚甲基的两、三嵌段聚合物.首先由叶立德活性聚合及氧化反应得到末端羟基的聚亚甲基(PM-OH),再与2-溴异丁酰溴反应得到含溴末端的大分子引发剂(PM-Br),之后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ATRP聚合得到聚亚甲基-b-聚丙烯酸叔丁酯(PM-b-P-t-...  相似文献   

18.
由1,10-邻菲咯啉合成1,10-邻菲咯啉-5,6-二酮反应的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研究表明,1,10-邻菲咯啉在5,6位二酮化反应中的副反应产物及主产物分离时产生的副产物均为4,5-二氮杂芴-9-酮,二酮化反应条件(包括作为氧化剂的强混合酸H2SO4/HNO3的加入量、时间和温度)和主产物分离时体系的酸度对副产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优化了二酮化反应条件和产物分离时的体系pH控制范围。在此优化条件下,可有效控制副产物的形成,使主产物1,10-邻菲咯啉-5,6-二酮的收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串联的氮杂Wittig关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吡啶(嘧啶)甲基]-1,2,3-三唑[4,5-d]嘧啶-7-酮.膦亚胺4和芳基异氰酸酯发生氮杂Wittig反应生成碳二亚胺5,继而在乙醇钠催化下与各种脂肪伯胺关环,以较好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7.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部分化合物在100 mg/L的浓度下对双子叶植物油菜显示出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合成了2-[1-(4-(N-苯基-N-丙酰基)氨基)哌啶基]甲基-六氢-1H-1,4-二氮卓7.由3经还原、氯取代、胺取代、胺脱苄反应得到了7.7经单酰化反应得到了8.8经酰化反应后得到了11个带有(1-芳乙酰胺基-2-叔氨基)乙烷结构的六氢-1H-1,4-二氮卓类目标化合物(9a~9g,10a~1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