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异香草醛和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C-异戊烯基化、选择性地甲基化或甲氧甲基化、羟醛缩合、催化环化与加成共6步反应,首次合成了两个新型黄烷酮—5,7,4'-三甲氧基-3'-羟基-8-(3”-羟基-3”-甲基-丁基)黄烷酮(1a)和5,7,4'-三甲氧基-3'-羟基-8-(3”,甲氧基-3”-甲基-丁基)...  相似文献   

2.
8-异戊烯基黄酮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用氯甲基甲醚保护羟基,经羟醛缩合、碘催化环合、过氧丙酮(DMDO)氧化、O-异戊烯基化、微波促进的Claisen重排、脱甲氧甲基保护基、O-甲基化和异戊烯基侧链环合等反应步骤,完成了8-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1)、8-异戊烯基槲皮素-3,7,3',4'-四甲醚(2)和ArtochaminC(3)这3种8-异戊烯基黄酮类天然产物的合成.并对由微波促进的由5-O-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8-C-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Claisen重排反应的关键步骤进行了探讨.所有合成的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等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取代苯乙酮和5-醛基-8-甲氧甲氧基-2-甲基-2-(4'-甲基-3'-戊烯基)-二氢-1-苯并吡喃为原料,经羟醛缩合反应制得两个中间体——7,2',4'-三甲氧甲氧基-6'-羟基-2-甲基-2-(4'-甲基-3'-戊烯基)-二氢-1-苯并吡喃查尔酮(3a)和7,2',4'-三甲氧甲氧基-5'-异戊烯基-6'-羟基-2-甲基-2-(4'-甲基-3'-戊烯基)-二氢-1-苯并吡喃查尔酮(3b);3a经环合和脱保护基反应合成了(±)-Malaysianone A(4a),产率12.9%;3b经脱保护基和环合反应合成了(±)-Tanariflavanones B(4b),产率5.2%。4a和4b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4.
岩黄芪属植物中的多序岩黄芪作为传统中药“红芪”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而同属的红花岩黄芪也报道具有良好的药用活性。我们对该属中的细枝岩黄芪根部的化学成份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三个新的异戊烯基呋喃异黄酮,分别为:5-羟基-7-(2-羟基异丙基)-4′-甲氧基-9-苯并呋喃[3,2-g]异黄酮(1),5-羟基-4′-甲氧基-9-苯并呋喃[3,2-g]异黄酮(2),5-羟基-7-(2-羟基异丙基)-4′-甲氧基-7-苯并呋喃[2,3-h]异黄酮(3),并对这三个新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5.
(±) Cudraflavanone B及(±)-5-O-Methyl Cudraflavanone B的全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永刚  张宇  曹小平 《化学学报》2005,63(20):1901-1905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 经过异戊烯基取代、选择性保护羟基、Mitsunobu反应、Claisen重排、醛酮缩合、催化环化及去保护基等步骤, 首次完成了天然异戊烯基黄烷酮Cudraflavanone B的全合成, 同时也完成了(±)-5-O-甲基-6-(2"-异戊烯基)-7,2',4'-三羟基黄烷酮的全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Perkin反应策略合成了具有强效抗肿瘤、抗血管活性的天然产物Combretastatin A-1(CA1)和Combretastatin B-1(CB1).以2,3,4-三羟基苯甲醛(1)为起始物, 经单甲基化反应得到2,3-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2), 再经酚羟基保护得到2,3-二异丙基-4-甲氧基苯甲醛(3), 该化合物与3,4,5-三甲氧基苯乙酸(4)发生Perkin反应分离得到E-2-(3,4,5-三甲氧基苯基)-3-(2',3'-二异丙氧基-4'-甲氧基)丙烯酸(E-5), 经脱羧反应得到Z-3,4,4',5-四甲氧基-2',3'-二异丙氧基二苯乙烯(6), 最后经脱保护反应得到CA1.另外, 将E-2-(3,4,5-三甲氧基苯基)-3-(2',3'-二异丙氧基-4'-甲氧基)丙烯酸(E-5)脱去保护基得到E-2-(3,4,5-三甲氧基苯基)-3-(2',3'-二羟基-4'-甲氧基)丙烯酸(7), 该化合物经脱羧-异构化反应得到E-3,4,4',5-四甲氧基-2',3'-二羟基二苯乙烯(E-CA1), 最后经催化氢化得到CB1.  相似文献   

7.
单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在豆苷元为原料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 -3'-磺酸钠(1)和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3'-磺酸钴(2)。抗缺氧缺血活性试 验表明:化合物1和2的抗缺氧缺血活性比大豆苷元好。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 2晶体结构以Co~(2+)为对称中心,含6分子配位水和10分子结晶水,16个分子和7- 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3'-磺酸根的羰基、羟基、磺酸基氧原子相互之间通过多个 氢键在晶体内部形成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8.
铁杆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铁杆蒿中分离并经光谱方法鉴定出17种化合物,其中5,8,3',5'-四羟基双氢黄酮(1)、5,8,2'-三羟基-5'-甲氧基双氢黄酮(2)、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双氢黄酮(3)和3-(3-羟基苯氧基)-2-丙烯醛(6)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2,2-二甲基-8-乙酰基-7-羟基-5-甲氧基色满分别与对甲基苯甲酰氯,间氯苯甲酰氯和间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经Baker-Venkataraman重排和关环反应合成了3个新型的苯并吡喃黄酮(3a~3c);1-(2″,4″-二甲氧基苯基)-3-(2',2'-二甲基-7'-羟基-5'-甲氧基色满-8')-1,3-二酮(4)分别与烯丙基溴,异戊烯基溴和碘甲烷经取代和关环反应合成了3个新型的3-烃基苯并吡喃黄酮(6a~6c)。3和6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采用MTT法和SRB法研究了3和6体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肺癌细胞(K549)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2',4'-二甲氧基-2″,2″-二甲基-3″,4″-2H二氢吡喃-3-甲基-5″,6″:5,6-黄酮(6c)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大麻药中两个新异戊烯基黄酮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咏  许丽娜  韩旭  许有威  齐艳  徐奇玮 《分析化学》2007,35(10):1444-1448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大麻药的化学成分,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1∶1.2∶1.2∶1,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主机转速800 r/min,分离温度30℃,检测波长280 nm。以此分离条件经一步洗脱从400 mg大麻药粗提物中制备得到95.3 mg和84.5 mg的两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反应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S)-5,2′,6′-三羟基-8-异戊烯基-6,7-(3-异戊烯基-2,2-二甲基-1-酮-环己二烯)-二氢黄酮(1)和(2S)-5,2′,6′-三羟基-8-异戊烯基-6,7-(3-异戊烯基-2,2-二甲基吡喃)-3′,4′-(2,2-二甲基-1-酮-环己二烯)-二氢黄酮(2)。所得的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以3-甲基-6-硝基-1H-吲唑为原料,经N-甲基化、催化还原、亲核取代及烷基化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N-(2'-氯嘧啶-4'-基)-N,2,3-三甲基-2H-吲唑-6-胺(5);5与芳胺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N-(2'-芳胺嘧啶-4'-基)-N,2,3-三甲基-2H-吲唑-6-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间苯二酚、乙酰乙酸乙酯和1,3-丙酮二羧酸为原料,经Pechmann反应和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4个7-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7-羟基-4-甲基香豆素(1),7-羟基-4-乙酸甲酯香豆素-(2),7-羟基-3-甲酸乙酯香豆素(5)和7-羟基-3-乙酰基香豆素(6)。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1,2,5和6分别经O-异戊烯基化或O-法尼烯基化反应合成了6个7-羟基香豆素类的烯基醚衍生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3.
培养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 ZZF60产新型蒽醌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6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种新蒽醌衍生物,6,8-二甲氧基-1-甲基-2-(3-氧丁基)蒽醌(1),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7-羟基-3-(4-甲氧基苯基)苯并-γ-吡喃酮(2),2,4-二羟基-6-[(1′E,3′E)-1′,3′-戊二烯基]苯甲醛(3),(E)-4-羟基肉桂酸甲酯(4),4-(4-羟基苯基)-2-丁醇(5),4-羟基苯甲酸(6)。它们的结构通过MS、NMR等波谱分析推导确定。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抑制体外培养人喉癌细胞Hep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50分别为16和23μmol/L。  相似文献   

14.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2,6-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分别通过甲基保护酚羟基、 苯甲酰氯酰化、 Bake-Venkataraman重排、 异戊烯基化、 酸催化关环及EtSLi脱去甲基等6步反应, 以高收率完成了天然5,7-二羟基-3-异戊烯基黄酮(1a, 收率80.6%)和5-羟基-3-异戊烯基黄酮(1b, 收率84.9%)的全合成, 所有化合物均经 1H NMR 和 13C NMR表征确定.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目标产物(1a和1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3位异戊烯基侧链的存在能大大增强化合物相应的生物活性, 而且是化合物生物活性增强必需的取代基. 另外, 目标产物1a的生物活性高于产物1b, 归因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A环上的7-OH属增效基团, 起到增强生物活性的作用, 化合物1a分子中A环上有7-OH, 而化合物1b分子中则无该基团. 本合成方法对其它3-烃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所预测的生物活性结果为3-烃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3-甲氧基甲氧基苯甲醛和2,4,6-三甲氧基-3-异戊烯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烷基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2’-羟基-4-甲氧基-3,4’,6’-三甲氧甲氧基-3’-异戊烯基査尓酮(6);6经环合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5,7,3’-三甲氧甲氧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7);7经脱保护和环合反应实现了天然产物(±)-5,7,3’-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1,总收率11.6%)和(±)-5,3’-二羟基-7,8-(2,2-二甲基吡喃)-4’-甲氧基黄烷酮(2,总收率10.5%)的全合成,其中1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和2个已知化合物,采用质谱(MS)、一维核磁共振波谱(1D NMR)、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异核单量子相关谱(HSQC)和旋转坐标NOE谱(ROESY)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化合物2的顺反构型通过ROESY数据进一步确定.鉴定结果表明,2个新化合物分别为2-(2'-4'-6'-三羟基)-7-羟基-5-甲基色原酮{2-(2',4',6'-trihydroxyphenyl)-(7-hydroxy-5-methyl)chromone}(1)和(E)-4-羟基-3-[(3-甲基-4-羟基-2-丁烯)氧代]苯甲酸{(E)-4-hydroxy-3-[(4-hydroxy-3-methylbut-2-en-1-yl)oxy]benzoic acid}(2);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S)-2-[(2'-羟基)丙基]-5-甲基-7-羟基色原酮{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3)和(3R,4S)-8-羟基-3,4,5-三甲基-6酮-4,6-二氢-3H-异色烯-7-羧酸{(3R,4S)-8-hydroxy-3,4,5-trimethyl-6-oxo-4,6-dihydro-3H-isochromene-7-carboxylic acid}(4).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4个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苯乙酸和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 经5步合成了10种新的咪唑类异黄酮衍生物. 利用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对10种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2-甲基-4'-羟基-7-[3-(1-咪唑基)丙氧基]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廉价的异香草醛和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C-异戊烯基化、选择性甲基化、甲氧甲基化、羟醛缩合、去保护基、催化环化以及脱除甲基等步骤,分别以13.3%和23%的总收率首次完成了天然异戊烯基黄烷酮Glovanon(1)和5-O-methylglovanon(2)的全合成.合成的关键步骤是2,4,6-三羟基苯乙酮的单C-异戊烯基化.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经过1H NMR,IR,MS确认.抑菌活性研究表明,两种新合成的化合物对藤黄微球菌(M.luteus)和大肠杆菌(E.coli)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棠梨枝叶(Pyrus pashia Buch.-Ham.ex D.Don)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采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pashinin A(1),天麻苷-7-O-顺式咖啡酸酯(2),天麻苷-7-O-反式咖啡酸酯(3),山奈酚-3-O-β-D-(6′′-O-对香豆酸酯)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6′′-O-顺式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5),天麻苷-7-O-对羟基苯甲酸酯(6),熊果苷(7),robustaside B(8),委陵菜酸(9),蔷薇酸(10),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2R,3R-二氢槲皮素(1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芹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染料木素(16),咖啡酸(1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7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的抗肿瘤细胞活性实验表明其没有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IC50>40μmol L-1);抗HIV病毒(HIV-1IIIB)实验显示:化合物1有极弱的抗HIV-1的活性,化合物4有弱的抗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首次合成了Bartericin A (1), 2’,6’-二羟基-5’-(2’’-羟基-3’’-甲基-3’’-丁烯基)-4’-甲氧基查尔酮(2), Xanthohumol D (3)和Angusticornin B (4) 4个羟基异戊烯基查尔酮类天然产物.为了探讨天然产物中不同官能团对其核心骨架结构抗菌活性的影响,设计合成了衍生物6.所合成的目标产物和未知中间体化合物经过1H NMR、13C NMR、IR、HRMS进行了确证.选取大肠杆菌[CMCC(B)44102]、绿脓杆菌[CMCC(B)10104]、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03]和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采用稀释点样法对所合成的4个天然产物及1个新型衍生物进行了抗菌活性评估.结果显示,天然产物1、4和衍生物6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天然产物3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但对其他3种菌株无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200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