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AFS,XRD和DTA方法研究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活性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623K时,Ni-B和Ni-Ce-B样品的苯加氢催化反应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3%和81%,0.3%Ce的掺入提高了Ni-Ce-B的催化活性.DTA结果表明,Ni-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598和653K有两个晶化峰,而Ni-Ce-B样品有548,603,696和801K四个晶化峰.XAFS和XRD结果进一步说明,在573K退火时,Ni-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此时Ni-Ce-B仅有少量晶态Ni3B生成.在673K退火时,Ni-B样品中的Ni3B开始分解生成晶态Ni,同时纳米晶Ni聚集并形成大颗粒晶态Ni,而Ni-Ce-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在773K和更高的温度退火处理后,Ni-B样品中Ni的局域环境结构与金属Ni箔基本一致,但Ni-Ce-B样品晶化生成的Ni晶格有较大畸变,同时Ni3B并未分解.说明0.3%的Ce对提高Ni-Ce-B样品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苯加氢催化活性中心为纳米晶Ni和类似于金属Ni的Ni-B非晶态合金.  相似文献   

2.
EXAFS研究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步辐射EXAFS技术定量地研究化学还原法制备的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Ni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构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初始样品:Ni-Ni最邻近配位壳层的平均键长RNi-Ni、配位数N、热无序σT、结构无序σs分别为0.275nm,11.9.0.0069nm,0.034nm;0.276nm,12.4,0.0067nm,0.035nm,Ni-B最邻近配位壳层的RNi-B,N, σT,σs分别为0.215nm,2.7,0.0055nm,0.0048nm;0.214nm,2.0,0.0058nm,0.0042nm,Ni-Ni配位的σs很大,是其σT的4-5倍,比Ni-B配位的σs大近一个数量级,在300℃退火后,Ni-B样品开始发生晶化生成晶态Ni3B,其RNi-Ni和σs分别为0.254nm和0.011nm,σs降低近2倍;而.3%原子比的Ce掺入后使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升高100℃左右。在500℃退火后,Ni-B样品的结构参数与Ni箔的相近,但Ni-Ce-B样品中的Ni-Ni配位的σs仍为0.0073nm,Ni-B配位的N为1.2,表明稀土元素Ce(以CeO2)显著增强了Ni与B的相互作用,且同时使退火晶化成的Ni晶结构产生畸变。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和Ni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并用XRD,DSC,SEM和TEM鉴定了样品的非晶性,用ICP测定了样品的组成.在脉冲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催化苯加氢反应的活性.采用在线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这两种催化剂的还原及苯加氢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B和NiP合金均为非晶态,且都是纳米尺度.NiB的粒度要比NiP小,晶化温度也比NiP低,表明Ni与B之间同Ni与P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对苯加氢反应,NiB非晶态合金具有更大的优势,原位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还原态镍有关.  相似文献   

4.
退火晶化过程中Ni-B纳米非晶态合金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AFS和XRD两种方法研究化学还原法制备的Ni B纳米非晶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我们发现,在573 K左右的退火温度下, Ni B纳米非晶态合金生成亚稳的纳米晶Ni和Ni3B.在773 K或更高的退火温度下, Ni B纳米非晶态合金大部分晶化为晶态金属Ni.  相似文献   

5.
陈昌荣  万小红 《催化学报》1999,20(6):659-66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铈含量的Ni-P-Ce超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测试了其苯加氢活性。应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方法对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和其苯加氢活性相关联。实验发现,微量铈的加入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进而提高共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铈含量的Ni-P-Ce超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测试了其苯加氢活性.应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方法对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和其苯加氢活性相关联.实验发现,微量铈的加入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进而提高其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7.
超细Ni-B非晶态合金催化糠醛液相加氢制备糠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超细Ni-B非晶态合金应用于糠醛液相选择加氢制备糠醇,研究发现,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糠醇的选择性接近100%,而且其催化活性显著高于RaneyNi和超细Ni催化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Ni-B非晶态合金,其在423K以下进行热处理时,未出现明显的晶化;但在高温下,逐渐发生晶化,并导致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显著下降,在XRD、SEM、XPS和氢吸附等一系列表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结构的关系,并考察了高温晶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NiCoB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和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Co-B及不同含量的Ni-Co-B超细非晶态微粒.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测定合金的组成表明:微粒中Ni与Co的含量可通过调节反应溶液中Ni与Co离子浓度来控制.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电子衍射证实合金是粒径约为20nm的非晶相球状颗粒.用示差量热法(DSC)考察了制备条件对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相同组成不同含量及不同条件下制得的样品其热稳定性均有差异.初步解释了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从而揭示了非晶态合金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以次磷酸镍为原料制备NiP和NiPB非晶态合金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次磷酸镍为原料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了NiP和NiPB非晶态合金.用ICP、XRD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物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条件,如原料浓度、温度、pH值及引发剂的加入对制备NiP非晶态合金的影响.在300 K下所制备的NiP非晶态合金平均粒径约为30 nm.研究了原料浓度与原料配比对NiPB非晶态合金物性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原料浓度和配比得到所需组成的NiPB非晶态合金. NiPB非晶合金平均粒径约为15 nm.  相似文献   

10.
宗保宁  朱永山 《分子催化》1991,5(3):272-275
Ni-P非晶态合金对一氧化碳、苯乙烯和丁二烯加氢具有比晶态合金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由于其晶化温度低,在反应过程中逐渐晶化,导致其加氢活性也逐渐下降。将少量Y加入到Ni-P非晶态合金中,不但使Ni-P非晶态合金晶化温度提高147℃,而且使其加氢活性提高3倍左右。未经预处理过程的Ni-Y-P非晶态合金加氢活性较低;依次经过氧化、还原处理,其加氢活性有所上升;最佳的预处理条件是240℃氧化1h,300℃氢气还原2h。但有关预处理过程中,Ni-Y-P非晶态合金表面状态的变化的研究,至今末见文献报导。本  相似文献   

11.
Ni-P非晶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细非晶态合金MP或MB(M=Ni,Co,Fe)的高比表面和结构不规整性使其表现出催化加氢的高活性和选择性,有可能成为新型石油化工加氢催化剂[1-3].其制备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两类方法[3-5].从提高催化活性角度,化学还原法是最为优越的方法.NiB催化活性明显高于NiP...  相似文献   

12.
NiP非晶态合金的负载方法及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爱增 《分子催化》1999,13(5):345-350
采用NiB作为引导剂,使NiP完全定向沉积到载体上,用ICP,XRD,DSC,BET,TEM对制备的负载型NiP(B)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这类催化剂对乙烯中微量乙炔的选择加氢性能,结果表明,NiP(B)以超细颗粒分散到载体上,由于少量B的存在,使其比相应的NiP或NiB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非晶态NiP(B)合金催化剂具有比相应的晶态合金更好的催化性能。低温氢气处理可以除去表面镍的氧化物,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超细非晶合金Ni催化乙基苯甲酸的加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明  吕剑  安忠维 《分子催化》2002,16(5):364-368
首次将非晶合金 (Ni B、 Ni P和 Ni BP)催化剂用于对 -乙基苯甲酸的加氢反应 ,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几种催化剂的加氢活性顺序为 :Ni B >Ni BP>Raney Ni>Ni P.Ni B和 Ni P表面 Ni的电子状态不同 ,Ni B中 Ni呈现富电子状态 ,而在 Ni P中 Ni为缺电子状态 ,它们不同的电子状态导致了其催化活性的差异 .  相似文献   

14.
分别使用三种方法制备了NiP非晶态合金:次磷酸钠还原镍盐(方法1)、次磷酸镍自分解(方法2)和使用有机胺调节溶液pH值的次磷酸还原镍盐(方法3)。研究了产品的物性,并以环丁烯砜加氢反应为探针检测了NiP非晶态合金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次磷酸钠体系制备的产品性质比较稳定,条件的改变对产物性质的影响不显著,催化活性一般在50%~60%之间;次磷酸镍体系中制备的样品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环丁烯砜转化率在90%以上;次磷酸体系制备样品的性质对条件变化较为敏感,催化剂的活性在70%~98%之间波动。发现方法2得到的NiP非晶态合金呈现为分散的完美的球形颗粒,且颗粒之间不存在聚集现象;使用方法3可以得到高比表面积的NiP非晶态合金。两种新方法所制备的NiP非晶态合金具有较小的粒径、较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5.
华丽  胡长员  李凤仪 《分子催化》2006,20(3):240-244
用乙二胺功能化处理碳纳米管,增强其亲水性,有利于非晶态合金在碳纳米管负载.用化学还原法制备NiB/CNTs非晶态合金,以苯加氢探针为反应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利用XRD、ICP、BET、TEM、TPR、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二胺功能化处理,CNTs比表面积增大,镍的负载量增多,镍硼颗粒细化,从而提高了非晶态NiB/CNTs的催化活性,增强了其抗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