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Mie微粒子光散射理论计算了汽溶胶大气模型的光学特性,得到了汽溶胶的散射截面、吸收截面和消光截面以及红外波段散射强度分布,同时计算了汽溶胶大气的发射率光谱.为研究大气红外传输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1]的基础上,根据M.L.Aden和A.Kerker的复合微粒子光散射理论计算了汽溶胶大气中复合微粒子模型的光学特性,得到了汽溶胶的散射截面、吸收截面和消光截面以及红外发射率光谱,为研究大气红外传输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C3N4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沉积技术合成C3N4薄膜,并采用强迫晶化技术,经透射电子衍射观测,薄膜具有多晶结构.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了C,N原子结合能及含氮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曲线表明薄膜中不含石墨相.测得薄膜的维氏硬度为29.2—50.0GPa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绞股蓝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光谱法直接、快速地测定了中草药绞股蓝样品 ,并对所测样品的红外、拉曼光谱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红外光谱图中各吸收峰位置与拉曼光谱图中各散射特征峰位置相对应 ,其关系互补。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法 ,对中草药绞股蓝的成份研究和特征波谱的鉴别 ,能为合理利用绞股蓝资源和寻找绞股蓝新的有效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使用氟化钡作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X  Pan QH  Ding J  Zhu Q  He AQ  Yue SJ  Li XP  Hu LP  Xia JM  Liu CG  Wei YJ  Yu J  Yang ZL  Zhu X  Xu YZ  Wu J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7):1767-1771
原位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在分析复杂混合物七有巨大潜力,但因固定相自身的红外吸收严重干扰样品检测,该方法进展缓慢.本文应用对中红外光透明的氟化钡微小颗粒作为固定相制备薄层层析板,并对该板的层析效果及原位显微反射红外光谱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为500nm左右的氟化钡颗粒;发展出一种制备薄层层析板的新技术——沉降-挥发法;通过实验证明,新型薄层板具备分离混合物的能力;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氟化钡作为固定相不干扰样品的检测.应用氟化钡作为新型薄层板固定相,为从技术上实现原位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打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负性原理,构建合理的红外光谱模型,对TiO_2红外光谱的振动频率与元素电负性之间的各种经验关系进行探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N)共掺杂Ti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物相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XRD物相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00℃时,TiO_2样品中的无定形结构己基本转化为锐钛矿型结构。随着煅烧温度升高,TiO_2的X射线衍射峰逐渐由宽变窄,衍射强度由弱变强。当煅烧温度为700℃时,锐钛矿型的衍射峰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金红石相的衍射峰,但TiO_2的主晶相并没有发生改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N)共掺杂TiO_2在650~500cm-1区间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峰。电负性模拟计算了(Fe,N)共掺杂TiO_2红外光谱的伸缩振动频率,获得了Fe、N掺杂的位置、分子结构和键价特征:首先计算出约化质量μ,然后按照经典力学伸缩力常数k与频率ν之间满足的关系,结合力常数与电负性关系、键级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基本单元都是氧八面体的掺杂金红石、锐钛矿TiO_2的分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通过电负性理论计算的(Fe,N)共掺杂的TiO_2的红外光谱与实验测量的红外光谱的伸缩振动频率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复杂混合物方面原位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有巨大潜力,二者联用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对复杂混合物的解析能力。但因固定相自身的红外吸收能够对样品的检测造成干扰,使该方法进展缓慢。实验应用对中红外光透明的碘化银纳米微粒作为固定相制备薄层层析板,并对碘化银薄层板的层析效果及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法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为100 nm左右的碘化银颗粒;应用沉降-挥发法制备薄层层析板,实验表明该薄层板具备分离混合物的能力,且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碘化银作为固定相不干扰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负性原理,构建合理的红外光谱模型,对TiO2红外光谱的振动频率与元素电负性之间的各种经验关系进行探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N)共掺杂TiO2,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物相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XRD物相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00 ℃时,TiO2样品中的无定形结构己基本转化为锐钛矿型结构.随着煅烧温度升高,TiO2的X射线衍射峰逐渐由宽变窄,衍射强度由弱变强.当煅烧温度为700 ℃时,锐钛矿型的衍射峰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金红石相的衍射峰,但TiO2的主晶相并没有发生改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N)共掺杂TiO2在650~500 cm-1区间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峰.电负性模拟计算了(Fe,N)共掺杂TiO2红外光谱的伸缩振动频率,获得了Fe、N掺杂的位置、分子结构和键价特征:首先计算出约化质量μ,然后按照经典力学伸缩力常数k与频率V之间满足的关系,结合力常数与电负性关系、键级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基本单元都是氧八面体的掺杂金红石、锐钛矿TiO2的分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通过电负性理论计算的(Fe,N)共掺杂的TiO2的红外光谱与实验测量的红外光谱的伸缩振动频率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新型两亲性酞菁锌LB膜的制备及其FT—IR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分子-长链对称取代锌酞菁LB膜的制备和结构特点。研究了其固相和LB膜的红外光谱。用偏振-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LB膜内长脂肪链的取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分析和原位升温红外光谱实验研究了富勒烯灰(FS)对聚乙二醇(PEG)的影响。热分析结果显示,FS使得PEG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处的温度都明显推后。红外光谱结果证实,FS和PEG之间并没有生成新的化学键,FS也没有改变PEG分解产物的组成。通过对PEG和PEG+10%FS的凝聚相和气相升温红外光谱的检测,发现FS对PEG的凝聚相红外光谱影响并不明显,但却使得PEG分解放出气相产物的温度显著升高,说明FS对PEG热分解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PEG气相产物的吸附和脱附来进行的。少量FS的加入即可显著抑制PEG的分解,使PEG的分解趋向高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红外光谱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法研究了液晶冠醚4一(烯丙基氧)一4′一(4′一羧基苯并一15一冠一5)联苯在升温时从结晶态到液晶态再到各向同住的液态相转变过程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变化。对该液晶冠醚的红外和拉曼特征频串进行了初步的经验式归属,并以频率位移、相对强度及峰形的变化描述了该化合物的相转变并初步讨论了相转变过程中光谱信息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分析方法,对药材瓜蒌不同部位(皮、瓤、子)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红外谱图显示,瓜蒌各部位均含糖及苷;瓜蒌皮和瓜蒌子中含黄酮及酯类成分;瓜蒌瓤和瓜蒌皮中含相当量的淀粉.二阶导数谱中,在1800~700 cm-1区域内,瓜蒌子的谱峰最简单,次之为瓜蒌瓤,全瓜蒌和瓜蒌皮的峰数较多,峰形和峰强比较相...  相似文献   

13.
将步进扫描多调制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聚氨酯薄膜动态拉伸的流变光谱性质研究。讨论了步进扫描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包括相调制在内的多调制频率与数字采集实验设置及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得到聚氨酯薄膜在100Hz频率、1.0λ振幅的相调制作用下,相对于5Hz拉伸频率的同相位(In-phase)和正交相位(Quadrature)的红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4.
陶寺遗址陶器彩绘颜料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拉曼光谱结合X衍射和红外光谱物相检测方法,对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陶器的表面含量极少的彩绘颜料及其胶结物质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红色矿物颜料,白色矿物颜料保存都较为完好,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分别为朱砂(HgS)和碳酸钙(CaCO3)无机矿物,此外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是通过熟石灰(Ca(OH)2)胶结材料胶结到陶器表面的,碳酸钙的形成应当是熟石灰长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结果。这一研究表明显微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非常适合考古发掘中含量较少的彩绘颜料的科学鉴定,较X衍射的物相鉴定更为简洁明了; 另外朱砂中并未发现石英矿的伴生,这一结果或可表明早在4000年前的陶寺先民已掌握朱砂颜料的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15.
柞蚕丝蛋白分子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记录了作了柞蚕丝样品的拉曼光谱,讨论了拉曼光谱数据与红外光谱数据之间的差别,计算了拉曙谱中酪氨酸残基费米共振双线的相对比。结果表明,柞蚕丝蛋白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为“露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对碳青霉烯药物亚胺培南进行光谱检测,并对其的分子振动光谱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亚胺培南在固相状态下的结构形式,从而为药物合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相比红外光谱定焦成像系统和红外光谱两档成像系统而言,红外光谱连续变焦成像系统具有连续变化的视场,可对目标进行连续成像,是未来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提高红外光谱连续变焦成像系统的探测性能、实现低成本、良好的消热差性能,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一些新技术。概述了国外红外材料、红外探测器、冷光阑等方面的新技术,及这些新技术在红外光谱变焦成像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列举了使用新型红外材料实现消热差的红外目标探测连续变焦系统,中波红外、长波红外光谱双波段连续变焦系统,高变焦比红外光谱连续变焦系统,应用可变冷光阑技术的红外光谱连续变焦系统设计实例,作为国内红外光谱变焦成像系统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红外光谱确定碱法分解粉煤灰的碳酸钠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粉煤灰在用碳酸钠碱熔法分解前后的物相变化,发现: 碱熔前,粉煤灰的红外光谱主要显示莫来石和二氧化硅的特征吸收;碱熔后,粉煤灰(后统称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表现为霞石的特征吸收。研究还对比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反应的完全程度。发现不同配比的粉煤灰熟料的红外光谱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的碳酸钠用量范围内(粉煤灰∶碳酸钠>1.2∶1时),其对应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为霞石的吸收峰,并表现有莫来石吸收残留,说明此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尚未分解完全;当粉煤灰∶碳酸钠=1.2∶1时,莫来石吸收消失,说明此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可以分解完全,此时熟料的红外光谱中也未出现其他杂峰,证明此时熟料为霞石单一物相;当粉煤灰∶碳酸钠<1.2∶1时,熟料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碳酸盐的特征吸收,说明碳酸钠过量,同时,硅酸根的特征吸收峰也发生分裂,说明硅酸根的振动吸收峰增加,推测可能是碳酸钠过量后,霞石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使霞石吸收过量的Na2O,导致霞石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判定碱熔法分解粉煤灰的最佳配比为粉煤灰∶碳酸钠=1.2∶1。X射线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的介晶相作为一种介于结晶和无定形之间的有序态结构[1],其相转变行为对于理解结晶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间规聚丙烯(sPP)是一种典型的多晶型聚合物,不同的晶型中分子链采取不同的构象[2]。基于红外光谱对分子链构象的敏感性,本工作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sPP介晶相在连续升温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对拉伸后的sPP薄膜进行应力松弛得到了高介晶相含量的sPP薄膜。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介晶相在升温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相转变过程。在20~40℃之间,介晶相和少量结晶完善程度低的formⅡ晶体发生部分熔融;在40~90℃范围内,未熔融的介晶相转变为formⅠ/Ⅱ,且在70~90℃之间,还存在formⅠ/Ⅱ的完善和无定形相向formⅠ/Ⅱ的转变,即无定形相的冷结晶过程。当温度高于90℃时,formⅠ/Ⅱ开始发生熔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室温下TGS类铁电晶体(包括TGS、DTGS和ATGSP晶体)的红外反射光谱,并将观察到的谱线按照频率和振动模式列表和分类.在ATGSP的红外光谱中发现存在PO_4~(3-)离子的930cm~(-1)谱线,说明磷酸取代硫酸进入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