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育池 《数学通讯》2012,(19):54-55
文[1]给出了2011年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数学试题的解答,文[2]重点对其中的第二题(即一道几何题)进行了研究.笔者学习后,对此题进行了独立思考,也得到几种解法.不揣浅陋,现将解法集而成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美国数学月刊>2004年1月问题11057[1]为: 设x,y,z为实数,矩形ABCD内部有一点P,满足PA=x,PB=y,PC=z,求矩形面积的最大值. 文[2]试图给出上述问题的解答,但解答有误.郭要红老师等在文[3]中指出了文[2]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上述问题的一个微分解法.  相似文献   

3.
一类矩形面积最大值问题的初等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林  巴兆彬 《数学通报》2007,46(4):32-32
《美国数学月刊》2004年1月问题11057[1]为:设x,y,z为实数,矩形ABCD内部有一点P,满足PA=x,PB=y,PC=z,求矩形面积的最大值.文[2]试图给出上述问题的解答,但解答有误.郭要红老师等在文[3]中指出了文[2]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上述问题的一个微分解法.文[3]在最后说明:“如何使用初等  相似文献   

4.
孙芸 《数学通讯》2009,(5):45-46
文[1]由一道求直线方程问题的解法联想开去,通过十个问题的分析解答阐述了解析几何中“设而不求”的重要思想方法,读后获益匪浅,但文[1]的一个观点有误,先看文[1]中的问题7及其解答.  相似文献   

5.
<正>题目(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试(B)试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均为整数,周长为60,求它的外接圆的面积.文[1]的解法巧妙,但思维跳跃性太强,不易让学生接受.文[2]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判别式的方法给出解答,解法略显麻烦.本文提供一种用因式分解的方法,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1]里面有一例题是2008年辽宁高考题第11题,文[1]给出的解答,笔者认为其思路不够自然,数学应该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而不应该象变魔术似的"从帽子里掏出个兔子来".文[1]再版六次,在中学师生中流传甚广,为避免不好解法的广泛传播,笔者特给出思路较为自然的解答.为便于读者理解要说明的问题,先给出文[1]的原解:……  相似文献   

7.
文[1]对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指出试题来源于著名的古典概率问题———结草成环,最后将其加以推广.笔者看后颇受启发,同时又觉得解法有些烦琐,也不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该题和文[1]所推广的问题给出一种简洁的解法.图1接收器示意图高考试题图1中  相似文献   

8.
<正>题目已知正数a,b,c满足2a+4b+7c≤2abc,求a+b+c的最小值.以上题目是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吉林省预赛第17题,笔者在文[1]中给出了两种解答,更早的[2]和文[3]也各自给出了一种解答,遗憾的是,这四种解法都有一个同样的缺点,那就是,它们都是事先知道了最小值点后再求最小值的!如果事先不知道最小值点的话,以上四种解法都将无法找到配凑系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1]分析了一类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常见题型,并指出了文[2]解法的不足.我们分析后发现,文[1]题2、题3也存在严重疏漏,试分析如下:例1(文[1]题2)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条件:(1)f(-1)=1;(2)对一切x∈R  相似文献   

10.
曹军 《数学通讯》2012,(19):35-36
文[1]、文[2]对湖北稳派教育课改2011年5月高二年级摸底考试理科数学第21题的解法作了研究,笔者以为此题解法值得探究,于是对这道考题的解法作了再思考,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文[1]与文[2]分别就一类双重最值问题 的解法进行了探讨,读后受益匪浅,但文[1]中 分类讨论的解法显得较繁琐,而文[2]中利用 均值不等式求解的技巧性又太强,学生不易掌 握.本文给出一种基本解法,这种解法不仅简 捷而且学生易于掌握.下面仍以两道北京市高 中数学竞赛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李歆 《数学通讯》2013,(11):108-110
文[1]、文[2]、文[3]、文[4]分别对该题给出了各具特色的解法,但由于这些解法所用到的知识含量以及技巧性都比较高,因此一般学生难以接受.为了寻找适合众多学生的别的解法,笔者从降低问题难度的角度人手,运用减元策略,将上述二元的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题目设x,y,z为正数,求xy+2yz/x2+y2+z2的最大值.文[1]中潘继军老师巧用均值不等式解答了上面这个式子的最大值,并给出了3个变式和两个引理,读后很受启发.从教学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文[1]中的变式还远远不够,文[1]的三个变式属于同一类型,解答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用参数均值不等式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题目的各种变  相似文献   

14.
杨先义  赖源霞 《数学通报》2020,(2):62-62,F0004
供题人柳冉同学给出的解答技巧性较强,过程曲折精彩.崔志荣老师在文[2]中从揭示问题的本质出发给出了另外一种解答,很有启发性,并在文末提出了2个猜想.黄盛清老师在文[3]中另辟蹊径,从方程的角度给出了又一个精彩解答,并在文末再次提出了能否将(1)式一般化的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明,然后将(1)式一般化,从而也证明了文[2]提出的猜想.  相似文献   

15.
也谈慎用图象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 [1 ]告诫人们 :代数问题应慎用图象解法 .下面再举三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要“慎用图象解法” .例 1 求函数y =2sinx-13cosx +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文 [2 ]例 2 ) .关于例 1 ,文 [2 ]的解答是解法 1 引进参数u =3cosx,v =2·sinx,则点 (u ,V)在椭圆u23 +v22 =1上 ,易知 (-2 ,1 )到椭圆的切线斜率是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设切线方程v =k(u+2 ) +1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为(3k2 +2 )u2 +(1 2k2 +6k)u +(1 2k2 +1 2k -3 ) =0 ,由Δ =0得 ,k2 +4k -1 =0 ,所以k =-2 ± 5 ,所以ymax =-2 +5 ,ymin …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文[1],文[2]中分别谈了一类定义新运算符或法则和一类定义新概念的信息题的解法,本文继续谈第三类信息题的解法——类比型试题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1]分析了一类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常见题型,并指出了文[2]解法的不足.我们分析后发现,文[1]题2、题3也存在严重疏漏,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1]对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令人耳目一新,笔者通过挖掘隐含在问题内部的研究性材料进行推广,既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涉及的内容,又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此本着“数列中对一切正整数恒成立问题的解法及文[1]推广4的解答错误”的想法,给出该类问题的另一  相似文献   

19.
文[1]对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指出试题来源于著名的古典概率问题——结草成环.最后将其加以推广.笔者看后颇受启发.同时又觉得解法有些烦琐。也不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该题和文[1]所推广的问题给出一种简洁的解法.  相似文献   

20.
问题已知x,y∈R,x~2+y~2-3xy=2,求x~2+y~2的最值.文[1]从多种角度出发,给出该题四种各具特色的不同解法,读来使人受益匪浅.经进一步探索发现,该题还有几种不错的解法,现作为文[1]的补充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