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木法 《数学通报》2006,45(11):9-9
50多年前《数学通报》在我的母校福建省惠安一中就已经是一份非常流行的杂志,在学校图书室里,常常是难求-阅且被翻阅得“满脸皱纹”.60年代初读高中时,经常身无分文的我竟然不可思议地订了一份《数学通报》,要知道作为一个乡下穷孩子,要克服困难支付这一“高额”费用,绝非易事,这已经足以表明我对《数学通报》的执著了.当时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学习园地”和“问题征解”栏目,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事实上,这是我整个学生时代所订购的唯一一份杂志.时至今日,它也依然是我每期必读的少数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学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总是尽心尽职地上好每节课,寻找各种新的题型让学生做,推荐经典的复习资料让学生训练.但是,每年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在感慨:早知道今年高考试题是这样的,我哪里要做那么多无聊的题呀!从学生的感慨中我们老师心。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与钻研,我们能够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学通讯》2005,(18):F0003-F0003
王老师:您好!我是北京市西城区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现在上高二.我是我们年级理科实验班的中等生,我们的实验班是每半学期选拔一次,我有很多好友都被淘汰出这个班,所以我压力很大.现在我能调节自己部分时期的情绪,但是一到选拔考试,我依旧会紧张,甚至乱发脾气.考试过关后就会松下来.我科目中最大的弱项是数学,我现在学习时领悟得比别的同学要慢.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地完成书上的颞和学校发的配套练习(两三本)。  相似文献   

6.
传说,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马.他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把十七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九分之一.不许流血,不许杀马.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愿!”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投入的热情正在日益减退,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变得复杂和抽象,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是被动地听讲、练习、记忆和考试,多数学生把上数学课作为一种精神负担,小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亲历中体验,从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正如一句格言所说:“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我听到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却表明,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仍有一定的市场,部分老师寄希望学生能在熟能生巧中达成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往往先从数学概念出发,  相似文献   

9.
教学点滴 一天上晚自习时,有部分学生问我(老师)这样一道题:求sin 18°、cos 36°的值. 我没有急于给出这道题的解法,而是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这道题是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数值,对于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学过了哪些方法? 学生甲:将非特殊角转化成特殊角或者将非特殊角消掉(加、减)或约去(乘、除). 老师:但这一道题我们无法将18°、36°转化成特殊角或将其消(约)去,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行不通了. (学生们展开了讨论,一时没有找到解法.这时,学生们将求知的目的光投向了老师)我没有将解法急于…  相似文献   

10.
“比喻”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众所周知,“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形象、直观、生动地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如能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并能增强记忆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影响教学效果.本文用具体实例对此作粗浅的探讨.范例1球冠讲球冠的概念时,我带了一只小皮球,问学生:这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皮球,有的说是球,我问:是球吗?如果我们不计球皮的厚度,应该叫什么呢?学生:球面.然后请学生说明球面与球的区别.接着,我取出一把…  相似文献   

11.
胡达清 《数学通讯》2010,(5):56-56,59
清华、北大等五校自主招生联考刚结束,就有几位学生同时找到我说:对下面的一道数学题不知如何下手.经过学生们回忆和复述,该题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读者与编者     
读者与编者编者按:以下是读者曹文彬同学写给我刊通讯编委叶中豪老师的来信和叶老师的回信.叶中豪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读高二的学生.从初中起,我就对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几何世界中的探索使我得到了无穷乐趣.但是,在我们这里,找遍了所有书店也没有一本几...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教学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1]江主席还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1]因此,响应江主席的号召,贯彻第三…  相似文献   

14.
为学生而教     
为学生而教路见可(武汉大学数学系430072)教学方法中有许多原则,我认为为学生而教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一切为学生着想,教给他们所最需要的东西.不论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学,都不能背离这个原则.六十年前左右,我得益于好...  相似文献   

15.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誉.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度”方为各‘问”.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握设问的“度”,以较好地发挥其效能.现从下列诸方面略陈一些粗陋的管见,意作引玉之举.1广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  相似文献   

16.
大学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基础数学课.但是,当前数学在经济类专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较低,,能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微乎其微.《经济数学》杂志,虽然挂靠财经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都无人问津,专业课教师,也很少有人涉足,全国数模竞赛。学生参赛态度冷漠.学习数学热情不高,数学水平较低,其原因是:其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期望学了立即能用;其二,数学课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不很得当,缺乏经济数学特色。其三,主要专业课没能用上数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一是要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二是要改革数学课的内容,三是要改革现有专业课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在新课导入中,究竟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概率统计教学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识”.要充分认识到:理解思维是识之核;善于观察是识之源;重于思考是识之力;强化实践是识之魂;乐于批判是识之本.重知重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软技能(soft skill),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最被重视的三项能力分别为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数学知识的传授外,更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如语言技能、思维技能、合作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珠算课教学工作已经30多年了,对于如何搞好珠算课教学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绪论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珠算课的目的 重视思想教育,是提高珠算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老师要教得好,学生也要学得好,要重视听课,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珠算课,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学生不了解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电子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还要学珠算,因此,我在一开始讲绪论课就着重阐明珠算的地位和作用,并举大量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