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冠醚化合物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有特异的配合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但是它们对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并不特征.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在冠醚环上以氮原子部分代替氧原子后,可预期改变它们对金属离子的配合能力和选择性.1969年Lehn等人首次合成了含氮原子的冠醚化合物——1,7,10,16-四氧杂-4,13-二氮杂环十八烷(以下简称四氧二氮大环).之后曾有人对其与碱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在溶液中配合物的生成常数进行了测定,同时国内外又相继报道了以该配体为母体的带有不同侧链的一系列衍生物.这些工作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它们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迄今为止,该配体同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合成了四氧二氮大环同NiCl_2·6H_2O和Ni(ClO_4)_2·4~5H_2O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电子光谱、磁性,并对中心离子的d-d跃迁谱带进行了指派,计算了D_q值和B值.  相似文献   

2.
许志强  倪诗圣  徐济德  田玉鹏 《化学学报》1992,50(11):1085-1090
本文报道了四氮杂大环四烯镍(Ⅱ)配人事物[Ni(TIM]X[TIM为2,3,9,10-1,4,8,11-甲氮杂环十四-1,3,8,10-四烯;X=(ClO~4)~2,ZnCl~4,(SCN)~2]催化BrO CH~2(CO~H)~2-(CO~2H~2)-H~2SO~4体系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对该振荡反应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简要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四氮杂大环四烯镍(Ⅱ)配人事物[Ni(TIM]X[TIM为2,3,9,10-1,4,8,11-甲氮杂环十四-1,3,8,10-四烯;X=(ClO~4)~2,ZnCl~4,(SCN)~2]催化BrO CH~2(CO~H)~2-(CO~2H~2)-H~2SO~4体系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对该振荡反应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简要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车迅  宋果男  李同信 《化学学报》1989,47(10):962-966
本工作合成了下述金属配合物: MCl2L2(M=Pd, Pt), NiX2L2(X=Cl, Br, I),L=PPh3-x(C5H9)x(x=0-3), 并研究了它们的远红外光谱和某些低频Raman光谱, 对某些M-P, M-X振动谱带做出了归属, 并提供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1, 4, 7-三氮杂环十烷-8, 10-二酮(td)和9-(2'-羟基苄基)-1, 4, 7-三氮杂环十烷-8, 10-二酮(btd)两个新型二氧三胺大环配体, 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以及MS等方法表征。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探讨了取代基对配体合成的影响。利用pH法, 在25.0±0.1℃,I=0.1mol/L KNO3条件下, 测定了配体btd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结合光谱滴定及配合物EPR结果, 讨论了二氧三胺大环配体与Cu(II)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1, 4, 7-三氮杂环十烷-8, 10-二酮(td)和9-(2'-羟基苄基)-1, 4, 7-三氮杂环十烷-8, 10-二酮(btd)两个新型二氧三胺大环配体, 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以及MS等方法表征。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探讨了取代基对配体合成的影响。利用pH法, 在25.0±0.1℃,I=0.1mol/L KNO3条件下, 测定了配体btd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结合光谱滴定及配合物EPR结果, 讨论了二氧三胺大环配体与Cu(II)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七个含四氮杂十四元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正离子与双(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合镍负离子的加合物[ML][Ni(cdc)2](cdc=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根; L=hmtade,hmta, dmtade, tmtate; M=Cu, Ni, Zn),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化率和顺磁共振谱对加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Ni(hmtade)][Ni(cdc)2]的晶体结构, 其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883(2), b=1.1753(2),c=2.0482(4)nm, α=90°, β=100.19(1)°, γ=90°,V=2.8154nm^3, Mr=630.19, Dx=1.482g/cm^3, Z=4, 对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金山  谢斌 《化学学报》1997,55(9):892-900
合成了七个含四氮杂十四元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正离子与双(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合镍负离子的加合物[ML][Ni(cdc)2](cdc=N-氰基亚胺基二硫代甲酸根; L=hmtade,hmta, dmtade, tmtate; M=Cu, Ni, Zn),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化率和顺磁共振谱对加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Ni(hmtade)][Ni(cdc)2]的晶体结构, 其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883(2), b=1.1753(2),c=2.0482(4)nm, α=90°, β=100.19(1)°, γ=90°,V=2.8154nm^3, Mr=630.19, Dx=1.482g/cm^3, Z=4, 对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合成了下述金属配合物: MCl2L2(M=Pd, Pt), NiX2L2(X=Cl, Br, I),L=PPh3-x(C5H9)x(x=0-3), 并研究了它们的远红外光谱和某些低频Raman光谱, 对某些M-P, M-X振动谱带做出了归属, 并提供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PH滴定法测得KNO3水溶液中邻苯二酚-3,6-二甲撑亚氨基二乙酸(CBMIDA, H6L)的六级酸解离常数及CBMIDA的镁(II)、钙(II)、锶(II)、钡(II)、镍(II)、锌(II)、钴(II)、镉(II)、锰(II)、铜(II)、铁(II)、钍(IV)和铀酰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及配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讨论了CBMIDA的逐级酸离解的动态平衡机理以及金属离子与CBMIDA形成的各种配合物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双膦(P-P)和1, 2-双齿巯基(S-X)混合与MCl2(M=Co, Ni)反应,得到通式为M(S-X)(P-P)的产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配合物Co(bdt)(dppe)(1), Ni(tdt)(dppm)(2)和Ni(tsal)(dppe)(3)中的金属均为SXP2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 S, X, P原子分别来自二种双齿配体, 各形成四、五或六元螯合配位环。文中总结了结构特征, 探讨了基元配合物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五配位有机锡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并表征了十个新型五配位有机锡络合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它们被指认炎二环氮染锡二氧杂壬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含Cu咪唑桥联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  唐雯霞  戴安邦 《化学学报》1990,48(6):547-553
用具有低自旋d^6构型的[(NH3)5MIm]^2^+, [(en)2Co(Im)2]^+(M=Co, Rh; Im^-为咪唑基)为配体与配位未饱和的含Cu单核配合物作用, 定向合成了八种新的咪唑桥联含Cu异双核、异三核和异五核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失重分析、摩尔电导测定及反射光谱研究, 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分子中咪唑桥的存在, 通过对各配合物的ESR谱测定, 得到了它们的自旋Hamilton参数和键参数, 讨论了配合物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14.
吴惠康  杨维达 《化学学报》1986,44(10):1000-1004
用Ni(salen)与铵盐NH~4X(X=SCN.Cl,Br,I或I~3)在乙醇中反应,分别制得了如下组成的新化合物:2Ni(salen).NH~4SCN.2Ni(salen).NH~4Cl.2Ni(salen).NH~4Br.C~2H~5OH,2Ni(salen).NH~4I.C~2H~5OH和3Ni(salen).2NH~4I~3.C~2H~5OH,并以热重,摩尔电导,磁化率,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加合物进行了性质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加合物中,Ni(salen)的四方平面结构仍然保持,没有形成新的轴向Ni-X配键.讨论了加合物中的一种新型键合方式,它是以Ni(salen)的酚氧与NH4X中的铵离子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系统研究大环硫氮杂冠醚结构的一部分, 合成了1,4,10,13-四硫-7,16-二氮杂环十八冠醚的硝酸盐[H2(C12H26N2S4)(NO3)2]1和镍配合物[Ni(C12H26N2S4)Cl2·4H2O]2,并测定和计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a=7.936(5), b=8.866(7), c=14.756(5)埃, β=95.33(4)°, V=1033.7埃^3, Z=2,Do=1.45g·cm^-^3, μ=43.7cm^-^1, F(000)=480, 最终偏离因子R=0.059, Rw=0.059。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6.941(4), b=9.862(3), c=16.507(3)埃,α=98.78(2), β=95.52(3), γ=93.48(3)°, V=1108.3埃^3, Z=2, Dc=1.58g·cm^-^3,μ=14.9cm^-^1, F=(000)=556; 最终偏离因子R=0.060, Rw=0.065。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1与自由配体L相比较, N原子的构型变化最大, 在氯化镍配合物2中, 四硫二氮大环发生严重扭曲, 其中四个S和两个N原子在Ni原子周围形成八面体配位, Ni-N距离从2.109到2.140埃, Ni-S距离从2.370到2.435埃。同时, 量化计算结果说明, S、N原子与Ni^2^+本位时均为电子授体, 且S对Ni^2^+的授电子能力, 似略大于N原子。  相似文献   

16.
{[Ag(ATO)~2]ClO~4}~n的制备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4-氨基-1,2,4-三唑-5-酮(ATO)水溶液与高氯酸银溶液反应,制备了聚高氯酸二(4-氨基-1,2,4-三唑-5-酮)合银(I)。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TG-DTG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7534(1)nm,b=0.8505(1)nm,c=1.0257(1)nm;α=69.47(1)ⅲ,β=72.69(1)ⅲ,γ=86.00(1)ⅲ;V=0.5872(1)nm^3,Z=2,D~c=2.305g/cm^3,F(000)=400;偏离因子R为0.0358。中心银离子表现为较为特殊的三配位。  相似文献   

17.
李同信  宋永瑞  刘兴无 《化学学报》1988,46(10):1027-1030
测定了环戊基(苯)膦-镍(II), 钯(II)和铂(II)十五种配合物的可见-紫外光谱, 并参照各吸收谱带的归宿, 推断了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及其在溶液中的构型异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们合成了[M(bpy)~3]X~p(X为SO^2^-~4、Cl^-或ClO^-~4, P=1或2。M为V、Cr、Mn、Fe、Co, Ni、Cu、Zn)。测定了其电子光谱, 指认了各谱带的归属, 并预计了未能显示的谱带的位置。求得了八面体场的参数: D~q, Racah参数B、电子云扩展系数β、M的单电子的旋-轨偶合参数ξ~a~d和配合物的旋--轨偶合参数λ, 指出了与[M(bpy)~3]^2^+的电子光谱相关的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