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生 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什么区别 ?老师 主要区别有两点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 ,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 ,比如 4 =4 .0 ;45=0 .8;110 =0 .1;13=0 .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 2 =1.4 14 2… ,根据这一点 ,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 ,而无理数却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 .根据这一点 ,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 ,把有理数改叫“比数” ,把无理数改叫“非比数” .本来嘛 ,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 ,只是人们最初对它太不理解罢了 .学生 无限小…  相似文献   

2.
破译无理数     
一、无理数不无理无理数,并不“无理”,它和有理数一样,都是现实世界的量的反映,“无理数”只是人们习惯采用的名称而已,它丝毫也不表示没有道理的意思.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有无数多个.二、无理数的特征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说明无理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上,判断和证明一个实数是否为有理数,有时是很重要的。长期来,人们对两个重要无理数“π”和“e”的研究就是突出的例子,正由于此,国内外数學竞赛的命题者不时编拟出此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就一些典型问题谈谈此类赛题的证明方法。一、根据定义判断和证明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有理数总可以表示成既约分数P/q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这些定义是判断和证明“有理数、无理数”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举例论证了有理数集不存在确界原理.先给出了正有理数系无限集确界不存在的严格证明,进而论述了有理数无限集和无理数无限集确界的不存在性.由此可得有理数系是离散的,无理数系也是离散的,而连续性(即完备性)是实数系特有的性质,有理数系和无理数系均不具有.  相似文献   

5.
数列极限有如下描述性定义。定义1给定数列xn及常数a,若随着n的无限增大,数列的一般项xn,能无限地接近于a,则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记作直观地,若以数轴上的对应点表示x,与a,则xn的极限为a表达了当n无限增大时,点xn;无限接近点a。例如:例1数列,即,…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一般项xn在常数1的左右两边无限振荡,而振荡项无限接近O,从而无限接近常数1,因此但是定义1是不清晰的,什么叫“无限增大”,“无限接近”?我们不能确切地或定量地解释这些词的含义,有时也会有认识上的差别。比如一个爱抬扛的人(本文称其为D)会说,lin。…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学习对数的定义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数e.教材上写道“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为底的对数,这种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e=2.71828…是一个无理数.正数N的自然对数log.N一般简记为lnN”.对此,善于思索的同学一定会问:为什么在我们熟悉的众多的数中不选,偏偏选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e作为对数的底数,而且还是一个无理数?  相似文献   

7.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从有理数到实数实际是数的范围的扩充 ,学习有理数到无理数的过程 ,实质上是学习实数的过程 ,是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扩充到无限不循环小数 (即无理数 )的过程 .因此在学习实数时要充分认识实数的真正含义及实数的一些非概念的因素 :1 .实数a的相反数是 -a,符号相反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注意不要忽略 0的相反数也在其中 .0虽然没有正负符号之分 ,但它仍然存在相反数 .因此 ,求实数的倒数时应除 0外 .2 .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相反 ,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表示 (可以是有理数或无理…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数学“必修2”教材中有一道探究题目:已知圆C:x^2+y^2=r^2,直线l:ax+by=r^2.(1)当点P(a,6)在圆C上时,直线z与圆C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当点P(a,b)在圆C外时,直线l具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 解方程a~2x=0(a是实数)。解∵任何实数的平方为正数,∴x=0。 (二) 什么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积是有理数? 答:因为一切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积都是无理数。沒有一个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积是有理数。中学生在邏輯思維方面有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缺陷:在研究多个对象組成的整体的性质时,常常把“很大部分是”和“常见的部分是”錯誤地当成了“都是”;或者把“很小部分是”和“常見部分不是”錯誤的断言为“不是”。上面两題的解答,正是这类錯誤的实例。这类錯誤,可名之曰:“忽視特例”。此处“特例”一詞,有双重意义,就数量言,它指个別对象的性貭;就接触情况言,它指很少接触的对象的性貭。分析一下学生“忽视特例”的原因,研究一下防止学生“忽视特例”的办法,在提高教学貭量,培养学生邏  相似文献   

10.
谈相似形——中学数学笔谈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次和几位中学生在一起,我问起“π是什么?”有一人回答说π≈3.1416,显然答非所问;另一位回答说“是圆周率”.我又问“什么叫圆周率?”答道:“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又问:“一个圆大,一个圆小,你怎么知道其周长与直径的比是相等的呢?”他们答不...  相似文献   

11.
我已有四十多年没有教工科和理科的《高等数学》课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哪一本教材开始,出现了“分段函数”这一名称.看书中解释,大意是指函数因不同区间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者.我心中产生了一些疑问.首先,“解析表达式”这一名词本身是模糊的,它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如果指的是初等函数表达式,就说是初等函数好了,何必用此名词呢?如果还包含有别的,如初等函数序列的极限以及被积式为初等函数的变上限积分等等,那就范围太宽了.例如,著名的狄里克莱函数当X为有理数,当X为无理数在整个数轴上就有了统一的解析表达式而不需分段…  相似文献   

12.
你明白吗?     
解了大量的题为什么“不开窍”?弗里德曼指出:主要原因是“获得了答案”后,缺乏“分析”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昆扬 《数学通报》2006,45(12):14-16
性.但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谈实数的定义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中明确规定:“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我认为这个规定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十分明智,正是因此,广大群众才从他们上初中开始就形成了对于“实数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实数的概念是沪教版初中数学七上第12章第1节的内容,在这一节,学生第一次遇到无理数这一全新的概念.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初学无理数概念之后,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依然不甚了解,甚至有学生将22/7看作无理数,√3/2看作有理数.要让学生真正接受无理数,深刻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就需要让学生看到一个无理数不是有理数的理由,而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定义无助于学生对无理数的理解.对于“为什么√2不是有理数”,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给出了证明,而教师在课堂上却很少运用这则材料.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与考试关系不大,教师和学生并不重视阅读材料;二是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三是教师担心学生在证明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组在实施“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活动中,专门设计了“√2的认识”一节课,教师在引入√2之后,用反证法对√2的无理性给予了证明:假设√2=詈,其中a、b为正整数,a≠0,且a与b互素,则有2=a2/b2,即a2=2b2.故a为2的倍数.设a=2m,且m为正整数,则有(2m)2=2b2,即b2=2m2.故b也是2的倍数.于是,a和b有公因数2,与a、b互素矛盾.因此,√2不能表示成詈的形式,即√2不是有理数.从历史上看,这个证明很可能是无理数的发现者西帕索斯本人给出的,也是数学史上反证法的第一个应用之例.  相似文献   

15.
<正>槡同学们知道2(1/2)、3(1/2)、3(1/2)和5(1/2)和5(1/2)-1/2都是无理数.把它们写成小数形式:2(1/2)-1/2都是无理数.把它们写成小数形式:2(1/2)=1.41421356237309……,3(1/2)=1.41421356237309……,3(1/2)=1.73205080756887……,5(1/2)=1.73205080756887……,5(1/2)/2-1=0.6180339887498…….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由于"看不到头",所以同学们在理解无理数时总感觉"雾里看花",下面我们从图形中感受一下这三个无理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初中代数的教学大纲中,在“有理数”之后,引进无理数之前,包括了许多内容:整式和分式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因式分解等.然后从数的开方问题引起,说明了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在1993年的教材中,无理数的引进是这样开始...  相似文献   

17.
<正> 全体实数体现了“有序无漏”。有序指二个实数必有一大一小。无漏指实数之间再无漏缺,不象有理数那样“漏洞百出”。每个实数能由十进位小数表示。有理数中有循环小数,循环部分有长有短,无理数绝非循环。实用计算中当然只能写到有限位。要无穷无尽在这一辈子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要准到小数点几位就能几位而又无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教材中,讲到幂函数xα时,只限定α为整数或分数(甚至只考虑较简的情况),而不考虑α为无理数的情况.但在讲到指数函数ax(a>0,且a≠1)时,却非要考虑无理数幂x的情况不可,因为其定义域为-∞<x<+∞.现行教材中,不得已加了个底注:“a>0,...  相似文献   

19.
花旗银行前行政总裁查尔·普林斯曾说,“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从流动性的角度看,事情会变得复杂。但只要音乐不停,你就要站起来跳舞。我们现在还在继续跳着。”尽管有“音乐不停,舞蹈继续”的商业哲学,审计委员会最好还是向行政总裁提出这个深刻的问题:一旦音乐停止时,他的战略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郑亚芹 《数学之友》2020,(4):69-70,73
本文首先指出了什么是无限数列和无限数列的敛散性的特征,数列的敛散性和连续函数的极限的求值有怎样的关系?数列的敛散性必有其特殊的地方,同时,将连续函数的求极限的方法移植到数列敛散性的判别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文中作者将针对两者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无限数列在无穷远处的项具有什么特点呢?或是渐近某一个数,或渐近某几个数,或在某几个数之间来回摇摆等等.当数列渐近某一个数时,无限数列收敛.无限数列敛散性的代数验证方法就是求其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当极限结果为一个有限数时,无穷数列收敛,当极限结果为无穷或不存在时,称其发散.既然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是否可以借助函数极限来求解数列的极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