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敏化的铽离子荧光探针对氧氟沙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Tb3 +能与氧氟沙星形成络合物 ,并发出Tb3 +的特征荧光 ;加入表面活性剂SDBS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 ,由此建立了表面活性剂敏化的Tb3 +荧光探针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用 1cm石英比色池在激发波长为 30 0nm ,发射波长为 5 4 5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在pH =5 .5~ 6 .5 ,Tb3 +浓度为 5 .0× 10 -5mol/L ,SDBS浓度为 5 .0× 10 -4mol/L的最佳测试条件下 ,氧氟沙星的浓度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5 .0× 10 -8~ 2 .0× 10 -6mol/L ;检出限为 6 .0× 10 -9mol/L。该法可用于氧氟沙星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铕-镧-诺氟沙星-十二烷基磺酸钠体系的稀土共发光效应,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本体系测定Eu3+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体系的荧光强度与Eu3+的浓度在1.0×10-10~5.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0×10-12 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混合稀土样品中的Eu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镉-铽-铕-强力霉素-曲通X-100协同荧光增敏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 0存在下 ,稀土离子和部分主、副族元素的离子对Eu 强力霉素(DC)体系的协同荧光增敏效应 ,建立了Cd Tb Eu DC TritonX 10 0协同荧光增敏体系 ,并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测定稀土元素铕的荧光光度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5 .0× 10 -11mol/L ;线性范围为 4 .0× 10 -10 ~ 4 .0× 10 -8mol/L。  相似文献   

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司帕沙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介质中,司帕沙星对NaNO2-H2O2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增强作用,并且其增强化学发光强度与司帕沙星的物质的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基于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司帕沙星的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7~8.5×10-4mol/L,检出限为6.5×10-8mol/L。利用该法测定了司帕沙星片剂中的司帕沙星,回收率在98.8%~104.4%之间。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条件下甲磺酸帕珠沙星(Pazufloxacin Mesylas)对Ce(Ⅳ)-Na2SO3弱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2-7.0 mg/L,检出限为2.0×10^-3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ρ=1.0 mg/L)为1.7%,回收率为94%-101%。已用于NaCl注射液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介质中,司帕沙星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Ⅲ)化学发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司帕沙星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2.0×10-3mol/L,检出限为6.5×10-7mol/L。本方法简便、快速,用于片剂中司帕沙星的测定,回收率在90%~101%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弱酸性的HCl-NaOAC缓冲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曙红Y(EY)染料的混合溶液发生褪色,在该褪色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最大吸收波长都在514 nm处,并分别在548、546 nm处产生明显褪色。在吸收或褪色波长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增色或褪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从而建立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处,SDBS体系、SDS体系中AS的浓度在0~2.06×10-5mol/L、0~2.63×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0×104、1.01×104L.mol-1.cm-1,检出限分别为8.14×10-7、9.96×10-7mol/L。若用双波长叠加,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2.07×104、1.78×104L.mol-1.cm-1,检出限为4.82×10-7、8.34×10-7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用于水样中AS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首次提出了亚硝酸氧化司帕沙星的荧光反应测定司帕沙星的新方法 ,在酸性介质中 ,亚硝酸氧化司帕沙星继而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新的荧光物质 ,其荧光发射较司帕沙星强 1 3 4倍 ,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2 86nm和464nm,,当司帕沙星的浓度为 2× 1 0 - 8mo L L~ 1× 1 0 - 6mo L L时 ,工作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1 .5×1 0 - 1 0 mo L L。据此建立了同步 -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液中司帕沙星的新方法 ,本文还对反应产物的荧光特性及有关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配位吸附波同时测定PbⅡ和In(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利  罗川南  张霞  赵迪思  孙长春 《分析化学》2004,32(10):1359-1361
在0.05 mol/L氯乙酸-氯乙酸钠(pH 3.0)介质中,Pb2+、In3+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AC)生成络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分别于-0.50V、-0.63V(vs.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In3+浓度分别在2.5×10-8~6.0×10-6 mol/L 、7.5×10-8~3.4×10-6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1.5×10-8 mol/L Pb2+和4.5×10-8 mol/L In3+.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Pb、In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 0 .0 5mol/L氯乙酸 氯乙酸钠 (pH 3.0 )介质中 ,Pb2 + 、In3 + 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DBAC)生成络合物 ,并吸附于电极表面 ,分别于 - 0 .5 0V、- 0 .6 3V(vs .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 + 、In3 + 浓度分别在 2 .5× 10 -8~ 6 .0× 10 -6mol/L、7.5× 10 -8~ 3.4× 10 -6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1.5× 10 -8mol/LPb2 + 和 4 .5× 10 -8mol/LIn3 + 。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Pb、In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