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碱金属和氯离子对Mn2O3-Na2WO4/SiO2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氯离子和碱金属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效地提高C2烃的收率及其选择性.催化剂经NaCl改性后,C2烃收率为22%,并可获较高的烯烷比.在考察范围内增加接触时间(W/F),催化剂选择性保持不变,但乙烯的选择性呈上升趋势.钠盐Na2WO4、Na4P2O7、Na2SO4、Na2CO3及Na2B4O7对稳定催化剂的贡献按上述顺序逐渐减小.对NaCl-Mn2O3-Na2WO4/SiO2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考察,使用XPS、XRD和红外光谱对经历不同反应时间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用XRD、FT-IR、ESR、H2-TPR和TPO等方法,对Na2WO4-Mn2O3/SiO2催化剂和其经水煮处理的一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该催化剂中的结晶态Na2WO4易于流失,单层分布的Na2WO4在苛刻的处理条件下也有可能流失.依此,探讨了上述流失现象与Na2WO4-Mn2O3/S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该催化剂在长时间反应中发生的SiO2相变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结晶态Na2WO4的流失对该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只有轻微的影响,单层分布Na2WO4的流失可造成催化剂中Mn从Mn3+转变为Mn2+,并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降低.但在水煮条件下,无论是结晶态的还是单层分布,Na2WO4的流失都没有对SiO2的α-方石英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Mn2O3-Na2WO4/SiO2催化剂中,Mg2O3的引入起到了活化气相氧的作用,由于该催化剂中W,Mn间电子的迅速传递,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过程中,甲烷的选择氧化发生在W位,而气相氧转化为晶格氧发生在Mn位,从而建立了十分有效的氧化-还原循环,这正是该催化剂较Na2WO4/SiO2具有更高甲烷选择氧化的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焕玲  陈革新 《应用化学》2000,17(3):284-287
在Mn-Na2WO4/SiO2催化剂上,考察了水蒸汽对惭烷氧化掊氢制乙烯反应伯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水蒸汽对提高乙烯选择性有利。在催化剂装量10mL,V(C2H6):V(O2):V(H2O)=1:0.65:3.8,GHSV=1600h^-1,740℃时,乙烯收率仍可以稳定在52%以上,过多加入水蒸汽将使催化剂活性很快下降,反应后的催化剂经XRD及XPS表征表明,不仅单层Na2WO4有流失,而且载体  相似文献   

5.
林景治  褚衍来 《分子催化》1996,10(3):194-200
用XRD,FT-IR,ESR,H2-TPR和TOP等方法,对Na2WO4Mn2O3/SiO2催化剂和其经水煮处理的一系列样品进行一表征。实验发现该催化剂中的结晶态NaWO4易于流失,单层分布的Na2WO4在苛刻的处理条件下也有可能流失。  相似文献   

6.
在Mn2O3-Na2WO4/SiO4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可用Rideal-redox机理描述,它包括均相及多相两个步骤.甲基自由基的生成是一个多相过程(表面反应),C2烃的生成是一个均相过程(气相反应).催化剂的活性同氧化速率(k1)和CH4与表面氧种的反应速率(k2)有关,C2烃的选择性与甲基自由基氧化速率常数和甲基自由基偶联速率常数的比值(k/k4)有关,这些常数均可从实验中求得.  相似文献   

7.
通过η^5-R^1C5H4(CO)3MHa与η^5-R^2C5H4(CO)2MNa(M=Mo,W)以及η^5-R^1C5H4(CO)3MoNa与η^5-R^2C5H4(CO)3WNa在Fe2(SO4)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5H4(CO)3Mo-Mo(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η^5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晶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CO2→CO+O*).  相似文献   

9.
通过η5-R~1C_5H_4(CO)_3MNa与η~5-R~2C_5H_4(CO)_3MNa(M=Mo,W)以及η~5-R~1C_5H_4(CO)_3MoNa与η~5-R~2C_5H_4(CO)_3WNa在Fe_2(SO_4)_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_5H_4(CO)-3Mo─Mo(CO)_3C_5H_4R~2-η~5(R~1,R~2:C(O)Me,CO2Et),η5-R1C5N4(CO)3W─W(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H,CO2Et)和η5-R1C5H4(CO)3Mo─W(CO)3C5H4R2-η5(R1,R2:C(O)Me,H;Et,C(O)Me;C(O)Me,n-Bu;CO2Me,n-Bu).用C/N分析、IR、1HNMR和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该氧化偶联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CuZSM-5分子筛上苯酚羟化制苯二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Na2O-SiO2-CuO-H2O体系中以15%TPABr-85%HMDA为模板剂合成了CuZSM-5分子筛,并用XRD,IR及SEM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ZSM-5分子筛催化苯酚与过氧化氢的羟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n(PhOH)/n(H2O2)等对羟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Na-W-Mn/SiO2催化剂活化甲烷的研究Ⅰ. 活性中心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制备了不同Na、W、Mn组分的Na-W-mn/SiO2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评价和XPS、XRD、LRS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a不但有强的表面富集能力,而且可以Mn向表面发生迁移,首次发现Na2W2O7也是活化甲烷的活性相,活化甲烷的活性中心是Na-O-Mn和Na-O-W结构单元,且Na-O-Mn主要存在于催化剂的的表面,Na-O-W则分布在距催化剂表面较深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H2,CO,O2和C2H4在m(Pd)/m(SiO2)=2%,m(Pd,Cu)/m(SiO2)「n(Pd)/n(Cu)=1/1」=2%,m(Pd,Cu)/m(SiO2)「n(Pd)/n(Cu=1/4」=2%和m(Cu)/m(SiO2)=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O2对C2H4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u/SiO2具有与Pd/SiO2数量相近的表面Pd原子,加入Cu可使Pd对H2和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Pd增加了H2在Cu/S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加速了O2在Cu表面的吸附速率,Pd原子和Cu原子在Pd-Cu/SiO2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乙烯在Pd/SiO2表面吸附有乙川,di-σ和π吸附态。Cu的加入可抑制乙类在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  相似文献   

13.
刘育  薛锦玲 《分子催化》1998,12(5):389-391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着温度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昌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14.
标题化合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2/(μ-CO)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2Cl、ClCH2COOC2H5和Ph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R〕2(R:M  相似文献   

15.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催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2H4、C2H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2和NaZnHZSM-5与ZnO/SiO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2H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CuZSM—5分子筛上苯酚羟化制苯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剑锋  张春雷 《催化学报》1997,18(2):130-134
在Na2O-SiO2-CuO-H2O体系中以15%TPABr-85%HMDA为模板剂合成了CuZSM-5分子筛,并用XRD,IR及SEM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ZSM-5分子筛催化苯酚与过氧化氢的羟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n(PbOH)/n(H2O2)等对羟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Mn2O3-5%Na2WO4/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刚  李树本 《催化学报》1995,16(5):376-380
在Mn2O3-Na2WO4/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可用Rideal-redox机理描述,它包括均相及多相两个步骤。甲基自由基的生成是一个多相过程,C2烃的生成是一个均相过程。催化剂的活性同氧化速率和CH4与表面氧种的反应速率有关,C2烃的选择性与甲基自由基氧化速率常数和甲基自由基偶联速率常数的比值有关,这些常数均可从实验中求得。  相似文献   

18.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_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俗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_2H_4、C_2H_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_2和NaZnHZSM-5与ZnO/SiO_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_2H_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与Zn/HZSM-5的双中心Zn ̄(2+)和B酸的相互匹配有密切关系,B酸和Zn ̄(2+)存在最合适匹配。而NZSM-5与ZnO/SiO_2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具有Zn/HZSM-5的双功能性,HZSM-5与ZnO/SiO_2在高温下发生了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与Keggin结构相关的31种3大系列(2:18系列,1:11系列和双系列)杂多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它们是:NP2W18(N=(CH3)4N^+,(C2H5)4N^+,(C4H9)4N^+),MP2W18(M=Li^+,Na^+,Ag^+,Cu^2+);KnZW11(Z=P,B,Ge,Si),MSiW11(M=Mn,Zn,Cu,Co,Ni)和M(PW11)2(M=Ce,Pr,Nd,Sm,E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浸渍法制备的W-Mn/SiO_2催化剂分别在Φ28和Φ38毫米反吹式流化床上进行的条件试验和300h稳定性试验结果。并用XRD、FT-IR、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可适用于流化床,并具有较好的CH4氧化偶联制C2烃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结构研究表明,经300h反应后,该催化剂中结晶形式的Na_2WO_4和Mn_2O_3均已消失;α-方石英结构已完全转变为α-磷石英和α-SiO_2石英,但催化剂的这种结构变化尚未对生成C2烃的收率和选择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