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二进位数”这个名词,近年来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出现,这是因为具有最大计算能力的现代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大多是不用普通的十进位数而改用二进位数来进行计算的,以致在谈到电子计算机的文章中常常提到二进位数,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向不太清楚二进位数的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二进位数和说明一下为什么电子计算机要採用二进位数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由于电子元件和处理方式韵原因,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是采用“0”和“1”两种状态来表示信息。因此,数在计算机中也只能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我们叫二进制数。而人们所熟悉的是由0,1,…9十个数码表示的十进制数。那么,二进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整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奇数,另一部分为偶数.我们用“(?)”代表全体奇数的类,用“(?)”代表全体偶数的类,由于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所以有 .为了简便,分别用“0”和“1”来代替“(?)”和“(?)” 在杨辉三角形中,除最外面的两条“1”外,其余各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之和.杨辉三角形的第一排只有一个数“1”,第二排两个数都是“ 1”,显然第三排中间  相似文献   

4.
二进制的巧算与巧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万君 《数学通报》2002,(3):33-33,35
随着计算机文化的普及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二进制数 .可是不少学生对二进制数不熟悉 ,当然就不习惯用它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二进制的巧算与巧用 .为叙述方便 ,作如下约定 :(1 )在数字之后用B表示二进制数 ,H表示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数仍按习惯表示 .(2 )对一个二进制数 ,连续若干个“0”称为 0连贯 ,连续若干个“1”称为 1连贯 .一个连贯所含数字的个数称为连贯的长 .例如 ,二进制数 1 0 0 0 1 1 1 1 0 0B中有两个 1连贯 ,其长度分别为 1和 4;两个 0连贯 ,其长分别为 3和 2 .1 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快速互换用“除 2取余法”将一个较大的…  相似文献   

5.
贵刊 2 0 0 1年第 2 3期发表了李永老师的一篇短文“巧算星期几” .文中提出了用一组吉祥数字——— 1 4 40 ,2 50 3,6 1 4 6 ,来换算出2 0 0 2年中任何一天是星期几的方法 .即欲知2 0 0 2年m月n日是星期几 ,只须拿出吉祥数字中第m个 ,用它与n相加 ,被 7除所得的余数即为星期数 .(规定 :余数为 0时 ,为星期日 )那么 ,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吉祥数字呢 ?下面我们就以 2 0 0 3年为例加以说明 .找一张2 0 0 3年的日历表 ,查一下某月 1日是星期几 ,然后就用这个“几”减去“1”就得到了该月的吉祥数字 .例如查出 1月 1日是星期三 ,则由 3- 1得 1月…  相似文献   

6.
在《不等式》一章复习中,我选用课本习题;求。|x+1/x|≥2(x≠0)。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时,串联基础知识、探寻解题技巧、发展思维能力,效果较好。一、复习“基础”请四位同学板书各自在学习“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时对此题的证明: (1)“用同号两数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绝对值的和”与基本不等式证; (2)用x~2≥a~2(a>0)则|x|≥a证; (3)等价推证;  相似文献   

7.
题目 命题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的正实根.命题q:方程4x2+4(m+2)x+1=0无实数根.若“p或q”为真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复习集合时,常常遇见“B(?)A”.在考试中它也经常出现,还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麻烦.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聊聊“B(?)A”,研究对付麻烦的办法. 1.事多的“B(?)A”“B(?)A”有B=(?)或B≠(?)两种可能,其中B=(?) 容易被忽略.解题时需要对B=(?),B≠(?)两种情况分类讨论. [例1] 已知集合A={x|x2-3x-10≤0},B= {x|m 1≤x≤2m-1},若B(?)A,求实数m范围.  相似文献   

9.
高中《代数》第二册第88页例3告诉我们,重要不等式(χ+y)/2≥(χy)~(1/2)(χ、y∈R~+)可以用来求和的最小值与积的最大值。其意用中文表达出来就是:①两正数积一定,当这两正数相等时,其和最小。②两正数和一定,当两正数相等时,其积最大。“两正数”、“和(或积)一定”、“两正数相等”这三条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运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时,往往出现多种错误。 1 忽视两数是正数例1 求函数y=χ+(1/2)的最值。错解 y=χ+(1/χ)≥2(χ·(1/χ))~(1/2)=2。即y_(最小)=2。分析以上解法未对χ的范围进行讨论,片面地作出结论,忽视了“两正数”的条件。纠正χ>0时,y=x+(1/2)≥2 (χ=1时取等号); χ<0时,-χ>0,-1/χ>0,  相似文献   

10.
在平面几何中常遇到①证线段比的和(差)等于1;②证两条线段的倒数的和等于另一条线段的倒数,这两种类型的题。对这两类题,学生常感到困难,以至束手无策。我们用所谓“归一法”来进行证明学生较易掌握。所谓“归一法”就是通过“中间比”,将欲证式中的线段归结到一条直线上,便于找它们之间的关系。题型:证n/m±n′/m′=1.(m、n、m′、n′表示线段)。方法;在n/m±n′/m′=1中,如果n/m(n′/m′也同样)的分子、分母(即n、m)已在同一线段上,可不动,而n′/m′(或n/m)用与n/m同分母的线段比p/m代替,并使p和m也在同一线段上。如果m、n、m′、n′都在同一条线段上,可通过“中间比”,把四条线段都介绍到同一线段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对组合和组合数,人们多偏重于探讨其代数性质,而不太重视它的几何意义.本文将介绍二维组合及多维组合(数)的几何意义,并探讨如何应用组合(数)的几何意义解决组合问题.1二维组合与方格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平行于x轴、y轴的直线x=i、y=i(i=1,2,…)构建方格网(亦称方格图).显然各交点的横、纵坐标皆为整数,交点可称为整点(或格点).定义1(二维组合).在平面方格网中,从坐标原点(0,0)沿格边到点(m,n)的一条递增折线(即由“向右”和“向上”的方格迫连成的折线),叫做点(m,n)的一个组合.定义2(二维组合…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两地距离的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A、B为地球表面上两点,点A的纬度数和经度数分别为a1和θ1,点B的纬度数和经度数分别为a2和θ2,地球的半径为R,则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Rarccos { cosα1cosα2[θ1-(-1)mθ2] (-1)nsinα1sinα2}. 当A、B两点都在东半球或都在西半球时,m=0,当A、B两点中一个点在东半球,另一个点在西半球时,m=1.当A、B两点都在南半球或都在北半球时,n=0,当A、B两点中一个点在南半球,另一个点在北半球时,n=1.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对于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运算公式本身;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组合”模型.受其影响,笔者对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其它一些恒等式也动心——寻找了它们的“排列、组合”模型.1指定特殊元素型例1若m相似文献   

14.
林敏燕 《数学通报》2006,45(9):51-51
在排列组合的习题中,常常遇到关于区域染色问题.笔者发现,它们均可以用“线段染色模型”来处理.所谓“线段染色模型”,是指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用m种不同的颜色来染色,相邻的顶点所染的颜色不同.对于“线段染色模型”,我们有,命题1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用m种不同的颜色来染色,相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数学竞赛中 ,经常出现一些以自然数为背景的问题 ,解答这些问题 ,不需要多么深奥的数学知识 .只用到如自然数的分类、整除、多项式的简单运算等一些初级知识 .但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探索能力 ,它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常常受到竞赛命题者的青睐 .例 1一个正整数 ,若与它的“反序数”相等 ,这个正整数就称为一个“魔幻数” .如数“3” ,“1991”都是“魔幻数” .在 1~ 2 0 0 2 (包括 1和 2 0 0 2 )中 ,“魔幻数”共有多少个 ?解  (1)前九个正整数 1~ 9都是“魔幻数” ,共 9个 .(2 )两位数中有 :11,2 2 ,3 3…  相似文献   

16.
数学运算中有两个重要的数的作用不可小视,那就是0和1,许多问题用巧妙凑0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一、“一加一减”为数学大师解围与牛顿同时创立微积分学的莱布尼兹教授在分解因式x4 1时被难住了,后来还是他的一位学生帮老师解了围,请看:x4 1=  相似文献   

17.
数学娱乐圈     
数学灯谜在一次元宵节中 ,组织者挂出了如图所示的用红色小灯泡和白色小灯泡组成的灯谜 .假定白色小灯泡表示“1” ,红色小灯泡 (图中带阴影的灯泡 )表示“0” ,这些灯泡表示什么意思 ?答  案这是一个用二进制组成的数谜 .11110 0 1110 1,10 10 ,1,把它化成十进制数为11110 0 1110 12 =1× 2 10 1× 2 9 1× 2 8 1× 2 7 0× 2 6 0× 2 5 1× 2 4 1× 2 3 1× 2 2 0× 2 1 1=194 9.10 10 2 =1× 2 3 0× 2 2 1× 2 2 0× 2 2 =10 .因此这个灯谜表示 :194 9,10 ,1.这说明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这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 .(…  相似文献   

18.
“0”、“零”、“○”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码“0、1、2、3、4、5、6、7、8、9”来源于印度 ,“0”始出现于公元 9世纪末 .这套数码经翻译后传入阿拉伯 ,又于 1 3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故亦称为印度 -阿拉伯数码 .0的发现与十进位记数法有密切关系 .中国自古 (大约公元前 5世纪以后 )以来就用算筹来记数 ,早就使用十进位值制 ,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完善的十进位值记数制度的国家 .位值制必须有表示零的办法 ,例如 ,“1 2 3”这个数可摆成而要表示“2 0 6”这个数 ,中国用空一位来表示零 ,2 0 6表示作 .个位是零的数字也能表示出来 ,如“3 82 0”表示为 :,它不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Pell方程的知识,否定了Golomb猜想2°,并且证明:任意一个数m(m≠0)均可真表示为两个幂数的差,且表法无限。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又分为代数数和超越数。这是实数的一种划分法。实数集还可以分成代数数集和超越数集。如果一个实数是整系数的某个代数方程a_0x~n+a_1x~(n-1)+…+a(n-1)x+a~m=0的根,那么这个数叫做代数数。反之,不是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的实数称为超越数。因为全体有理数n/m是一次代数方程mx-n=0的根,所以有理数集是代数数集一个子数,因此超越数都是无理数。证明一个数a是无理数,统编高中《代数》课本用了反证法,但用反证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往往不会使用。本文打算介绍证明代数数中无理数的一种一般方法、供教师们参考。这种方法要用到下列定理。这个定理在一般代数课本中都有、我们就不作证明了。定理:整系数代数方程a_0x~n+a_1~(n-1)+…+a(n-1)x+a_n=0有有理数根m/n(m、n互质)的必要条件是m是a_n的约数、r是a_0的约数。我们先举例说明如何用这个定理证明代数数中的无理数、然后总结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