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探讨了含有金纳米粒子(GNPs)的筛分介质在毛细管电泳(CE)中对不同长度DNA片段的分离.以聚环氧乙烷(PEO)-金纳米粒子(GNPs)-TBE为CE筛分介质,用涂层的毛细管柱(37 cm×75 μm,有效长度27 cm)分离DNA Marker D和1 kbp DNA Ladder Marker标准DNA片段,考察了CE过程中各参数(如筛分介质质量浓度、分离电压、温度和筛分介质pH值)对不同长度DNA片段分离的影响.对比了新型筛分介质与不含GNPs的PEO-TBE筛分介质的分离效果,并将新型筛分介质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筛分介质中添加GNPs后能够改进CE的分离效果,且分离时间短.方法较适于分离较宽范围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毛细管电泳快速高效检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的方法, 使其更好地用于基因诊断. 以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MC)为筛分介质, 用pUC19 DNA/Msp I (Hpa II) Marker标准DNA片段为实验对象, 通过考察筛分介质的浓度、pH值、毛细管的温度和运行电压优化出分离小于600 bp的双链DNA片段的最适条件,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59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H-ras基因12位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的检测. MC是一种良好的筛分介质, 运用其进行毛细管电泳对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将更加快速、准确、简便、灵敏.  相似文献   

3.
聚环氧乙烷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分离宽分子量范围DNA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中,以聚环氧乙烷为筛分介质,用硅烷化处理的毛细管柱(31.2 cm×75 μm有效长度21.0 cm)分离DL5000 DNA Marker(DNA长度为100~5000 bp),研究筛分介质浓度、缓冲液pH、分离电压和溴化乙锭浓度对分离双链DNA片段的影响,优化出分离100~5000 bp DNA片段的最佳条件。毛细管电泳的最佳条件为PEO浓度0.5%、缓冲液pH值8.0、电压12 kV、溴化乙锭浓度3.0 μg/mL。此条件下,对山梨醇脱氢酶基因(SDH)和乙烯受体基因(ETR1)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同时检测,分离、鉴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筛分介质,以100~1500 bp DNA ladder为分离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直流电场下毛细管电泳时DNA分离特性.论文考察了DNA迁移淌度及分离度随HEC溶液浓度和分子量、毛细管两端电场强度(E)、毛细管有效长度(le)及其内径形状、背景电解液(BGE)温度等因素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当筛分介质HEC浓度高于其阈值浓度c*时,HEC分子量越大,相邻DNA片段之间淌度差越大,HEC浓度越高,其迁移淌度越低;(2)对于相邻的DNA片段,le在一定范围内,其分离度随le增大而线性升高;(3)毛细管有效长度一定时,DNA淌度随毛细管侧面积与截面积之比R增大而升高,分离效率提高;(4)BGE温度升高,DNA在筛分介质中扩散效应增强,迁移淌度变大,相邻DNA片段间分离度减小.根据以上结论,在直流电场下毛细管电泳φ×174-Hirc II限制性酶切片段,并实现了其高分离度、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5.
线性聚丙烯酰胺(PA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准互穿网络(quasi-IPN)聚合物溶液被成功用于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条件下分离双链DNA片段 (对123bp/124bp片段的分离度为0.76)和单链DNA片段(对123b/124b片段的分离度为0.97). 该quasi-IPN筛分介质粘度小(在25oC 时的粘度为23.5mPa·s)且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该筛分介质具有动态涂敷能力可直接用于非涂层毛细管柱。根据实验结果,柱温和电场强度会明显影响DNA片段在该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在变性条件下,最长片段为1353碱基的单链DNA样品可以在40分钟内获得分离,其中309/310b 片段的分离度为0.88。  相似文献   

6.
王荣  贾正平  阮金秀  谢华  陈巧云  贾海  张强  徐娟  敖燕 《分析化学》2007,35(8):1137-1141
采用线性聚丙烯酰胺修饰石英毛细管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技术,对原核/真核质粒用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运用限制性内切酶指纹-高效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REF-HPCE-LIF)检测法同时对内切酶酶切后多个和较长DNA片段进行了检测,电泳缓冲液为1×TBE(pH8.3),阴极电压进样(10kV,5s),分离电压13kV,25℃,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检测(λex=520nm)。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EF-HPCE-LIF方法可对原核/真核酶切后多个和较长DNA片段进行检测,获得了满意的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能够检测片段大小相差不超过10bp。所建立的方法较琼脂糖电泳分辨率高,可应用在检测多个和较长DNA片段的突变,在诊断肿瘤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毛细管电泳快速高效检测小于70bp双链DNA的方法。对毛细管电泳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到最佳分离体系(筛分介质浓度8%,添加剂甘露醇浓度8%,pH6.5,温度15℃,电场强度275V/cm),并将该体系用于临床59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基因248位、249位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的检测,30min之内同时检测了两个密码子位点的突变情况,实现了35bp和40bpDNA片段的基线分离,且分离度较高(1.642),初步建立了快速、高分辨诊断胃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毛细管电泳以聚环氧乙烷(PEO)为筛分介质对pUC19DNA/Msp Ⅰ(HpaⅡ)Marker中的12条DNA片段进行了分离,并尝试用Ogston模型、爬行模型以及线性模型对分离机理进行研究,最终发现26~147bp的小片段,在低电场强度时能很好地符合Ogston模型理论,而190~501bp中等长度的DNA片段电泳迁移率与其尺寸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线性模型来进行解释.此外,还探讨了PEO的浓度和电场强度对分离的影响.其结论可更好地从理论上指导对中小片段DNA的分离,对肿瘤基因突变点的分析和PCR扩增产物的分离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非交联聚丙烯酰胺溶液为筛分介质,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用于DNA片段及基因扩增产物的分离检测。探讨了非胶筛分介质中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电解质的浓度、内插试剂用量等对DNA片段分析检测的影响;考察了DNA片段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重现性及DNA片段定量检测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DNA片段及基因扩增物分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g)、齿垢密螺旋体(T.d)、福赛斯坦纳菌(T.f)3种牙周病病原菌种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表明,采用无菌吸潮纸尖及PBS缓冲液可以实现牙周病原菌的快速有效提取。对提取的牙周病病原菌种做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与多重PCR反应,最后以20 cm长,75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4000 V,1.2%羟乙基纤维素(HEC,250 K)为筛分介质,牙周病病原菌菌种P.g,T.d,T.f PCR及多重PCR产物12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与PCR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牙周病原菌种快速鉴定,且检测限低至4.80×10-11ng/μL。方法已用于牙周病原菌菌种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