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永  赵斌 《中学数学》2009,(8):11-13
条件概率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新增内容,如何把握这一内容的教学,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执教过条件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条件概率"这一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遇到具体问题时,因分不清是P(B|A)还是P(AB)而经常出错.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条件概率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天寿 《数学通报》2012,51(6):24-27
条件概率是概率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执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条件概率"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遇到实际问题一做就错.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条件概率教学的一些建议.1结合条件概率的正例,让学生充分领略概念内  相似文献   

3.
朱胜强 《数学通报》2013,52(3):21-23
新课程在选修2-3中再次安排了概率,使学生在必修课程学习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某些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其均值方差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在随机概念理解方面得到一次提升,了解如何从定量的角度来刻画与反映离散型随机变量,这是从定性到定量的一  相似文献   

4.
排列组合及概率与统计在中学数学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其在研究对象与处理方法上与其它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公式不多却运用广泛,题型多变,解法灵活.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这一分支中最基础的内容,高考对部分内容的考查贴近考生生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  相似文献   

5.
概率是高中阶段新增的内容之一 ,而概率的计算又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解答 ,也要用到排列、组合的解题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排列、组合知识的直接应用及延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觉得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而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问题在求解过程中 ,基本事件数 m、n的计算更是一大难点 .本文从常见的几种等可能事件概率问题进行分类解析 .1 “在与不在”问题考虑优先法某些元素或某些位置有特殊的作用 ,解题时必须对这些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例 1  5个同学任意站成一排 ,求 :甲、乙两人恰好站在两端的概率 .解 甲、乙两个人恰好站…  相似文献   

6.
<正>条件概率是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新增加的一部分内容,考试说明规定: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理解错误,为此笔者就条件概率的几种情形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一、利用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例1已知盒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5个黑球,它们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甲每次从中任取一个不放回,求他第一次拿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拿到红球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1.高考热点和复习建议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是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对排列、组合的考查一般以实际应用题形式出现,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为主,偶尔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热点:1)突出了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概率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增加内容,因此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亮点和热点.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多做试验,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把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考虑问题,体会概率在决策中的作用.中考内容要求了解事件的分类,理解概率的意义,知道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时用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估计值,会用  相似文献   

9.
饶汉昌  俞求是 《数学通报》2003,(10):40-42,4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第一章是“概率与统计”。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选修Ⅱ的第1部分“概率与统计”编写的。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概率与统计的初步知识,是《大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学习“统计初步”和高中必修课的“概率”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分为“随机变量”和“统计”两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全概率公式是概率论里的一个基本公式,它既包含了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又需要有事件的互斥性,以及相应的加法定理等等内容。进行这一章节教学时,学员首先感觉的是公式繁杂,记忆困难,进一步学习时,又感觉确有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通讯》2007,(5):38-41
排列组合及概率与统计在中学数学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其在研究对象与处理方法上与其它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公式不多却运用广泛,题型多变,解法灵活.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这一分支中最基础的内容,高考对部分内容的考查贴近考生生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由于高三文理两科所选修的教材内容不同,高考对概率与统计的考查在文理两卷中一般是分别命制的,且同一省(市)的文理两份试卷中,概率与统计试题大都以姊妹题的形式出现:文科试卷以考查概率及相关知识为主,理科试卷则考查以相应概率知识为基础的有关期望、方差、统计等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学习了古典概型后,许多学生虽然尚未学习互相独立事件积的概率,却往往会从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事件概率的积来计算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积的概率.比如,用1/6×1/6计算连续掷一颗骰子两次都得到6的概率.即使在学习了互相独立事件的概念后,由于上海现行高中教材缺少条件概率的内容,学生也往往无法真正理解事件独立性的内涵,而将互相独立事件积的概率运算公式错误地推广到许多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把概率引入七至九年级的教材中 ,是新课程在内容上采取了横向发展 ,纵向收缩的具体表现 ,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 .它不只是内容上的简单增减 ,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新课程在学习内容上贴近生活、基于同学们生活经验的理念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拓展同学们的视野 ,帮助同学们树立数学意识 ,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以及掌握和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观念去认识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本文拟就如何学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中的概率谈谈一些体会 ,供同学们参考 .一、在学习概率中相关的概念时 ,要注意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它的意义例如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这两个概念的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 :( 1 )今天是星期三 ,明天就是星期四 ;( 2 )太阳从西方升起 ;( 3 )天气预报 :明天多云转晴 ;( 4 )打上电灯开关 ,灯泡发亮 ;( 5 )买一张彩票 ,中头奖 ;( 6)抛掷一枚硬币 ,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其中事件 ( 1 )、( 2 )都是确定事件 ,且事件 ( 1 )是必然事件 ,事件 ( 2 )是不可能事件 ;事件 ( 3 )、( 4 )、( 5 )、( 6)都...  相似文献   

14.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是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对排列、组合的考查一般以实际应用题形式出现,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为主,偶尔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热点:  相似文献   

15.
例说概率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数学新教材以较多的篇幅充实了概率、统计等内容 ,旨在介绍一些新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内容 ,同时使教材内容更加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笔者认为重在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理解在现实世界中大量事件的不确定性 ,同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与决策 .下面试举例评说一些概率的典型应用问题 .例 1 要进行某种爆破试验 ,设爆破成功的概率为34,失败的概率为14 ,而现有材料只能提供 4次试验 ,问试验在 4次内就爆破成功的概率 .解 以 ξ表示首次爆破成功所需的试验次数 .则P( ξ…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统计与概率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它的应用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使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成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必备常识.由于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因此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将其列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一部分.如美国在1989年出版《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中规定了统计与概率,并且强调统计和概率的思想方法[1];前苏联在1990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就包涵概率与统计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概率的加法与乘法,条件概率,独立事件,伯努利公式,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等内容知识.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笔者认为这四部分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和系统规划的课程内容体系,而且这样的课程内容划分也是因为领域课程内容的目标及教学要求相同,方便学生整体、系统、模块化的学习.但是,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理解课程内容划分的本意,人为地割裂了四大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四大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初中概率教学一直备受冷落,有的教师甚至说这部分内容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改变概率教学无奈的现状?本文就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的基础 ,二项式定理与高等数学的知识有关 ,因而每年高考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考查没有遗漏 .对它的考查 ,占高考全卷总分比率为 6 % ,在过去十多年内 ,这部分内容大多是以选择、填空题出现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各占一道 ,但是近两年高考试题中 (如 2 0 0 1年全国高考 ,2 0 0 2年上海高考 )却以解答题出现 ,并且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要求的特点是基础和全面 .作为每年一道的排列组合试题大多以应用题的面孔出现 .从形式上看有以下几种为最常见 :数字问题 ,人或物的排列问题 ,几何问题 ,选代表或选样品的问…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整体稳定,布局合理,考查全面,重在基础上,严格按照“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原则,特别加大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比过去的试题更加灵活、科学,对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有良好的导向与推动作用.一、新热点题型初步形成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它们体现了现代数学思想,是衡接初、高等数学的桥梁.2004年全国高考试卷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倾向性,直接考查向量、概率、概率与统计、导数这几部分内容就占34分,再加上与圆锥曲线组合的向量综合题17分,这些新增内容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