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目前油藏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评价难度大、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单一等不足,以杏一~三区西部乙块地质特征和油田开发实际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确定油田开发指标主要影响因素,筛选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采收率等10项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而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块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开发实际.方法计算方便简单,结果全面可靠,可为同类油藏的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中影响因素的选取决定了评价效果的好坏.不同区块、不同专家、不同时间可能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也不一样,如何在众多指标中客观的识别出关键指标(关键影响因素)是要解决的问题.统计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中所选用的指标,根据统计的各指标所出现的频率,选取出现频率大于10%的指标构建了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包含开发技术因素和人为控制因素,二级指标包含井网完善状况、注水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油量变化状况、产液量变化状况、储采状况、开采程度、工作效果状况、管理状况和经济状况,三级指标包含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存水率等的23个指标,然后运用DEMATEL方法对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了识别选择,通过对处理结果的分析,剔除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井网密度等7个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都比较差的因素,最终识别出了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含水率、含水上升率等16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水驱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利用水驱曲线获取油藏开发指标参数,其中甲乙丙型水驱曲线及推广应用最为常见.结合水驱特征曲线与灰色关联算法,提出水驱曲线与灰色关联联解法计算砂体的动态地质储量,首先由丙型水驱曲线获得区块的动用地质储量,然后由灰色关联法计算区块内各类型砂体的权重,确定出砂体的动用地质储量,结合地质储量,计算砂体的储量动用程度,并与常规油藏工程方法计算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相对比,提出砂体动用补偿因子的概念,对常规计算动用程度的方法加以修正,以计算真实的砂体储量动用程度,对油田认清各类型砂体的动用情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质分类进行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杏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动静态资料,详细研究工区的油藏地质特征,明确影响开发的地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产动态分析及开发效果评价.针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权重确定方面的随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客观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地质分类的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符合区块地质实际概况,能够较准确地、定量评价水驱开发效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区块进行措施调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砂岩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导致注入水在注采井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有效识别优势通道是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以地质静态因素为基础,结合动态监测结果,利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加权并计算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参数,定量识别出水驱砂岩油藏优势通道并描述其发育程度.将方法应用于X3油区典型井组优势通道识别并利用吸水剖面法验证其结果准确性.方法可实现软件编程计算,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能够为油田开发后期制定合理调整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水井间的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严重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如何有效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已成为改善注入水驱油效果的关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将油水井动静态资料相结合建立评价模型,利用综合评判指数对优势渗流通道进行识别,并建立出量化标准.应用注采动态关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及标准进行验证,并对某区块油藏进行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判断,识别效果较好.评价方法资料获取难度低,计算方便,易于操作和推广,能够为油田后期深度调驱或井网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油田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评价难度大、评价方法多集中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上,提出应用区间数的TOPSIS方法(逼近理想点排序)对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对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和区间数的相关运算进行了描述,给出了区间数TOPSIS方法的计算步骤.然后根据水驱开发效果指标评价标准及待评价区块生产数据建立评价对象区间数决策矩阵,进而确定最优方案(正理想点)和最劣方案(负理想点),并计算待评价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再结合[0,1]语言标度区间确定评价结果.最后,给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选取两个效果指标,结合模糊C均值算法和组合赋权法实现难采储量的分类.首先基于效果指标运用模糊C均值算法自动搜索储量的最佳类别,再利用主客观赋权偏差最小的思想,构建组合赋权模型,确定属性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储量效益指标值,结合模糊C均值结果判别难采储量类别.最后以大庆某油田为实例,对其难采储量进行了分类,有效指导难采储量滚动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和已有的水驱曲线推导了注入倍数曲线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表明基于现场统计规律提出的注入倍数曲线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能够有效指导油田开发实际.根据推导的注入倍数曲线各项的理论意义,指出注入倍数曲线能够用来判断水驱开发效果,可以作为水驱诊断方法.引入注入倍数导数曲线,结合实例说明该导数曲线能够用来及时、准确、高效的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储层高渗透通道,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通道做无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入水驱油效果,必须对无效注采井层实施调剖、堵水等措施,而有效识别无效注采井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优选出了识别无效注采油水井和无效注采层位的判定指标,并建立了用于识别无效注采油水井和无效注采层位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非均质性及开发条件的影响,在平面上会出现注入水突进的情况.注水井中的注入水向不同方向驱油,推进往往是不均匀的,一般总有一个方向突进最快,且经过长期水洗之后,这个方向有可能发展成大孔道,形成水驱优势渗流通道.建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识别水驱优势渗流通道井和层的数学模型,应用水驱优势渗流通道分析判定软件,对河南双河油田ⅦⅣ油组主力油层(Ⅷ1、Ⅳ1、4、5)274口井进行了实例计算,识别出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油水井共97口,其中水井43口,油井54口,识别出14个水驱优势渗流层位.通过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运用综合评判方法识别水驱优势渗流通道井和层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评价方法计算方便,易于操作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多目标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其方案的综合评价可作为一个数据融合问题.利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合成公式,并考虑不同指标之间权重,给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的实例研究表明,D-S证据理论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评价中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砂岩油藏周期注水特点,综合考虑弹性力、毛管力和重力的影响,建立起非均质砂岩油藏异步周期注水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相应的数值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动系数取值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停注过程中毛管力作用引起的吸渗现象.在杏树岗油田周期注水试验区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地层压力相对误差为4.0%,产液量相对误差为3.2%,含水率绝对误差为0.9%.应用该方法对杏树岗油田厚油层不同周期注水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决定采取异步周期注水方案,并确定出合理的油层纵向组合方式和水井平面组合方式.平均注水强度为25m3/(d.m)左右,注水和停注半周期都是3个月.现场实施5个月后,区块综合含水率由92.17%下降到91.51%,产油量稳定,预计最终水驱采收率提高1%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火驱效果的认识与评价是火驱油藏管理的重要环节,评价过程需要火驱机理和监测数据相结合,但目前缺少对火驱项目效果客观认识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把火驱看做原油氧化和气驱增产的综合效果,利用油藏监测数据结合火驱机理对火驱效果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建立涉及动态增产指标和动态监测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火驱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火驱模糊综合评价结论客观地反映火驱的效果,避免了单因素评价的片面性,使火驱效果评价系统化,定量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动态综合评价中没有考虑被评价对象指标的发展趋势的问题,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发展趋势、指标权重和时间权重的影响,构建了一种体现发展趋势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定义了发展因子,用于表示被评价对象指标的发展趋势,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基础上采用离差平方和最小化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了一种体现“厚今薄古”思想的时间函数来确定时间权重。最后,将该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发展评价问题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要求的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效益、能源规划效益、环境效益等三个维度,并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AHP法进行指标约简和权值计算,构建了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评价指标设置分级标准,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2010年我国10个省份的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与评价,阐明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兼顾生产成本与开发效果,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大多采用多层合采,层内和层间的差异对水驱开发效果影响显著,针对纵向非均质严重的问题,基于不同渗透率级差、不同平均渗透率,建立了反韵律下9种非均质物理模型,研究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对海上稠油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层内非均质模型,渗透率级差对开发效果影响更大,平均渗透率相近时,级差越大,层内非均质性越强,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油层下部驱替效果越差,采出程度越低;层内均质层间非均质时,级差越大采出程度越低,高渗层段注入水形成优势通道抑制低渗透层吸水,高渗透层最高采收率达77.4%,低渗层采收率可低至0.7%,使油层上下部驱替效果相差较大;层内和层间都非均质时,分层开采的开发效果好于多层合采,各层采收率变化幅度与分层开采时差异较大;利用综合影响因子表征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的综合影响,其值为0.08时对应采出程度为41.48%,综合影响因子越高,纵向非均质性越强,采出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
开发边底水油气藏关键因素是抑制边底水锥进,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以提高油藏采收率,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开采速度和油水井注采制度.为深入了解不同井网系统和注采参数对边底水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针对努拉里边底水油气藏开展研究.对边底水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得到各井在改变水体倍数后,以含水率差值4%为界限定义受边底水影响程度强弱,差值超过4%则定义为强水侵井,反之则为弱水侵井.在此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优选了注采参数,得出最优井距为1000m,最佳日注水量为30m3/d,最佳采液速度为4.75%-5%,并对优化参数进行了模拟预测,优化后累计产油量增加1.98×104t,采收率达到54.7%.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优化后的开发方式调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小于62.78%时应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大于62.78%后应以增加驱油效率为主,目标区块优化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1.3%,相对潜力值i=0.81<1,处于开发后期,此时开发方式应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研究成果为同类边底水油气藏前期开发和后期措施调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最近邻法是一种传统的基于实例的分类方法,将最近邻法应用到水质综合评价中,建立了最近邻模型,利用三峡库区城市江段13个监测断面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体尚清洁,综合污染程度不严重.为验证最近邻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对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最近邻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变权函数的水质综合评价多属性决策模型。首先,对水质评价中需要考虑的指标关注程度差异、指标表现程度差异及相关的妥协机制均进行了意义明确的参数化描述。其次,在机理上保证了指标权重随样本表现上的差异能进行有控制的再分配,同时,在结果上保证了较高的关注指标的表现对综合评价值始终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而且在样本表现相近的情形下又保持较高的区分度。最后,结合水质综合评价算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