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丁丁  何斌  刘玲  张程华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9,58(12):8419-8425
应用经典径迹Monte Carlo(CTMC)方法研究了He2+与H原子在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在5—400 keV/u的能区随等离子体屏蔽作用变化的碰撞电离总截面和一阶微分截面.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ebye-Hückel模型来描述.由于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存在,靶中束缚态电子能级及其经典微正则分布以及入射离子与靶电子的相互作用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碰撞电离过程.研究发现,碰撞电离总截面随等离子屏蔽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在10 keV/u以下的低能区电离截面有量级的增加.对随能量变化的一阶微分截面,在低能碰撞过程中,屏蔽作用增加,微分截面呈量级增加,高能碰撞微分截面呈倍数增加.同时,屏蔽作用导致电离电子向高能方向移动,随着碰撞能量的增加两体碰撞机制的贡献越来越大,并在较高的出射电子能量出现了一个新的峰.对无屏蔽的自由原子碰撞过程,CTMC方法计算出的电离总截面在碰撞能量大于70 keV/u的较高能区在实验误差内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很好,而在较低的能区比实验值小30%—50%. 关键词: 重粒子碰撞电离 等离子体屏蔽效应 经典径迹Monte Carlo方法 Debye-Hückel模型  相似文献   

2.
宁烨  何斌  刘春雷  颜君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5,54(7):3075-3081
利用初态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了He2+离子与H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 计 算得到了入射离子能量从30keV/u到2000keV/u的碰撞电离总截面、随电离电子能量和角度变 化的一阶和二阶微分散射截面,及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电离电子平均能量.计算的总电离 截面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入射离子能量大于100keV/u的能区,计算结果 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在较低的能区,各种理论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别,计算结果比实验约小50 %.利用计算的二阶微分散射截面讨论了软碰撞、电子俘获到入射离子连续态、两体相遇碰 撞等碰撞电离机理. 关键词: 重粒子碰撞电离 初态程函近似 总截面 一阶和二阶微分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经典轨道蒙卡方法研究了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裸核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碰撞能量在10-900 kev/amu范围.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了含与入射速度相关的动力学效应的Debye-Hückel模型.确定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初态电子坐标与动量的微正则分布.研究了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与等离子体参数、入射离子电荷、速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环境效应对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速碰撞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Debye长度(1-50a0)和不同入射离子核电荷数(1~14)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Berakdar和Briggs对BBK波函数Sommerfeld参数的修正结果,即考虑第三个粒子存在对两个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考虑了入射道的库仑相互作用及出射粒子的交换对称性,计算了在共面等能分配几何情况下低能电子碰撞He+(e,2e)反应绝对三重微分截面.结果表明,入射道库仑场对较低的入射能量及小的碰撞参数的三重微分截面影响较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经典轨迹蒙特卡罗(CTMC)方法是研究离子-原子碰撞系统电荷交换过程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以及实验室等离子体环境下重粒子碰撞过程的研究.本文利用四体碰撞模型(4-CTMC)研究了包括两个束缚电子的四体碰撞过程,通过数值求解四体碰撞系统的哈密顿运动方程,计算了高电荷态入射离子(Li3+,Be4+和O7+)同氦原子在大能量范围的单、双电子电离和俘获截面.H++He碰撞截面的计算中,在50—200 keV/amu的入射能区,4-CTMC的结果几乎重复了实验结果.在高电荷态入射情形下,4-CTMC计算的单电子电离和俘获截面值相较于三体碰撞模型(3-CTMC)在100—500 keV/amu的入射能区内与实验符合更好.尽管4-CTMC和3-CTMC忽略了电子关联,均高估了双电子电离和俘获截面(与实验值相比),但4-CTMC的结果更接近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经典轨道蒙卡方法研究了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裸核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碰撞能量在10—900kev/amu范围.粒子问的相互作用使用了含与入射速度相关的动力学效应的Debye-Htickd模型.确定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初态电子坐标与动量的微正则分布.研究了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与等离子体参数、入射离子电荷、速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环境效应对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速碰撞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Debye长度(1—50a0)和不同入射离子核电荷数(1~14)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春雷  何斌  宁烨  颜君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5,54(7):3206-3212
应用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研究Si2+离子与氢原子碰撞电离反应过程.计算了随 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总截面、出射电子随角度和能量变化的一阶、二阶微分截面,及出射电子随 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平均能量.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展示了软碰撞、电子转移到入射离子连 续态、两体相遇碰撞等电离机理,阐明了它们对碰撞总截面、微分截面、电离电子能量的影 响.通过计算出射电子到入射离子和靶的距离比的电离电子数分布研究了不同入射离子能量 “鞍点”电离机理的可能性. 关键词: 重粒子碰撞过程 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 电离机理  相似文献   

8.
杨宁选  蒋军  颉录有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08,57(5):2888-2894
利用新近发展的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研究电子-离子碰撞激发过程的计算程序,通过对Breit相互作用的考虑,计算了类氦等电子序列离子从亚稳态1s2s3S1激发2s电子到n=2,3壳层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研究了不同入射电子能量时Breit相互作用对碰撞激发截面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沿等电子序列变化时,Breit相互作用对截面影响的一般规律.部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 Breit相互作用 电子碰撞激发截面  相似文献   

9.
闫世杰  刘玲  王建国 《计算物理》2009,26(2):254-260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单次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中,对入射粒子He2+,包含n=1~7的所有束缚态,计算的能量本征值与NIST标准数据在百分之几的精度内符合很好;对靶H-,包括一个束缚态1s和五个连续态ns(n=2~6),束缚态能量与他人理论结果一致.在4~400 keV的入射粒子能量范围,计算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到各个壳层上的态选择截面.发现在较低的入射粒子能量,电子主要俘获到He+离子主量子数n=3~5的壳层,高能区俘获到n=2的壳层为主;对同一主量子数n,在低能区俘获到高角动量态(l=n-1,n-2)的电荷转移截面相对较大,在高能区主要俘获到l=1的p壳层.同时还计算入射粒子能量分别为4 keV和400 keV时,电子俘获到激发态辐射退激发产生的电荷转移发射光谱,并发现cascade效应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重粒子碰撞中的电子转移涉及复杂的电子关联机制,极大地影响等离子体中电荷态平衡,也是X射线的辐射的重要来源之一.电子转移截面与速率系数是国防工业发展核聚变等离子体所需要的重要原子参数.基于全量子的非辐射分子轨道密耦合方法,系统研究了质子碰撞硼原子在10-3—103 eV/u能量区间内的硼原子电子转移过程.计算采用多参考组:态方法得到总共15个电子转移、激发以及弹性散射的通道,每个通道对应的分子态能量得到了与实验符合较好的结果.分子态的绝热势能曲线间的避免交叉现象明显,构成了电子转移的主要途径.计算发现,质子碰撞硼原子过程中2s轨道的电子转移是占主导地位,2p轨道的电子转移贡献较小.在低能区,电子转移截面出现了明显的量子共振现象,这些共振主要来源于不同能量通道的耦合.此外,还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质子碰撞硼原子的电子转移速率,该速率可为复杂等离子体环境的模拟诊断提供重要的原子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11.
邱玉波  龙燕秋 《计算物理》1995,12(2):227-233
利用CTMC方法计算Cq+,Nq+,Oq+与H原子的碰撞过程的截面.入射粒子的能量范围为10~250keV/amu,离子为部分电离和完全电离的离子.给出了十二个耦合的Hamilton运动方程.用六个伪随机数确定粒子的轨道. Aq+离子和作用电子的势为模型势,其他两个势为纯库仑势。在计算中,需要2000个以上的轨道.引入约化变量σtr=σtr/q,E=E/q1/2,得到了q标度的俘获截面,这些截面数据都集中在一条曲线附近.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它们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陈展斌  马堃 《物理学报》2018,67(11):113401-113401
分别利用连续扭曲波方法和初态程函近似-连续扭曲波方法对质子碰撞电离氖原子1s,2s,2p壳层后随电离电子能量变化的单重微分散射截面(SDCS)和二重微分散射截面(DDCS)及总截面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部分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详细探讨了各壳层SDCS和DDCS的细致结构以及质子碰撞的电离机制.结果表明,对于氖原子2p壳层,随着入射质子能量的增加,SDCS的区域变长,幅度减小,在低能区以软电离为主;而DDCS出现的峰均迅速减小.此外,分析了初态程函近似对SDCS和DDCS的影响,发现该效应对截面的影响在低能入射时非常明显,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大,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The screening effects due to the exponential-cosine-screened Coulomb and screened Coulomb (Yukawa) potentials on photoionization processes are explor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mplex coordinate rotation method. The energy levels of H and He+ in both screened potentials shifted with various Debye screening lengths are presented. The photoionization cross sections illustrate the considerable screening effects on photoionization processes in low energy region. The shape resonances can be found near ionization thresholds for certain of Debye screening length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ppearance of resonances and the existence of quasi-bound states under shielding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Excitation of the 3p-states of Mg+ and Mg0 colliding with inert gases is treated within the coupled-channel impact parameter approximation. We have calculated the total excitation cross section and the linear polarisation of the (3p→3s)-emiss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collision energy as well as the impact parameter dependence of the excitation probability and of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λ, χ ? parameters).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can be obtained when including both localised molecular orbital transitions at small internuclear distances (mechanism (i)) and the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g+,0-valence electrons and the inert gas atom at large internuclear distances (mechanism (ii)).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it is inadequate at impact energies below 1 keV to compute the phaseχ directly from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s obtained in the coupled-channel impact parameter approximation.  相似文献   

15.
The impact parameter dependence of the 1sσ excitation probability for 4.7 MeV/u Xe + Au collisions has been measured for impact parameters between 40 and 200 fm. A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1sσ excitation cross section from the data gives (10,8 ± 2)b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esults of an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6.
潘晓川  李家明 《物理学报》1985,34(11):1500-1508
利用Born近似可以计算高能电子与原子或离子碰撞激发的微分截面和总截面。微分截面正比于广义振子强度。电子碰撞过程可将靶原子或离子激发到无数个束缚态以及相应的连续态。量子亏损理论能够统一处理这些激发态;因此可定义广义振子强度密度——即每单位激发能内的广义振子强度。我们计算了Li的等电子系列Li,Be+,B++,C3+,Ne7+,Na8+,K16+等从基态到S,P,D,F通道的激发的广义振子强度密度,总结了类Li等电子系列离子的广义振子强度密度的标度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jectile electron loss cross sections of C3+ colliding with atomic hydrogen in the frame work of extended over-barrier model at intermediate velocities (25 keV/u-600 keV/u). The electron loss is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creened target nucleus and the active projectile electron and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jectile electron and target electr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rgent close-coupling calculations, screening and anti-screening calculations, this model satisfactorily reproduces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n-impact ionisation cross sections and the single electron loss cross sections over the energy range investigated here.  相似文献   

18.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据主要来自于经典或者半经典的原子碰撞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系统测量了炮弹能量为1.6—20.0 keV/u Ne~(8+)与He的单电子俘获n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将测得的相对态选择截面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以及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在弱反应通道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天体物理中常用的l分布模型,计算了1.6和2.4 keV/u Ne~(8+)与He之间电荷交换中的软X射线发射谱,通过与近期实验测量的X射线谱比较,发现计算的软X射线谱强度明显偏离已有的测量值.这些研究表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分子库仑过垒模型以及l分布模型在定量描述电荷交换态选择截面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将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天体物理的X射线背景研究中,可能导致对天体等离子体参数的描述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