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于流体混沌现象实验研究的国内第一套Couette-Tay lor 实验系统,于1987年11月30日在天津大学通过国家教委技术鉴定.Couette-Tay lor 系统是研究流体运动的重要物理模型。天津大学物理系在国家教委科学基金支持 ...  相似文献   

2.
国内第一台Couette-Taylor实验系统,已由天津大学物理系研制成功,并于1987年11月30日在天津通过国家教委技术鉴定。该系统用于研究流动不稳定性,可观测分岔、混沌现象,也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海洋开发、港口清砂和天气预报等。  相似文献   

3.
有关多层流体对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多层不相混流体系统的研究发展,尤其是在空间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多层流体系统内流体对流及传热现象,以及利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二层及三层流体内的自然对流及热毛细对流的成果,并分析探讨覆盖液体层对被覆盖液体的动力控制特性及其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教委批准,《流体动态测量及其应用国际会议(简称ICFDMA)》定于1989年10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负责筹办。会议内容包括流体动态测量的新技术迸展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主要范围如下:1.动态流动测量的基础性研究;2.激光多普勒测速,激光双焦点测速及其在湍流  相似文献   

5.
液层厚度对浮力-热毛细对流面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俐  康琦  胡文瑞 《力学学报》2004,36(6):641-648
将Michelson光学干涉测量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发展形成一种实时诊断热毛细对流和浮力对流流体表面形貌的实验测量系统. 采用光学干涉测量方法研究了两端带有温差的矩形池内薄层流体的对流、表面变形、以及表面波的基本问题. 应用Fourier变换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流体表面变形和表面波的定量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了在浮力-热毛细对流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出现流体的表面变形,之后在该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表面波的信息,该表面变形和表面波与流体的温度梯度、表面张力、以及浮力有直接的关系;表面波隐藏在表面变形内.  相似文献   

6.
佘振苏  陈曦 《力学进展》2009,39(4):511-512
在第3届国际流体物理会议召开的间隙,"湍流973项目实验标模研讨会"于2009年6月15~19日在四川九寨沟"九寨天堂"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该项目是2009年开始启动的科技部综合交叉领域973项目:"飞行器气动力学与光学设计中的关键湍流问题",由北京大学、航天11院、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中科院力学所、国防科大等7所单位联合承担.  相似文献   

7.
在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中,贮液室流体系统可能发生由自激振动与强迫振动构成的耦合振荡,在喷射结束期很可能形成共振。文中利用线性化近似方法推导出流体系统压力与流速的传递方程,并分析了贮液室流体系统对于瞬变激励的响应模态,其结论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验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泡机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所1996年研究成果概况朱自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所,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空气动力学学科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其实体——北航流体力学研究所于1996年在科研基本设施建设和研究工作上均取得了新进展.1基本设施建设1.1与...   相似文献   

9.
袁枫  段俐  康琦 《力学学报》2007,39(2):217-222
将栅线结构光源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实时诊断浮力-热毛细对流表面形貌的光学测量系统.研究两端带有温差的矩形池内薄层流体的表面变形.应用图像互相关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流体表面变形定量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了在浮力-热毛细对流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流体表面变形,温度梯度、表面张力、浮力、液固亲润问题、以及壁面温度决定了该表面变形大小和变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旋转流体斜压波三维温度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负径向温度梯度下转坏系统中斜压流体的对流运动,获得了该系统中旋转流体斜压波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斜压波温度场多层次细网格测量,得到了斜压波三维温度结构和表面波状急流的温度分布,并就波-波转换的不稳定性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挤压油膜阻尼在储能飞轮转子支承系统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飞轮储能系统实验研究中,利用永磁轴承-螺旋槽流体动压锥轴承的混合支承,并采用了挤压油膜阻尼为转子支承系统提供阻尼。基于流体润滑理论的雷诺方程和长轴承近似理论,推导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边界的挤压油膜的压力分布近似解析解,得到等效油膜刚度和阻尼系数。最后对比分析了飞轮转子支承系统不平衡响应的计算与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力学》1998,13(1)
第三届流体动态测量与应用国际会议简况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与热能工程系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流体动态测量及应用国际会议已于1997年10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得到了国际间知名学者、教授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66名...  相似文献   

13.
输流管道动力有限元建模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输流管道系统中由结构-流体相互耦合作用导致的管道振动对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工程中常用有限元中的管单元建立管道动力学模型,用附加质量法或顺序耦合方法进行输流管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这种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能会造成管道中结构-流体相互耦合效应的缺失。本文搭建了输流管道系统的实验平台,分别在管道无水和充水两种状态下进行管道系统模态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分别与所建立的无水管道有限元模型和充水管道流固耦合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壳单元及实体单元管道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实验和数值分析研究其动力特性发现:壳单元动力学模型更合理准确,管道系统由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振动形态;附加质量法分析结果缺失了系统的某些低阶模态,表明了输流管道系统流固直接耦合动力学建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分层流体中内孤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程友良 《力学进展》1998,28(3):383-391
综述了分层流体中内孤波的理论分析和符号运算的研究进展状况,系统介绍了应用背景、实验报道、理论分析和符号运算的结果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圆形月池流激振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熊亮  康庄 《力学学报》2007,39(3):333-342
采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析方法和对比研究的实验方 法,实验研究了圆形月池在均匀流条件下的流激振荡特性.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尽管腔内的 流体在不同来流的条件下运动趋势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对于月池结构,其内部存在两类振 荡源,一类是腔内流体的固有振荡,该频率与腔体结构形式、尺寸、腔内流体深度有关,与 来流无关;另一类则是流体流经腔口时产生的流体动力振荡,该频率与来流特性、速度有关. 当二者频率相近时将会激起腔内流体的共振,即会有``活塞(piston)'现象产生. 实验中,还在腔体侧壁上布置了压力传感器,用来分析腔体侧壁受到的流体压力特性及 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透明液态金属的速度测量在电磁冶金和核能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为相关现象的解释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以电磁学中的欧姆定律为基础,搭建了一套多探针阵列的金属流体速度测量系统。通过设计探针的排布形式、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以磁场环境下圆柱绕流问题为实验对象,实验验证了探针插入和排布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插入流体与探针紧贴壁面所测量得到的速度误差约为5%,而探针排布方式引起的测量误差为2.5%~10%。另外,实验中还发现阵列探针伸入到流体中不影响其对金属流体非定常波动频率的测量,流场的波动频率也不会受到周围探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了了一种简单的无粘旋转流体准三维模型,并给出了旋转流体对转子作用力的详细表达式,然后用该模型分析了部分充液刚性悬臂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在定性上符合较好,准三维无粘流体模型与其它的无粘膜型一样也仅能用来分析无外阻尼或外阻尼较小的部分充液转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垂直井筒井液携砂流动规律研究及其在油井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自建的实验装置,研究了油井出砂砂粒在流体中的沉降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井液携砂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将这一研究结果与常规有杆泵抽油井生产参数设计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有杆泵抽油系统在携砂生产条件下的参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与光谱技术对Milling Yellow染料的流体双折射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这种染料的流体双折射率随光波长、流速、空间位置的变化以及光轴的方向.为这种染料在流体模型实验中的使用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0.
激光多光束干涉法测窄小气流密度场周兴华,周建和,舒玮(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300072)在流体力学中,测量流体的各种参量,一般都离不开测压探针、毕托管,乃至热线、热膜等,但是,对于像毫米量级的窄小流场,是难以将这些探测器件插入流场中进行测量的。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