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基本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Mo_3(μ_3-O)(μ-S)_3(μ-OAc)(dtp)_3(py)〕和〔Mo_3(μ_3-S)(μ-S)_3(μ-OAc)(dtp)_3~-(py)〕(dtp=S_2P(OC_2H_5)_2~-)簇合物分别与金属化合物BiI_3和SbBr_3进行原子簇反应均能获得意外产物{〔Mo_3(μ_3-S)(μ-S_2)_2(dtp)_3〕(μ_3-S)(η~3-S_2)〔Mo_3(μ_3-S)(μ-S)_3(μ-OAc)(dtp)_2〕}六核钼簇。其结构实际上是由两个三核钼簇通过一个(μ_3-S)和一个“把手型”配位方式的(η~3-S_2)基团连结而成。在晶胞中,通过相邻{Mo_6}簇的S-S超分子相互作用组成了沿着a轴的{Mo_6}簇链。标题簇合物的结晶学参数如下:三斜晶系,空间群,a=13.726(4),b=14.899(4),c=17.610(5),α=107.43(2)°,β=81.63(3)°,γ=103.36(2)°,V=3332(4),Z=2.对5771个I>3σ(I)的衍射点,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56,R_ω=0.061。  相似文献   

4.
曾经报导过RC_2R′取代Co_2(CO)_8中两个羰基的反应,生成的双核钴簇合物常被用来作为催化中间体模拟物或是作为催化剂。已经测定了一些双核钴簇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研究表明,炔烃在配位后具有和激发态的烯烃相似的几何构型。也从反应性能角度讨论了R和R′基团对双核钴簇合物的成键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报导了具有较大炔烃基团的标题簇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金属簇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成键而引人注目,鉴于文献上对铑簇合物的结构、成键、反应和催化性能存在的不同看法,本文的两个铑簇合物的简正振动分析以及另文的铑系簇合物的电子结构计算和催化性能研究,为进一步认识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非线性光学性测试中的Z-扫描方法。总结了Mo(W)-Cu(Ag)-S簇合物的光限制效应、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等光学性质。讨论了簇合物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低热固态合成化学基础上,详细地对该类簇合物进行了归纳,从中提出:1.(M=Mo,W;n=2,3,4)作为配体中心.2.氧原子在簇合物中仅作为端基,不参与同其他金属成键.3.单个MS4(M=Mo,W)基团最多只能键合六个Cu(Ag)原子,即最大核数为七.4.迄今为止所有Mo(W)-Cu-S原子簇化合物中Cu均为+1价.5.预计合低价态Mo(W)的这类簇合物将会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用MoCl_5和C_ 6H_5COOH(或CH_3C6H_4COOH)在氯苯溶液中反应,得到四钼簇合物Mo_4(μ_3-O)_2O_4Cl_2-(OCOC_6H_5)_6(或[Mo_4(μ_3-O)_2O_4Cl_2(OCOC_6H_4CH_3)_6]·2C_6H_5Cl)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簇合物的晶体结构,运用18电子规则及簇合物的晶体结构数据,得到金属Mo-Mo键键价为1,钼在簇合物中均呈+5价。进行了反应机理的探讨,簇合物中端基氧和桥基氧的存在来自于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MoCl_5和C_6H_5COOH(CH_3C_6H_4COOH)作用时,首先生成钼的含氧配合物MoOCl_3,然后生成双核钼配合物Mo_2(μ_2-O)_2O_2Cl_2,进一步形成配合物。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磁化率的测定证明了结构分析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固体表面光电压谱和固体光声光谱的测定,簇合物Mo_4(μ_3-O)_2O_4Cl_2(OCOC_6H_5)_6的表面光电压谱在~600nm处有一光致电荷分离谱带。  相似文献   

9.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四核钼簇合物Mo_4S_4(μ-OAc)_2(dtp)_4在CH_3CN,DMF,DMSO等溶剂中的氧化还原半波电位(E_(1/2)),对其氧化还原峰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在CH_3CN中存在一个单电子的氧化过程和二个单电子的还原过程,而在DMF和DMSO中只存在二个单电子的还原过程。同时还探讨了溶剂的DN数对该簇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本研究中,使用(~iPrC_6H_4SAg)_n作为合成银硫纳米簇合物的前驱体。当存在辅助的双膦配体1,3·双(二苯基膦)丙烷(dppp)及可溶性银盐(CF_3S0_3Ag),在超声合成条件下,获得了一例二十五核银硫簇合物Ag_(25),并借助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相应的分子结构。该银硫簇合物具有夹心三明治的骨架结构:分别由两个结构相似的圆柱体共享一个七核纯银簇所构成的金属簇平面。固态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试表明该簇合物的能级带隙为2.5 eV,属于半导体材料的范畴。固态发光测试显示,该簇合物在室温下发射绿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验,选择质量1463u、含有四个钴原子具有三种不同配位环境的标题簇合物为研究对象,以快原子轰击软电离方法,探讨质谱碎片与簇合物结构间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Mo_3簇合物[(NH_2)_2CSH][Mo_3O(O_2CH)_3Cl_8]的合成和X射线晶体结构。讨论了双齿配体RCO_2~-在Mo_3簇合物中只成桥,偶或成单齿端基而不成螫合配位的特征,此外,提出了含羧、单帽Mo_3簇合物的通式,并讨论了其中几种典型簇式的簇合物合成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聚(N-乙烯基-2-吡咯烷酮)稳定的金簇合物(Au:PVP)的质谱结果表明,来源于合成前驱体的Cl吸附质主要存在于Au_(34)和Au_(43)簇合物上.金簇合物上Cl吸附质的数量不影响其催化有氧苯甲醇氧化性能,表明Cl原子与Au簇合物间存在较弱的键合作用.相反,用Br替代Au_(34)和Au_(43)簇合物上Cl显著抑制了其催化活性,但对其电子结构没有任何影响.这表明,Br原子与金簇合物的键合较强,在空间上堵塞了活性位.因Br吸附质而导致活性显著下降表明,Au_(34)和Au_(43)簇合物对Au:PVP催化活性起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由η~5-MeO_2CC_5H_4)(CO)_3MoNa和[(η~5-MeO_2CC_5H_4)(CO)_2W]Fe-(CO)_3Co(Co)_3(μ_3-S)的等瓣置换反应所生成的手性簇合物──[(η~5-MeO_2CC_5H_4)(CO)_2Mo]-[(η~5-MeO_2CC_5H_4)(CO)_2W]Fe(CO)_3(μ_3-S)的分子结构及晶体结构。晶体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0.87162(5)nm,b=0.76218(4)nm,c=1.87111(8)nm;α=94.164(4)°,β=97.979(2)°,γ=99.108(2)°,Z=2,μ=5.9cm~(-1)。最终的一致性因子R=0.036,Rw=0.037.该簇合物含MoWFeS四面体簇核,其中Mo、W原子以1:1的比例无序地分占了四面体的2个顶点.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通过有限个过渡金属离子如Fe,Ni,Cr,Mn与O、OH、-O或-O2CR等桥联原子或基团键合形成的具有不同尺寸的环形轮状金属离子簇合物或分子簇合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而且在催化、非线性光学、分子自组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具有三角型结构的过渡金属-氧轮簇化合物由于可以作为单分子磁体的磁性交换和电子耦合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SHIP-IN-BOTTLE技术在NaY分子筛中合成Ru_8(CO)_(12)原子簇肖丰收,徐如人,何亚男,丁红,张艳秋(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原子簇,Ru_3(CO)_12,NaY分子筛,钌,羰基在多相催化研究中,金属羰基簇合物...  相似文献   

17.
铁磷硫簇合物(μ-R_2P)(μ-RS)Fe_2(CO)_6是一种混合配体桥连的羰基铁配合物,它既可以看作是铁磷簇合物(μ-R_2P)_2Fe_2(CO)_6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了有机盐类化合物醋酸钠(NaAc)的特征质谱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全扫描电喷雾正负离子谱中都出现了质量数相差82的质谱峰簇.这与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一致,正负质谱峰簇分别对应于簇合物离子Na^ (NaAc)n和Ac^-(NaAc)m:簇合物离子的多级串联质谱进一步证明了簇合物离子的存在。该结果为类似结构的盐类化合物的表征提供了一种新的质谱证据。  相似文献   

19.
簇合物SFeCo_2(CO)_9的合成方法研究赵转云,武和平,殷元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SFeCo_2(CO)_9是一四面体构型的潜手性簇合物,由此为前体,合成簇合物SFeCoM(CO)_x(M=Cr,Mo,W,Rh,Ru...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o_3OCl_6(O_2CR)_3]-(其中R=CH_3,H,CH_2Cl)系列三核钼簇合物在CH_3CN和DMF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并用差热-热重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过程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它们有相似的二对氧化还原峰,而且在同一溶剂中随着R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相应的第一氧化还原电位值向正向移动。当R=CH_3,H时,它们的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265℃和210℃,即同样随着R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起始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