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楞次定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物理教学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教材的思路进行整合, 以 问题引导结合实验探究使学生有效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从定性到定量得出楞次定律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依据课本中的指示,用铝环与磁铁棒相互作用来验证楞次定律,现象极不显著,根据过去教学经验,假若没有实验来验证楞次定律。只从理论上分析说明,很难使学生明确掌握楞次定律的精神实质。今将我改进了楞次定律的验证实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上游 《物理通报》2012,(10):72-73
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提出了直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法则,即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在进行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学生通常不太理解定律中"阻碍变化"的涵义.笔者在教学中,用实验来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  相似文献   

4.
吴宗华 《技术物理教学》2010,18(4):20-20,23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经过大量实验于1833年发现了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中职各校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重在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法则,是从磁与电联系的"桥";  相似文献   

5.
李子浩  高雯 《物理通报》2024,(1):101-104
本文对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通过自制的教具创设真实情境,对楞次定律的教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在验证楞次定律的实验中,通过电子秤上可视化的数据,展示了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来拒去留”,深化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楞次定律”是教与学的难点,学生难理解,使用它比较繁琐,一般要有四个步骤:1,确定原磁场方向,2,原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小,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实际应用时,我是这样避开使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相似文献   

7.
从实验总结楞次定律的教学探讨童建明(上海市粮食学校200092)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而有关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又有一定难度。而上好这堂课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采取以下三点做法,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1适当改进课本上的...  相似文献   

8.
杨学切 《物理通报》2015,34(10):59-62
: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越来越需要教师关注教材的二次开发, 依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 的特点, 重构教材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分析了高中物理教材中“ 楞次定律”的处理方式, 及其在实际 教学中的缺陷, 并且以课堂实录的形式, 展现重构教材资源、 彰显实验内涵的教学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 实现课堂高 效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张怀展 《物理实验》2004,24(4):14-15
本文通过对楞次定律的探究分析,使同学们掌握楞次定律的本质,达到能灵活应用楞次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楞次定律向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笔者反思了两种教学设计方案,从其教学理念、难点的突破、规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两种教学设计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烟用香料无花果提取物的热裂解产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价无花果提取物在卷烟加料中的使用效果,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方法对无花果提取物的热裂解产物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无花果提取物热裂解后产生大量醛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这些物质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成分,能有效改善卷烟吸味.  相似文献   

12.
13.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f the dependence of the intensity of Tl, Ga, Mo, Mg, Mn, Sn, Bi, Ni, Zn, Pt and Au spectral lines and the plasma parameters (temperature T, electron concentration ne, degree of 6 ionnization α) from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additive.  相似文献   

14.
15.
16.
Sosnin  E. A.  Panarin  V. A.  Skakun  V. S.  Tarasenko  V. F. 《Technical Physics》2018,63(6):924-927
Technical Physics - The object of this work is the apokamp—a new type of plasma jet, which is formed from a bright offshoot emerging at the bending point of a channel of a high-voltage...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