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壳聚糖固载环糊精分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经过对甲苯磺酰化、胺化制得胺化环糊精(3);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O-羧甲基壳聚糖(4);4的羧基与3的氨基在催化剂EDC{1-[3-(D im ethyl am ino)propyl]-3-ethylcarbod iim ide hydrochlo-ride}作用下水相反应,制得了一种新型壳聚糖固载环糊精分子(1),总收率29%,-βCD表观固载量9.5%。1的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2.
首先通过壳聚糖(CS)、柠檬酸(CA)和环糊精(β-CD)制备了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载体(CS-CA-β-CD);然后将CS-CA-β-CD与羧甲基纤维素(CMC)共混制备了环糊精-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CS-CA-β-CD/CMC),利用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将...  相似文献   

3.
具有包络作用的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包络作用的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壳聚糖;β-环糊精;p-硝基苯酚;吸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药物的增溶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糊精溶液中奥美沙坦酯药物含量的方法,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奥美沙坦酯在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并绘制了相溶解度曲线。在0~15 mmol/L环糊精浓度范围内,奥美沙坦酯的溶解度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呈AL型,奥美沙坦酯与3种环糊精均是1:1的比例包合;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均有显著的增溶作用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效果最佳,其次为甲基-β-环糊精和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5.
通过苯甲醛对壳聚糖2-NH2希夫碱化保护后,将壳聚糖C6位—OH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形成对甲苯磺酰酯;然后用β-环糊精(-βCD)的单—NH2取代衍生物与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将环糊精固载到壳聚糖分子链上;最后,将得到的固载产物中的希夫碱脱保护后得到壳聚糖6-OH定位固载环糊精衍生物.采用FTIR,13C-NMR,元素分析,UV等表征手段对各步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光谱法测定表明,-βCD在壳聚糖分子链C6位上的固载率达到了170.81μmol.g-1,远高于文献报道的其它方法制得的固载产物.采用XRD对各步产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β环糊精和碳纳米管可通过范德华力形成复合物, 利用壳聚糖分子以静电引力吸附富集碳纳米管-β环糊精, 采用层层自组装制备了β环糊精-碳纳米管/壳聚糖玻碳修饰电极, 并研究了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抗坏血酸和多巴胺共存体系中, 二者的氧化峰电位相差约163 mV, 据此建立了多巴胺的电化学选择性测定, 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6~7.0×10-5 mol/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3 μmol/L.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条路线对β-环糊精进行双官能化合成了3个带双官能团的β-环糊精--叠氮基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3), 二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4)和二叠氮基β-环糊精(5).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1)的对甲苯磺酰基被叠氮基取代制得单叠氮基β-环糊精(2);2与对甲苯磺酰咪唑反应得到3.1先与对甲苯磺酰咪唑反应生成4;4的对甲苯磺酰基被叠氮基取代得到5.3~5的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刘育  李莉  戚爱棣 《化学学报》2001,59(10):1557-1562
通过乙氧基-N,N-乙基磷酰氯与β-环糊精直接反应合成了单-[6-O-(二乙氨基-乙氧基)-磷酰基-β-环糊精(3)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化合物(3)与结构相关的两种磷酰基修饰β-环糊精单-[6-O-(二苯氧基)-磷酰基]-β-环糊精(1),单-[6-O-(乙氧基羟基)-磷酰基]-β-环糊精(2),与一系列染料分子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0.1 mol·  相似文献   

9.
单2-O-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民  王轶伟  张志飞  周琴  李平 《分析化学》2007,35(10):1464-1468
以β-环糊精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分别在1.5%、30%(m/m)NaOH水溶液和β-环糊精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7的条件下合成了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6-O-(2-羟丙基)-β-环糊精,以异丙醇-水-氨水(6∶3∶1,V/V)为洗脱液,分别经柱色谱分离得到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并利用DSC,ESI-MS,1HNMR,13C NMR对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2-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要高于6-O-(2-羟丙基)-β-环糊精。13C NMR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2-位、1-位、3-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当β-环糊精6-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6-位、5-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因此,可以用13C NMR方法有效地识别2-HP-β-CD取代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丙沙星与母体β-环糊精(β-CD)及其2种修饰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同时测定了3种超分子体系的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环丙沙星与3种环糊精之间常温下均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环丙沙星与3种环糊精包结过程中△G<0和△H<0,这说明环丙沙星与3种环糊精的包结能够自发进行而形成超分子体系,且反应为放热过程.通过对3种环糊精与环丙沙星的热力学数包结能力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作用机理和影响包结能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七(2, 6-二-O-羧甲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CD)和七{2, 6-二-O-[3-(1, 3-二羧基丙氨基)-2-羟丙基]}-β-环糊精(谷氨酸-β-CD)两种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水溶性, 并且对异丙嗪和扑尔敏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溶解度法,测定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并进行回收率及稳定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的溶解度均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蒽醌与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类型为1∶1型,3种环糊精对蒽醌均有增溶作用,增溶效应顺序为HP-β-CDHE-β-CDβ-CD,与HP-β-CD作用顺序为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  相似文献   

13.
张蓉  赵邦蓉 《合成化学》2003,11(2):178-180
利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使β-环糊精(简称β-CD)被烯丙基修饰合成了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Heptakis-(2,3,6-O-allyl)-β-CD]。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修饰剂-烯丙基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得出合成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实验条件:n(β-环糊精):n(烯丙基溴)=1:86.92,n(催化剂):n(烯丙基溴)=1:1.052。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磺丁醚-β-环糊精/Fe3O4杂化的磁性纳米复合体(SBE-β-CD/Fe3O4 MNP).β-环糊精与1,4-丁磺酸内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磺丁醚-β-环糊精,柠檬酸进一步修饰磺丁醚-β-环糊精使其具有羧基基团,与阿拉伯胶修饰后的含有氨基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脱水缩合制得SBE-β-CD/...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单6-脱氧-氨基-β-环糊精(NH2-β-CD)和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对灯盏花乙素的增溶作用,并测定了主-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当灯盏花乙素与上述5种环糊精形成可溶性包合物时,对应的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说明其与环糊精的包合比均为1∶1;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结配位过程,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了主-客体配位能力。5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灯盏花乙素客体分子的增溶能力的大小为:en-β-CD>NH2-β-CD>HP-β-CD>SBE-β-CD>β-CD。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蛇床子素(OST)在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出蛇床子素的相溶解度曲线,得到蛇床子素在三种环糊精中的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说明蛇床子素与环糊精以1∶1包合,其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296.0 L.mol-14、41.8 L.mol-1、397.9 L.mol-1。实验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对蛇床子素的增溶作用要优于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CS)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接枝β-环糊精聚合物(CS-g-CD),然后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聚合物空心微球,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聚合物空心微球对药物的负载性能。利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及形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微球对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表明,得到的微球呈现较为规则的空心结构,粒径在300~350nm左右,分散性较好,对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3种环糊精衍生物(全甲基β-环糊精;2,3-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β-环糊精;2,3-二-O-苄基-6-O-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β-环糊精)作固定相,研制了3根毛细管色谱柱。考察了柱效和柱极性等柱性能,比较了它们对卤代甲苯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效果。结果表明2,3-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β-环糊精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对氯甲苯异构体和溴甲苯异构体均有很好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中,对葛根素(puerarin)的包合作用.在固定葛根素溶液浓度和改变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根据葛根素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和β-环糊精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得到带有α烯基的环糊精衍生物——4(3-烯丙氧-2-羟基)丙氧基-β-环糊精(PCD),利用这种衍生物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在毛细管中通过原位聚合反应,一步法制备得到了新型β-环糊精聚合物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CEC)模式下,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