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新试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ASATu)的合成并确定了结构。该试剂与45种元素在不同介质中反应,仅有Cu^2+,Ag^+,Bi^3+,Hg^2+和Fe^3+等离子产生特征性反应。实验证明,它可作为Cu^2+,Ag^+等新的鉴定试剂;在酸性和近中性介质中测定了该试剂与稀土元素等四十多种金属元素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2.
韩立新  李克安 《分析化学》1998,26(7):880-882
研究了一些流动载体对以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为油性溶剂W/O型微乳状液在迁移痕量金属离子Cu^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能大大促进Cu^2+的迁移,使其迁移率从70%上升到100%,用高盐度溶液对微乳进行了破乳,得到Cu^2+的富集倍数为6,回收率约为100%。  相似文献   

3.
笼形聚偕氨肟树脂的研究:酸处理树脂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笼形聚偕氨肟树脂(CAO)经盐酸处理垢,伯胺基转变成胺盐。酸处理笼形聚偕氨肟树脂(ACAO)对Mg^2+,Ca^2+,Ba^2+,Mn^2+,Co^2+,Ni^2+离子不吸附;对Zn^2+,Cd^2+,Cu^2+,Pb^2+离子的吸附效率在20%以下,但对Hg^2+离子的吸附效率则高达71.2%;对一些金属络阴离子的吸附效率顺序是Fe(CN)^2-6>Cr2O^2-7>MoO^2-4>PtCl^2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通式为α-M7-xHx[P2W15Mo2NbO62].xH2O]M=K^+,(CH3)4N^+,(C2H5)4N^+,(C4N9)4N^+]的4种盐。用IR,UV吸收光谱,极谱,183WNMR,XPS和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确认三取代的位置在Dawson结构的同一“极位”。研究了取代W原子数目对183WNMR化学位移的影响,发现“极位”W原子的183WNMR化学位移平衡值与取代原子数目  相似文献   

5.
报道A-β-M'xHy-[GeWOM3(H2O)3O37].nH2O(M=Cr^3^+,Co^2^+,Ni^2^+,Cu^2^+;M'=Bu4N^+,K^+)的立体有择合成法制备及红外和远红外光谱,紫外和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磁化率和磁矩,XPS,ESR以及催化活性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量锆存在下铪镧钼杂多酸—耐尔蓝体系测定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祖碧  徐其亨 《分析化学》1993,21(11):1254-1257
本文研究了耐尔蓝(NB)-给镧钼杂多酸(HfLaMo-聚乙烯醇(PVA)体系测定铪的超高灵敏光度法。在PVA存在下,铪,镧和钼酸铵形成杂多酸,继而与耐尔蓝形成离子缔合物。其适宜条件为〔HClo4〕=1.2mol/L,〔La×3+〕=2.9×10^-7mol/L,〔MoO4×2-〕=1.1×10^-3mol/L,〔NB〕=2.7×10^-6mol/L,PVA0.08%。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9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的正辛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钍的机理。在未控制离子强度下,萃取平衡反应为:Th^4++Cl^-+3(HA)2(o)→ThClA3(HA)3(o)+3H^+。在控制离子强度为1.0mol/L时,萃取反应为Th^4++2Cl^-+3(HA)2(O)→ThCl2A2.(HA)4(P)+2H^+。用饮和法确定的萃合物组成为ThClA3.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  相似文献   

8.
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吸附Pd^2+机理的研究—XP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前2所作VACF氧化还原吸附Pd^2+的研究基础上,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其他分析方法对VACF吸附Pd^2+前后的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VACF表面的还原性基团越多,还原能力越强,越有利于VACF对Pd^2+的氧化还原吸附。凡明利于Pd^2+电极电位提高的因素,都 有利于VACF的氧化还原吸附。适当调节吸附液的P至VACF的氧化还原吸附同样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与Keggin结构相关的31种3大系列(2:18系列,1:11系列和双系列)杂多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它们是:NP2W18(N=(CH3)4N^+,(C2H5)4N^+,(C4H9)4N^+),MP2W18(M=Li^+,Na^+,Ag^+,Cu^2+);KnZW11(Z=P,B,Ge,Si),MSiW11(M=Mn,Zn,Cu,Co,Ni)和M(PW11)2(M=Ce,Pr,Nd,Sm,E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新试剂N-间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MMPT)经红外,紫外,核磁,元素分析等测试,确定其结构,研究测定了试剂与40多种种离子的反应及其配合物的表观洋吸光系数,它可作为Cu^2+(m=0.015μg,c=0.5μg/mL),Ag^+(m=0.1μg,c=3.3μg/mL)的新鉴定试剂和光度法测定Pd^2+(ε309.7=6.32×10^4L.mol^-1.cm^-1,Pt(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5,10,15,20-四(4-乙酰氧基苯)卟吩(T(4AOP)P)及其Cu,Zn,Fe,Co,N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H2Cl2-0.1mol/ITBAP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研究结果。CV实验表明:Cu^2^+,Zn^2^=,Ni^2^+离子以稳定的+2价存在于T(4AOP)P中,电子转移反应在卟啉环上进行,而Fe^3^+,Co^2^+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12.
方书农  伏义路 《分子催化》1995,9(2):118-124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和/或Cu^0反应产生了N2、N2O和Cu^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  相似文献   

13.
Co2(CO8)分别与4种硫代乙内酰脲S=CNHC(O)C(R1)(R2)N(COR3)反就,得到4个新的含硫代乙内酰脲桥基双齿配位的三核钴羰基硫族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中一个族合物Co3(CO7)7(μ3-S)[μ,η^2-SCNC(O)C(CH3)(CH3)N(COCH3)](Ⅳ)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l)条件下,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和丁酸根分别催化Cu(Ⅱ)离子与四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H2Tβ-N-ACMspyPBr4)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该类反应对卟啉和Cu(Ⅱ)离子均为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uP^4+]/dt=k{1.0+b[A^-])/(1.0+K3,4.[H^+]^2}[Cu^2+][P]T  相似文献   

15.
用266nm激光光解CHBr3分子产生CH(C)态自由基,通过测量CH(C^2Σ^+→X^2Ⅱ)的总荧光信号强度来测定室温下O2、N2、n-C5H12、n-C6H14和n-C7H16对CH(C2Σ^+,v′=0)的猝灭常数。结果表明,这些碰撞伴侣(O2和N2例外)对CH(X、A、B和C)的反应或猝灭速率常数k存在下列关系:k(X)〉k(B)〉k(A)≈k(C),且烷烃分子对CH(C)态的猝灭速率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KBr压片法测定了氨基膦酸脂NP-500、SL-467,SL-411的H型、Na型以及分别吸附了Cu^2+,Ni^2+,Co^2+离子后的荭外光谱图。谱图分析发现,在相同的吸附条件下,同一种树脂分别吸附了Cu^2+,Ni^2+,Co^2+后,其吸附量愈大,图中C-N-C谱峰的位移植越大,则树脂对该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愈高。结果表明,NP-500,SL-467,SL-411树脂对过渡元素Cu^2+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验了硝酸钠对M^2+-5-Cl-PADAB、M^2+-3,5-diBr-PADAB、M^2+-5-Br-DE-PAP及M^2+-PAR(M=Co、Ni、Cu)显色体系的影响,发现硝酸钠对前两种显色体系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后两种显色体系的影响甚小。从引入NaNO3后吸收光谱的变化,pKa3的改变,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等方面探讨了NaNO3对显色反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于IR,TG和XPS,研究了ZnO-SACF制备过程中及其吸附Ag^+和Au^3+前后的化学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SACF到ZnO-SACF,纤维表面上的O/C原子比和含氧基团如C=O和COO都有所减少;ZnO-SACF上还原性功能基团主要是-C-OH,当ZnO-SACF吸附Ag^+后,-C-OH被氧化为-C=O,而当其吸附Au^3+后,-C-PH被氧化为-C=O和-(O=C)-OH,  相似文献   

19.
ss—DNA在纳米金上固载和杂化的化学传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2-氨乙基硫醇(AET)固载到玻碳电极(GCE)表面,进而化学吸附纳米金(NG),并在纳米金上固载ss-DNA得到ss-DNA/NG/AET/GCE,以Co(bp y)3^3+,但用pH7.0的磷酸缓冲液浸泡可基本上避免这种变性,并时显提高杂化反应的识别能力。结合在ds-DNA/NG/AET/GCE上的Co(bpy)3^3+的峰电流与扫速的线性关系可保持到80mV/s,与电沉积法固载纲米金相比较,本电极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配位聚合物PAAm-CuCl_2和cuCl_2·2H_2O的Cu ̄(2+)2pXPS谱上都有Shake-up峰,其与各自的Cu ̄(2+)2p3/2肩峰或主峰距离ΔEs2或ΔEs分别为8.7和8.6eV;但配位聚合物Cu(Ⅱ)-PVA却无此峰.由此推定,前者的Cu ̄(2+)是以sp ̄3杂化轨道接受PAAm4个链节单元C-N上N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形成配位键;而Cu(Ⅱ)-PVA配位聚合物中的Cu ̄(2+)却以dsp ̄2杂化轨道接受PVA4个链节单元侧基O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产生配位键,即Cu ̄(2+)与PAAm或PVA的链节单元配位比均是1:4,此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PAAm-CuCl_2的配位比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