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固体酸SO^2—4/Ti—La—O的制备及催化酯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制了稀土复合固体酸SO^2-4/Ti-La-O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2-乙基己醇的酯化为模型以应,研究催化剂制备条件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XRD表明SO^2-4/Ti-La-O在400℃~450℃焙烧呈非晶态,X光电子能谱解析中可知原子所处的状态已不完全和单组份氧化表面相同,金属原子极化程度增加了,氧化物表面的硫为高价氧化态S^+6,FT-IR表面SO^2-4以螯合状双配位方式吸附在金  相似文献   

2.
CrOx在ZrO2上的分散状态及其CO还原NO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XRD和BET等物理技术研究了CrOx对ZrO2的抗烧结性能及Cr的分散状态rOx是良好的ZrO2抗烧结剂,会抑制ZrO2晶型从无定形→四方→单斜的相变过程;CrOx与Zr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还有利用于CrOx在ZrO2表面的分散,ZrO2表面的分散,NO的TPD-MS实验表明,NO在CrOx/ZrO2表面存在两种与ZrO2作用强弱不同的吸附态,在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发生了NO的离解反应。NO+  相似文献   

3.
气固界面氧化学吸附物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动态谱批处理程序,在20-650℃对Be,Mg,Ca,La,Ce,Sm,Ti,Zr,V,Nb,cR,Mo,W,MN,Fe,Ni,Cu,Zn和Sn等一系列金属氧化物上的氧化学吸附物种进行了原位动态三维谱学研究,就所观测到的超氧(O^-2)和过氧(O^2-2)物种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PdO引入对CuO/γ—Al2O3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R,SEM,XRD阶梯扫描及CO和CH4氧化活性测定表征技术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及负载Pd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O/γ-Al2O3催化剂上引入不同含量的PdO,使TPR还原峰温欠下降。对载体上CuO平均晶粒大小的测定表明随PdO含量的增加,CuO平均晶粒逐渐减小;SEM对PdO-CuO/γ-Al2O3催化剂上Cu元素分布的面扫描测定亦证实了随PdO含量的增加,催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CD-2,CD-3,CD-4,和TMPPD的还原型和化型在小金属银颗粒表面的作用。它们的还原型吸附在小银簇表面不能产生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效应,但它们的氧化型吸附在小金属银颗粒表面,给出稳定的SERS谱图。文中重点讨论了CD-2的情况。实验表明,CD-2的半氧化产物(半醌自由基)通过离域键与小银簇进行作用。本文也讨论了小银簇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Cu,Me—ZSM—5分子筛中共交换双阳离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双阳离子共交换Cu,Me-ZSM-5分子筛里第二种金属离子对NO催化分解的影响,并用XRD、EXAFS、和O2-TPD-MS多种手段催化剂加以表征。分子筛中铜化学环境因为共交换阳离子的存在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对应于分子筛氧脱附性能的变化,这种变化因不同的阳离子而异:Mg^2+,Co^2+等增强铜催化分解NO活性的共存阳离子使铜氧配位数增加,配位距离变大,从而使氧的脱附能力大幅度增强,而K^+T  相似文献   

7.
铜铬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EPR,XRD,SEM,XPS,TPR,DSC等手段综合考察了铜铬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联系,研究表明,油脂常压加氩时铜铬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组份是一种CuO和CuCr2O4的紧密结合物,其中Cu,Cr分别以Cu^2+,Cr^3+形式存在,氢化反应后Cu^2+形式存在。氢化反应后Cu^2+被还原成Cu^0,而Cr^3+不变,研究还表明,当焙烧气氛中氧较充分时会使催化剂中一部分Cr^3+氧化成Cr  相似文献   

8.
钴铬氧化物CoCr2O4对四氢萘催化氧化的比活性和得到萘满酮的选择性均高于单组分氧化物CoO和 Cr2O3的。用EPR方法对三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四氢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O2和H2O存在下,乙烯渣油肝基活性炭纤维(ETP ACF)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Cellulose ACF)的脱硫活性,结果表明,在比表面积相近的情况下,ETP ACF的脱硫活性明显低于Cellulose ACF,官可归因于后者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催化氧化SO2能力及较大的吸水量,尤其是具有较强的催化氧化S2的能力,这些能力又珉春表面含有含氮官能团以及某些含氧官能团有关,因此ACF的表面官能团  相似文献   

10.
SnO2超微粒薄膜的界面电子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ECVD方法制备了SnO2超微粒薄膜,此薄膜表面吸附很多氧,而且人对醇敏感,测量不同醇(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的敏感性质和对薄膜者红外光谱测量,发现薄膜表面化学吸附O2^2-、O2^-、O^-成为敏感活性中心是电子转移的桥梁。建立了电子转移的模型:表面O2^-主要夺取醇中的质子,O^-主要与醇中β-C上的H(与α-COH反式共平面)作用。醇的最终产物是醛类。解释了SnO2超微粒薄膜作为传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非晶态Fe0.5Al0.5PO4。用XRD和TPR表征了其结构和晶格氧的活性;用IR和TPD表征了CH4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用LSSR方法考察了CH4直接氧化合成CH3OH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Fe0.5Al0.5PO4具有非晶态的结构,FePO4和AlPO4的微区被均匀地相互隔离,导致固体本身不具有长程有序性。非晶态的Fe0.5Al0.5PO4与晶态的Fe0.5Al0.5P  相似文献   

12.
Ba,Sr,Ca在Co/γ—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的作用机制(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硝酸盐水溶液等量共浸法制备了分别在750℃和900℃焙烧的系列催化剂Co-M/γ-Al2O3(M=Ca,Sr,Ba,Co3O4/Al2O3=8wt%,M/Co=15mol%)测定了CO氧化转化率,用BET表面,XRD,XPS,DTA和TPR等手段研究了助剂Ba,Sr,Ca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助剂后,CO完全转化温度下降了20~60℃左右,助剂的作用顺序为Ca>Sr>Ba,实验表明,750℃和9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催化剂SnO2-HL的制备及其IR和XPS表征结果,此种复合沸石催化剂用于磷酸与辛醇一步直接合成磷酸三辛酯(TOP)获得了满意结果,IR表征发现,随着催化剂中Sn(Ⅳ)含量增多,其表面L酸和B酸浓度之比C^L/C^B相应增高,TOP收率可由34%升至88%,这项结构揭示,L酸中心在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其催化作用的机制作了讨论,使用上述催化剂的XPS表征和分析证实,锡在反应前后均以Sn(Ⅳ)价  相似文献   

14.
负载型铁催化剂上费托合成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瞬时应答技术对费托合成的初始态动力学行为进行跟踪,研究了Fe/γ-Al2O3,Fe-Co/γ-AL2O3和Fe-Co-K2O/γ-Al2O3催化剂上CO氢化生成轻的催化性能和C2烃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在Fe-Co-K2O/γ-A2O3上CO解离吸附形成的表面碳是合成烃反应的活性中心,表面碳的逐步氢化,生成亚甲基物种而亚甲基物种的聚合促成了烃键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张菊  王立 《化学物理学报》1995,8(2):170-175
用XRD,ESR和TPD等技术研究冲击波处理的结晶MgO后发现,MgO的晶格发生畸变,微应力值ε1/2D显著增大,有大量缺陷产生并形成F心,晶体的平均晶粒减小,且表现出各向异性,从而引起了催化剂表面碱中心强度增大,数目变化,在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对乙烯的选择性,初步讨论了可能的结构模型和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光催化剂SO2- 4/TiO2和TiO2 的光谱行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R、Raman和DRS光谱研究了SO^2-4/TiO2光催化剂和TiO2光催化剂的光谱行为差别。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剂的表面只有L酸中心,而SO^2-4/TiO2光催化剂表面既有L酸中心也有B酸中心。TiO2的硫酸化有效地抑制了晶相转变和晶粒度的增加。与TiO2相比,SO^2-4/TiO2光催化剂的锐钛矿相含量较多、晶粒较小、光谱吸收边蓝移,从而增大了光吸收阈值,增强了光生空穴和电子的氧化  相似文献   

17.
SnO2-TiO2复合颗粒的形态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TiCl4高温氧化反应制备超细TiO2,采用均匀沉淀法在TiO2表面沉积SnO2制备SnO2-TiO2复合颗粒,应用TEM、EEDS、SRD、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粒子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复合颗粒,应用TEM、EDS、XRD、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粒子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O2-TiO2复合颗粒的光催化  相似文献   

18.
氮氧化合物在铜,银,镍,钯,铂面的吸附,脱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SED-MO量子化学方法对氮(N2)和氮氧化合物(NOx)在Cu,Ag,Ni,Pd,Pt5种金属(111)面上的吸附态进行了系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处理过程中,当用铜,银,镍,钯,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将NOx转化为N2时,以金属Pt为最好。用铂作催化剂将NO还原成N2时,可得如下反应机理:NO分子首先吸附在Pt表面,然后吸附分子NO的N-O键中O原子。  相似文献   

19.
清洁及氧修饰Cu(100)表面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能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清洁及氧修饰Cu(100)表面作为金属态铜和部分氧化态铜的表面模拟,用键级守恒Morse势法研究了两种表面上水煤气变换(WGS)反应的能量学。计算结果表明:清洁Cu(100)表面上,WGS反应有可能同时按表面氧化还原和甲酸根两种机理进行;表面氧化还原机理中,COs主要由OHs(而不是Os)氧化为CO2s。与清洁铜表面相比,Cu(100)p(2×2)O表面上WGS反应中活化能最大的基元步骤H2  相似文献   

20.
ZrO2对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XRD,BET比表面积,Cu活性表面积和CO氧化活性测定,研究了ZrO2对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uO/γ-Al2O3催化剂加剂一定量的助剂ZrO3在950℃高温焙烧下,除了能提高CO转化率外,还能延缓载体γ-Al2O3的α相变,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能抑制活性组分的聚结,保持较大的Cu活性表面积,从而提高了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Z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