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晖 《化学教育》1992,13(5):26-28
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牵涉到的知识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超级或采取捷径。”  相似文献   

2.
逻辑思维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载体;拆解思维逻辑,有的放矢培养逻辑思维以及构建即时评价体系,切实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实践证明相关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以及推理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袁振东  李珊珊 《化学教育》2020,41(21):103-107
通过从科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化学思想等方面对氟元素的发现历程考证分析可知,氟元素的发现不是先发现元素物质,后形成元素概念,而是一个从假说到客观实在的验证过程。科学家以实践为基础,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预见了氟元素的存在,并不断探索、创新研究方法、自制实验仪器,最终证实了氟元素假说,同时也验证了元素周期律,使卤族元素概念走向成熟,使化学元素观得以演进。  相似文献   

4.
贺瀛莹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1,84(5):506-511
通过对硅元素发现历程的考证分析可知,17、18世纪随着科学实验的兴起以及元素观的发展,科学家以实践为基础,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预见了硅元素的存在;19世纪随着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成功制取无定形硅和晶体硅;20世纪30年代,硅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硅元素的概念有了新认识。总之,随着科学思想的演进和科学方法的发展,硅元素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秀球 《化学教育》2012,33(12):6-8
教学情境理论的实质是调动了非逻辑思维,在理由不充分的科学背景下超越逻辑,得出概然性结论。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动机,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意志力,发展了他们的科学直觉能力。情境认知过程中,心理能量的6种因素处于不同的地位,有着不同的强弱关系;利用好它们的关系与地位可以设计功能不同的情境,有利于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同时,情境中的非逻辑思维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智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波 《化学教育》1996,17(4):6-8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并从心理学、科学思维方法论等角度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历晶  刘瑞 《化学教育》2020,41(17):66-71
理性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是化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理性思维的精神实质在于追求本原,是一种与直觉经验相对应的高阶认知技能,是理科教学的目标和手段。化学教学实践中理性思维的缺失集中表现在教学活动缺乏理性思维的引导,具体在教学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表现突出。为此,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从认知顺序、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的运用上落实理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电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评价。实验原理的教学依托“比较与对比图”和“逻辑思维图”,强调相关方法原理之间的联系,突出新方法的特点;实验步骤则以清晰易懂的“流程图”方式呈现。教学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军 《化学教育》2018,39(7):70-74
由于在运用类比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时忽略合理性原则,高考考生和高二学生在书写联氨的酸式硫酸盐时同时出现普遍性错误。进一步探析类比思维的合理性原则,讨论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的正确模式,并由此反思在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基础科学,是环境、生命、医药、材料等科学的基础,在思维逻辑上彰显和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总结化学科学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破解中学化学学习中的“繁,难,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化学科学多向思维方法体系,强调多层次思维过程中对多因素的立体逻辑思维辨析。重点介绍了与中学化学教学相关的零阶、初阶、中阶和高阶逻辑思维辨析的内涵,期望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思维逻辑过程,实现化学教与学在思维模式上的深层次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略论化学思维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正衡 《化学教育》1996,17(1):11-15
本文主要讨论了化学研究中的“软”化学方法即化学思维方法,指出了长期以来化学界较为忽视“软”化学方法的不足,并从化学思维角度论述了化学观察、化学实验、化学比较、化学归纳、化学演绎、化学分析、化学模型、化学直觉、化学假说、化学移植和化学系统方法等几种主要化学方法的内容、特点和作用,以促进化学思维方法的广泛运用,提高化学研究、化学学习和化学教育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富瑶  尹冬冬 《化学教育》2016,37(5):9-12
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思维,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知识,提高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本质,有效提升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集合是数学和现代思维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各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中学生在高一代数学中已系统学过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在化学中引用集合概念描述物质的属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生动、严密、直观等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下就谈谈集合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王美文 《化学教育》1990,11(4):15-17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思维的高层次活动,它是适应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符合“三个面向”精神,培养创造性、开拓型人才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化学史教学,以高考题为载体,以元素周期表编制历史为线索,让学生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来龙去脉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揭示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促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高珊 《化学教育》2010,31(10):83-83
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1]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理解困难.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设计实验探究环节,只是给出理论上的结论[1].初三学生还处于直觉经验性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撑[2].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利用廉价易得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雪碧饮料设计了一组实验,形象地展示了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情况.通过创设具体的实验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进前 《化学教育》2000,21(Z1):69-70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理性思维在其学习过程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8.
俞明 《化学教育》1996,17(12):25-26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  相似文献   

19.
运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朝晖 《化学教育》1983,4(5):37-39
化学教学中,往往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正确的推理,合乎逻辑地得出新的结论。学生如果具有推理的能力,就能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开发想象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能超出现有知识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付会芬  孙根班  王崇臣 《化学教育》2022,43(10):107-111
微课与问题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微课为载体。以大学非化学类专业少学时无机化学为例,探究了微课与问题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可行性及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结果表明,该模式通过引导性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微课的灵活性实现了学生对零碎时间的充分利用,锻炼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灵活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