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端羧基乙烯基四氢呋喃-环氧丙烷液体共聚物(TVC-PTP)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反应。观察了组成比,催化剂等对反应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跟踪了这一反应过程,观察了乙烯基和环氧基的消失速度。用平衡溶胀法测定了交联聚合物单位体积内有效交联链的数目和交联点间平均分子量,观察了它们对交联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了端羟基液体聚合物,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与顺丁烯二酸酐的酯化反应,得到了端羧基乙烯基液体聚合物。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配料比以及选择适宜的催化剂,使端基转化率达到了100%。 用化学分析、核磁共振以及红外光谱分别对端基转化程度和聚合物结构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从琴琴  廖双泉  杨晓红  张哲  谢贵水 《合成化学》2012,20(4):458-461,478
以天然橡胶(NR)为原料,经环氧化反应在NR分子链上引入环氧基制得环氧化天然橡胶(1);1经裂解反应合成了端羰基液体天然橡胶(2);对2进行改性得到端羟基液体天然橡胶(3),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用量和环氧化程度对2的黏均分子量(M珚η)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升高温度和增加氧化剂用量均可有效降低2的M珚η;1的环氧化程度对2的M珚η具有决定性作用,可通过调节环氧化程度实现2的M珚η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自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含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乳液交联后的溶胀度、自交联反应及动力学.结果表明: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度Q随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受热的情况下,环氧基因在羧基的作用下开环而发生交联反应,产生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接枝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是研究阻尼材料的重要途径,这是由于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调整共聚物的结构,使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这里我们选择了端羟基聚四氢呋喃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制成端乙烯基大分子单体及端乙烯基遥爪低聚物。然后与苯乙烯共聚,制成接枝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从两者的比较中探讨各种因素对共聚物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认为研究结果将有益于阻尼材料的分子设计,在反应体系及合成方法上,都比较简便,适于工业生产,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ABA型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α-丙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α-丙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PEG-NH2),并以此作为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PLAA-PEG-PLAA)嵌段共聚物.利用IR、1H NMR、DSC、WAXD、CD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G-NH2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 NMR谱得到共聚物组成及数均分子量;引入PEG的结果使聚L-丙氨酸的亲水性有所改善;CD测诚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水溶液中主链主要以α-螺旋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7.
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同少量的环氧树脂等共混,可以改善共混物作热熔胶使用时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和热光老化性能。本文研究了共混条件,同时根据IR、DTA、TM和TG实验结果,提出了在熔融粘接过程中,环氧基同共聚物端羟、羧基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蓖麻油与乳酸的共聚物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熔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蓖麻油和乳酸的共聚物.以丁二酸酐作为共聚体系的引发剂和封端剂,制得端羧基共聚物P(LA-CO)-COOH.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DSC和TG研究表明,蓖麻油链段的引入破坏了聚乳酸的结晶性,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Novozyme-435催化10-羟基癸酸进行自缩聚反应得到线性聚酯, 端基分别是羟基(—OH)和羧基(—COOH), 在三乙胺催化下, 分别用α-溴代丙酰溴和三甲基氯硅烷(TMSCL)进行端基官能化生成一个单官能度的大分子引发剂, 在CuCl/2,2'-联吡啶(bpy)催化体系中, 引发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ATRP), 得到聚(10-羟基癸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PHDA-b-PGMA) AB 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其结构及分子量(分布)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确证. 此AB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乙烯基螺环原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光交联反应 ,使用碘金翁盐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 ,在UV光作用下 ,通过乙烯基螺环原酯单元上的螺环开环聚合反应产生交联 ,产物的体积发生膨胀 ,膨胀率为 2 %左右。由于乙烯基螺环原酯单元生成的长侧链的作用 ,增进了高分子链的活动性 ,使得在固体膜中螺环开环反应转化率达到 80 %以上 ,同时光交联产物不产生脆性。进一步研究了光引发剂碘金翁盐 (PhI+Ph·R)X-的浓度和结构对乙烯基螺环原酯 /马来酸酐共聚物光交联反应的影响 ,发现螺环开环反应转化率随金翁盐浓度增大而增加 ,并于 2wt%出现最高点 ,而其取代基的碳链长度对交联速度的效果是C4>C8>C12 ,其对离子X-的影响则和它们的离子强度相关。应用乙烯基螺环原酯 /马来酸酐共聚物与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组成感光树脂 ,经曝光和碱水显影加工可获得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端基官能化方法实现两种聚合反应的结合, 成功地制备了AB型双嵌段共聚物PCL-b-PSt和BAB型三嵌段共聚物PSt-b-PCL-b-PSt. 本文利用上述方法, 将酶促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有机地结合起来, 合成了AB型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PCL-b-PGMA. 此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现代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苯基乙烯基亚砜 (PVSO) ,并以萘 碱金属作为引发剂、丁二酸酐作为终止剂 ,进行阴离子聚合 ,制备出单分散、端羧酸盐的苯基乙烯基亚砜的遥爪聚合物 ,聚合物的功能度基本在 1 6 0以上 .在真空加热条件下 ,聚苯基乙烯基亚砜发生侧基热消除反应 ,从而获得末端为羧酸盐的遥爪聚乙炔  相似文献   

13.
利用L 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 谷氨酸 苄酯 ,然后将其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 羧基 L 谷氨酸 环内酸酐 (NCA)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为原料 ,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 NH2 ) ,并以此作为引发剂 ,引发NCA开环聚合 ,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 谷氨酸 苄酯 聚乙二醇单甲醚 (PBGM )嵌段共聚物 .利用IR、1 H NMR、DSC、GP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PEG NH2 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 ,通过1 H NMR谱得到共聚物组成及数均分子量 ;随着共聚物中MPEG含量的增高 ,聚L 谷氨酸 苄酯的亲水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端不饱和羧基环氧丙烷聚醚与苯乙烯共聚物的微相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端乙烯基液体聚合物作单体可制得各种多嵌段多相聚合物.本文在端不饱和羧基环氧丙烷液体聚醚与苯乙烯共聚物互溶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分子运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用膨胀仪、红外、应力-应变和DSC确定和测定其中的组分分离运动,阐述组分分离对互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成接枝和嵌段共聚物是研究阻尼材料的重要途径。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调整共聚物的结构,使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我们选择聚环氧丙烷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制成端乙烯基大分子单体和遥爪低聚物,与苯乙烯共聚,制成接枝和交联嵌段共聚物。探讨了不同结构因素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有益于阻尼材料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含有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聚合物是热活性高分子,它们可以被用来合成体型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 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三种单体一起进行共聚合时,首先得到一种綫型的共聚物。这种共聚物经过在120℃以上热处理,就转化成一种透明的体型的共聚物,红外光谱的研究证示,在热处理时分子链间的环氧基和羧基起了反应,交联的结果使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由110℃左右提高到150℃左右。 把甲基丙磷酸环氧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与消去末端氨基的聚己内酰胺共溶于热的苯甲醇并150℃加热,可以得到一种接枝共聚物。这种接枝共聚物一旦析出并干燥以后,在常温下不溶于包括苯甲醇、间甲苯酚在内的大多数溶剂,但却易溶于极性较强的溶剂如98%的甲酸。这个反常的表现被认为是由于分子链间氢键作用所引起的。 作为骨干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及其聚己内酰胺的接枝共聚物在苯甲醇及在间甲苯酚中作了溶液粘度测定,在间甲苯酚溶液内,由于接枝,Huggins常数k′值增加了;但在苯甲醇溶液内,k′值却无甚变化。这说明由于主链和枝链化学性貭的不同,溶剂对它们的作用不一样,接枝对溶液粘度的影响不能和普通的枝化高分子等 量齐观。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用途研究现状,评述了不同聚合方法。指出了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系列聚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经过叠氮钠与PGMA环氧基团的反应引入叠氮基和羟基,然后依次通过端炔基聚乙二醇(PEG-alk)与叠氮基的点击反应,己内酯(CL)在羟基存在下的开环聚合反应,获得双亲支链梳形共聚物(PGMA-g-PEG/PCL)。利用该梳形共聚物的两亲性,在氯仿-水混合体系中,进行自乳化高效负载阿霉素(DOX),得到负载DOX的纳米粒子。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确认了最终产物及其前体聚合物的结构。利用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研究该载药粒子在pH为7.0和5.0的水溶液中的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100nm,该粒子能有效释放DOX,在酸性条件下释放速率加快,且伴随PCL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卢伟涛  杨继萍 《化学学报》2013,71(1):121-125
以氨基封端的苯胺四聚体为基础, 通过将端氨基取代为不同数量的羧基, 得到了一系列连接臂数不同的苯胺四聚体-聚乙二醇共聚物, 对反应历程中的各阶段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苯胺四聚体及最终产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 结构表征证明反应按照设计路线成功进行并得到了理想的产物; 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表明, 共聚物基本保留了苯胺四聚体的电化学性能, 可以发生从还原态到中间态再到氧化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以香豆素二硫化物(C-S-S-C)/三丁基膦复合体系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末端为香豆素光响应基元的双亲性遥爪聚合物(C-PDMAEMA). 用FTIR, GPC, 1H NMR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研究表明该遥爪聚合物可直接在水中形成纳米聚集体|且其香豆素端基可在365 和254 nm交替光照下进行可逆光二聚反应. 同时纳米粒度跟踪(Malvern Zetasizer Nano-ZS)、透射电镜(TEM)跟踪结果表明, 随香豆素端基光二聚反应的进行, 聚合物纳米聚集体的粒径逐渐增大|反之, 随着光解二聚反应的进行, 该纳米聚集体的粒径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