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用缓慢挥发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镍配合物NiLPy(L=5-溴-2-羟基苯基苯基酮-4-甲氧基苯甲酰腙,Py=吡啶)(1)及铜配合物Cu(babh)2(Py)(Hbabh=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Py=吡啶)(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2属单斜晶系,Pc空间群。化合物12分别通过分子间弱的C-H…π与C-H…N作用堆积形成二维片状超分子层。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2分别处于225和170℃以下温度时很稳定。  相似文献   

2.
由苯亚甲基苯乙酮和苯甲酰肼合成一种新型双齿(O、N)酰腙配体(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由水热法合成了两种配合物[M(babh)2(py)2](M=Ni,1;Co,2;Hbabh=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py=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均是P21/n。化合物1和2通过分子间弱的C-H…π堆积形成二维片状超分子层。  相似文献   

3.
5-溴-2-羟基苯基甲基酮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肼缩合制得新型配体5-溴-2-羟基苯基甲基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LH);LH与氯化铜的吡啶溶液在甲醇中于120℃通过水热合成制得铜(Ⅱ)配合物(CuLPy),其结构经XRD,IR和元素分析表征。CuLPy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090 4(18)nm,b=1.348 0(12)nm,c=1.473 3(14)nm,β=104.584(2)°,V=4.017 9(6)nm3,Z=8,Dc=1.669 g.cm-3。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吡啶和4,4′-联吡啶为第二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酰腙镍配合物[Ni(Lss)(Py)](1)和[Ni2(Lrr)2(4,4′-bipy)](2),其中H2Lss=5-硝基水杨醛缩噻吩-2-甲酰腙,H2Lrr=5-溴水杨醛缩噻吩-2-甲酰腙,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1和2的晶体分别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和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1和2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具较强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76和3.85μg·m L-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2分子的自然电荷布居和键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Schiff碱配体3-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1)及4-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2),并分别与Hg Cl2进行了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Hg(L1)Cl2]·CH3OH}n(1)和[Hg(L2)Cl2]n(2),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X射线单晶体衍射技术测定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5-硝基水杨醛缩噻吩-2-甲酰腙的铜和镍配合物[Cu(Him)L]2(1)和[Ni(Him)L](2)(H2L=5-硝基水杨醛缩噻吩-2-甲酰腙,Him=咪唑)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1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135 68(12)nm,b=0.770 45(8)nm,c=2.140 4(2)nm,β=97.405(3)°。2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726 91(4)nm,b=0.976 34(6)nm,c=1.265 74(8)nm,α=79.533(2)°,β=82.862(2)°,γ=68.985(2)°。1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Cu(Ⅱ)处于四方锥配位环境;2是单核配合物,Ni(Ⅱ)处于平面四边形的配位环境。化合物1通过N-H…O氢键形成一维超分子链,而化合物2通过N-H…O和C-H…O氢键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SW620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1个含有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三元铜配合物[Cu(L)(ampy)](H2L=5-溴水杨醛苯甲酰腙,ampy=2-氨基吡啶),并通过IR、UV、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进行了性质研究。[Cu(L)(ampy)]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杂环分子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N-H…O和N-H…N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2-乙酰基吡啶缩异烟酰腙镍配合物[Ni L2](1)和铜配合物[Cu(Ac)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的晶体属正交晶系,Aba2空间群,晶胞参数a=1.205 9(3)nm,b=2.074 1(5)nm,c=0.911 5(2)nm,V=2.279 8(10)nm3,Z=4;中心离子Ni(Ⅱ)的配位数为6,它处于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2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64 77(13)nm,b=1.338 3(2)nm,c=1.363 1(2)nm,β=105.650(4)°,V=1.519 0(4)nm3,Z=4;中心离子Cu(Ⅱ)的配位数为5,它处于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吡啶基与金属配位的结果使配合物形成一种Z形配位聚合物。配合物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分别为340℃(1)和296℃(2)。2-乙酰基吡啶缩异烟酰腙没有发光性质,而配合物1和2均可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采用Schiff碱配体2-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分别与Cd(NO3)2·4H2O和Zn(CH3COO)2·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Cd L(NO3)2·H2O](1)和[Zn L2](2)。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对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配体L和配合物1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脲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金属配位聚合物[Mn3(Hidc)3(DMI)2]n(1)(H3idc=4,5-咪唑二羧酸,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o(tbip)(DMPU)]n(2)(H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DMPU=N,N-二甲基丙烯基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该配合物以DMI为模板剂,通过H3idc与Mn(Ⅱ)构筑成三维四方孔道结构,DMI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该配合物以DMPU为模板剂,通过H_2tbip与Co(Ⅱ)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DMPU分子通过与Co(Ⅱ)配位填充在网格中。固体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462 nm处存在较强的荧光发射峰,说明具有良好的蓝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配合物[M(HBrsth)2](M=Zn(1),Cd(2),H2Brsth=5-溴水杨醛缩噻吩-2-甲酰腙)和配合物[Cd(L)2](3,HL=2-乙酰基吡啶缩异烟酰腙),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和3的晶体结构,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呈现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结构;3属正交晶系,C2cb空间群。用MTT法测试了配合物对人肝肿瘤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抑制作用。还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个含三齿Schiff碱配体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1个含5-氯水杨醛缩对硝基苯甲酰腙(H2L1)和吗啡啉(Mf)的镍髤配合物[Ni(L1)(Mf)](1),1个含5-氯水杨醛缩水杨酰腙(H2L2)和吡啶(Py)的铜髤配合物[Cu2(L2)2(Py)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在配合物1中,中心Ni髤与酰腙配体(L12-)的酚氧、亚胺氮、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吗啡啉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构型,相邻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含有2个晶体学上独立的双核铜髤配合物,相邻配合物分子的酚氧原子分别桥联2个[Cu(L2)(Py)]基本单元,形成2个含有Cu2(μ-O)2核心的配合物。每个Cu髤原子具有五配位的NONO(O)四角锥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3.
以三齿席夫碱配体H2L{1-苯基-3-[(2-羟基苯)亚胺]-1-丁酮}和单齿N-杂环[咪唑(Himdz),2-甲基咪唑(Mimdz)]与Ni(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Ni(L)(Himdz)](1),[Ni(L)(Mimdz)](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分子间通过C-H…π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二聚体中的每个分子通过N-H…O氢键向空间扩展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法合成2种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腙配合物[Zn(C13H10N3O2)2]·H2O(1)和[Ni(C13H11N3O2)2]2(CH3CH2OH)(SO4)2·3H2O(2),并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为:a=12.4352(14),b=17.878(2),c=13.8...  相似文献   

16.
采用缓慢挥发法合成了2个烟酰腙类Schiff碱配合物[Cu(Py)(HL1)]2 (1)和[Ni(L2)2] (2), 其中, H3L1=2, 4-二羟基苯甲醛缩烟酰腙, HL2=2-乙酰基吡啶缩烟酰腙。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 了表征。结果表明, 1和2的晶体均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1的晶胞参数a=0.739 86(12) nm, b=1.903 7(3) nm, c=1.154 86(19) nm, β=105.090(3)°, V=1.570 5(4) nm3;该化合物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 每个Cu(Ⅱ)离子都处于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结构基 元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O-H…N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2的晶胞参数a=2.034 0(5) nm, b=1.183 2(3) nm, c=1.020 7(3) nm, V=2.456 1(11) nm3;中心离子Ni(Ⅱ)的配位数为6, 它处于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分解温度分别为315 ℃ (1)和358 ℃ (2)。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方法,以5-氯烟酸(5-ClnicH)和2,2′-联咪唑(2,2′-biimidazole)分别与Zn(NO3)2·6H2O和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2个配合物[Zn(5-Clnic)2]n(1)和[Cd(5-Clnic)2(H2biim)2](2),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和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而且这些层通过Cl…Cl卤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2为单核镉配合物,通过分子间N-H…O、C-H…N和C-H…Cl氢键作用,单核的分子被进一步连接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和2在室温下能分别发出很强的紫色和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8.
以4-酰基吡唑啉酮衍生物为配体合成了2个Mn(Ⅱ)配合物[Mn2L2(μ-CH3OH)2(CH3OH)2](1)和{[Mn L(μ-CH3OH)]·CH3OH·CHCl3}n(2)(H2L=N-(1-苯基-3-苄基-4-丙烯基-5-吡唑啉酮)-异烟酰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 H值影响配体的配位方式,所得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而2为2D网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稳定性高于配合物2的。  相似文献   

19.
以双(4-吡啶-4-苯基)胺(BPPA)和4,4-(六氟)双(苯甲酸)(H2hfipbb)或对苯二甲酸(p-H2bd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与M(NO3)2·6H2O(M=Co、Zn)组装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2(BPPA)(hfipbb)2·(H2O)3]·6H2O}n(1)、{[Zn2(BPPA)2(p-bdc)2]·H2O·DMF}n(2),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等手段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二维结构。配合物1具有新的拓扑结构。配合物2的二维结构又可以组成三维框架结构。配合物1为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2.640 9(2)nm,b=1.715 78(13)nm,c=1.504 11(11)nm,V=6.8154(9)nm3,Z=4,μ=0.571 mm-1,F(000)=2 592,Dc=1.245 g·cm-3,Mr=1 383.76,R1=0.066 6,w R2=0.208 9(I>2σ(I));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796 70(9)nm,b=1.814 82(6)nm,c=2.303 13(7)nm,β=102.136 0(10)°,V=11.428 3(6)nm3,Z=8,μ=0.906 mm-1,F(000)=4 944,Dc=1.391 g·cm-3,Mr=1 196.85,R1=0.039 8,w R2=0.106 4(I>2σ(I))。此外,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三元铕配合物Eu(DBM)3L1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型三元铕配合物Eu(DBM)3L1(DBM=二苯甲酰甲烷,L1=2-(3-硝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二氮杂菲)的晶体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中心铕离子分别与DBM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和第二配体的两个鳌合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配合物中性配体的共轭平面与相邻分子的DBM苯环平面(C(25),C(26),C(27),C(28),C(29))之间有明显的π-π相互作用.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的特征发射,第二配体对中心离子有较强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