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A版必修系列5本教材共有例题240道,练习题353道,习题540道,复习参考题247道,如何处理这些例习题呢?如果仅仅是从“难度”上来看这些题,不仅老师,而且学生都会觉得它们太“简单”了,于是乎,不少老师在处理这些题目时都常常“惜时如金”,生怕“浪费”了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做各种资料上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21三垂线定理321400浙江省缙云中学胡挺员本设计可以说是独辟蹊径.颇具特色:把课本中本来就有的四个命题(习题)串连成一节课,娓娓道来,竟然终于发现了“三垂线定理”,同时揭露了这些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1从一道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T:着高中在几课本...  相似文献   

3.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而在时下,看好并喜欢讲难题、多讲题的教师却不在少数,课中充斥着难题、大题,似乎题目越难、越综合就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殊不知这种好“大”喜“难”式的习题教学,往往因为题目难度大、综合性强而脱离学生实际,不仅学生学习吃力,难有作为,教师也只好“一言堂”,苦不堪言,课堂效率低下.长期以往,不仅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还会造成学生害怕数学,丧失兴趣.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简单”题目的教学意义认识不足等有关.笔者想通过对一道较为“简单”的课本习题的教学记录与思考,与大家共享其中“不简单”的教学作为,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定理: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初中试用课本》几何《一册204页》从表面上看,这个定理的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比值不易确定;它们的相似比又是平方,这和常见的含一次线段比的题目不相适直。因而,一般人认为这个定理不易应用;即使对少数习题能够应用,但是,用起来也可能很麻烦。所以,只有当题目中直接涉及到面积的比或线段平方的比时,才能用这个定理试一试;如果题目中不含面积的比或线段平方的比,就根本想不到这个定理的应用。尽管课本上有一些重要定理和习题都可应用这个定理进行证明,但是,在《教学参考书》的习题提示及答案里很少见到它的应用。同时,在一些数  相似文献   

5.
课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课型:习题课目的要求:从一题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串成一组习题,通过对这些习题的解答,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  相似文献   

6.
对“利用已知结论解题”的几点认识左双奇(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94级硕士生100875)在平时的教学或在中考、高考的复习教学中,一些老师爱用一些已知的结论来指导学生解题.这些结论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定理、法则、公式,而是一些例、习题的结论.这一做法对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7.
王琛 《中学数学》2005,(10):9-10
教材中的数学题一般以例题、练习、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四种形式出现.一方面,这些题目都是典型的、精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与旧教材中的习题和复习参考题相比,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更为明确,难度也有所增加.所以对于每一个同学而言,要重视教材中的题目,学习后还要反思、研究这些题目,如果仅是做过了事,不去挖掘题目固有的内涵,就不可能达到教材要求的目标.这里我们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个三角证明题的反思,给出五条反思课本习题的途径,以供大家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数学习题的讲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答题信息 ,教师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简单地判定对错 ,而是要因势利导 ,理顺学生的解答 ,帮助学生“走完自己的路” .因为学生思维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允许学生有各种思路和方法 ,对学生的思路加以点拔、诱导、辨析 ,以激起学生思维的共鸣 ,是搞好习题讲评的关键 .今结合教学实践对习题讲评做些粗浅探索 .在复习《不等式》时曾选了下列题目 :[题目 ]已知a ,b∈R 且 2a 1b =1 ,求a b的最小值 .1 如何对待全错的解答面对全错型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根据 ,寻找信息源 ,师生一起对题目进行分析 ,明确答题…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课本中配备有练习题、习题、复习参考题及总复习参考题四种,题目比较多,教者如果单纯追求数量,认为把习题处理完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大量刻印课外资料的题目上,这种求多求全的教学方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溺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拨,而且也削弱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认为,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作用,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讲练结合的范例,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我们谈谈对习题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一、通过典型习题。巩固基本概念,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以往的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习题,它们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思维水平的高低,同时题目本身还具有十分广阔的拓展空间,可以说这些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设计恰当的例题和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在经典的代数类教材中,会发现一些设计精巧而又富有趣味性的习题和例题.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这些例题和习题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本文通过四个例子展示了同构思想在这些题目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习题教学是师生围绕习题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总和,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数学思考指人们面临各种现实问题情境时,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数学思考,那只能是无效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价值.数学家波利亚说过:“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推理能力.”因而,科学地借助习题教学这一载体,可以有效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笔者以一道中考题为例,论述如何通过习题教学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引导学生解题后多思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卫东  母建军 《数学通报》2004,(10):20-21,4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配备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就题论题,解题匆忙,解完题目就算大功告成的不良习惯.倘若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却“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只重视解题的数量与结果,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解题后的再思考.为了避免学生陷入“题海”,解题后的多思善想是对学生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1“说题”的意义有人说:设想把数学书中的习题去掉,结果会是怎样?结果是厚厚的一本书只剩下不多的几页了,如果把概念、定理、法则等比作数学的骨架,那么习题就是数学的血肉.由此可见,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所设置的不少习题很具有典型性、探究性。教学中这些习题如何处理更能体现课标精神和编写者意图、发展学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启发、引导、开拓、挖掘,发挥题目的应有功能,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科书中,除了定理和例题外,还配套了适量的课后习题.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会对课本中的定理和例题较为重视,对课后习题则不以为然,有些教师通常也只对其中一些有难度的课后习题进行课堂讲解.殊不知课后习题无论难易,都留有玄机,暗藏精髓.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定积分中值定理对“车”的范围限定在闭区间上,事实上,“ξ”的取值范围可改进为限定在开区间内.利用改进的定积分中值定理.可使某些极限题目的求解更简便,快捷;对某些证明题目能得到更强的结论.而同样的题目.借用传统的定积分中值定理未必能够完成求解或论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作用,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讲解习题时,不宜就题论题,不要题目解完了,思路也断了。而应启发、引导学生把思路延续下去,从习题的各个方面去类比、联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说道:“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  相似文献   

19.
沈辉 《中学生数学》2012,(11):30-30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批构思精巧、背景深划、情境新颖的优秀试题,让考生又“爱”又“怕”.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研究发现,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不少试题是对课本上例题、习题及以前高考试题进行改编、组合、加工和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小题小议     
初中代数课本P.51有这样一个题目:问:“-3的平方是多少?”怎样回答呢?常常引起争论。若将语气重音落在“-”上,结果应是(-9);若重音落在“3”上,其结果就是( 9)。笔者曾与语文老师讨论过,语文老师就有如上意见。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数学中的公式、定理习题或叙述应是无懈可击,不能钻牛角尖的。而上述的“-3的平方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按不同的语气、语调,得不同的理解,得到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