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认知情境是指以数学问题为导向,数学背景知识为依托,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思维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的数学学习环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潜能.因此,如何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是每位教师都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谈新课标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葛余刚 《数学之友》2014,(12):28-29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更喜欢生动活泼、有趣直观的事物,而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一个有效的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富有趣味性、生活味,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情境流于形式,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情境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鉴于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希冀通过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又将学习内容融进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5.
高在为 《数学之友》2013,(24):50-5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许文老师《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教学,就本节课中问题情境的设置作以下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对什么是“情境性学习”和如何实现“情境性学习”的问题,给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联结学生非概念化经验与概念化知识”“厘清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把握情境的真实性程度”“搭建合作、对话、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情境中的实践,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建国 《中学数学》2021,(2):70-72,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是一个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具体现实—抽象问题—解释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漠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体系结构的架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的状态得以改变,就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  相似文献   

10.
周贵平 《中学数学》2012,(14):58-59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反思,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应试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重结论、轻过程的情况,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新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只是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和运算,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2.
谈新课标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达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  相似文献   

13.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实际生活,在具体问题中融入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促进深度学习.本文中从结合数学史实、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操作实验、拓展变式训练四个方面讲述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地组织与加工,开展单元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单元活动中要以情境为载体,整合单元内容,渗透数学思想,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数学的学习能够并且应该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教学,这些情境包含来自学生Et常的生活问题,和未来将面对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小忠 《数学之友》2014,(12):19-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英 《数学之友》2013,(12):47-47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为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不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朱建明 《数学通报》2022,(3):47-49+62
数学微活动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它是从设置一个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相关的微型活动出发,内嵌数学问题,通过学生活动,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方法,同时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微活动情境与“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同,具有局部性、片段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教学背景2014年9月,笔者参加了某重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内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数学基本活动过程,把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融入到数学的基本活动过程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情境设置"与数学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收获数学基本经验.本课题的目标:会列一元二次方程探索实际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