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述了布里奇曼的生平,回顾了他在高压实验技术和高压物理学领域中的贡献,强调了他在研究中善于抓住机遇,自己动手,作风严谨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和科普书籍中都有"筷子提米"这个小实验.在实验中,由于杯子内米粒与筷子之间的挤压,使杯子、筷子和米粒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样杯子、筷子和米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筷子向上提起,米粒和杯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筷子向上运动,结果反而将米粒和杯子一起提了起来.教材中设计的缺陷是:可操作性差.教学实践中不佳表现是:实验成功率不高,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学生独立操作时甚至不能将米和杯子提起.许多教师都对实验进行过改进,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下面给出一种改进方法,与其他改进相比,该改进简单易行,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极  相似文献   

3.
 罗兰是美国一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所做的实验,对电磁学、热学、光学等理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他在物理学界的重要贡献,使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一、罗兰生平H.A.罗兰(HenryAugustusRowland,1848~1901)美国物理学家。1948年11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洪尼斯代尔。他的父亲曾是新教徒教士,他的母亲也希望他学习神学。17岁时,随母去耶尔学习,在那里他对化学、电学等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既赴纽约伦塞勒综合科技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并于1870年毕业,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当时年仅二十二岁。  相似文献   

4.
张晓敏  刘雪梅 《物理实验》2001,21(3):40-41,46
回顾了安培的思想体系和他对实验物理的贡献,讨论了安培的科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莱德曼和一大学生的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莱德曼(L.M.Lederman)和他的同事施瓦茨与斯坦博格,以表彰他们26年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的一项导致发现两种中微子的实验。 26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当年为高能物理学的发展所做的奠基性工作。 莱德曼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开玩笑地说:“我没有更早得到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不能决定为了什么发现而授予我诺贝尔奖”。 莱德曼以毕生精力从事高能物理实验,做出了多项发现,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直到此时,他已经66岁了,还活跃在实验研究的前沿上,担任著名实验研究基地——美国费米加速器实验室(FNAL)所长。应该说,在他众多的发现中,任选一项都可以使他有资格被提名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例如:1956年发现中性K介子;1965年发现反氘核;1977年发现γ粒子;他研究强子碰撞中轻子对的产生,开创了实验高能物理学的新方向;他最早在π-μ-e衰变过程中对李、杨宇称不守恒原理做出实验检验,和吴健雄的钴60实验同  相似文献   

6.
赫兹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及其重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长炎 《大学物理》2004,23(10):49-53,55
根据赫兹的日记、书信、文集及相关文献,对赫兹所进行的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了仔细考察,指出他对阴极射线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为揭示阴极射线的全部特性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勒纳德和汤姆孙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Peter Dawson  游胤涛  马世红 《物理》2007,36(4):325-329
提到伦琴,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他对X射线的发现,而对他在电磁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则较少提及.文章详细叙述了伦琴为论证“位移电流”存在而做的实验,此实验曾被誉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实验之一,在当时广受赞誉,但今天却被人们渐渐遗忘了.希望该文能够使人们对伦琴为构建19世纪物理学宏伟大厦而取得成就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沃尔夫冈·保罗生于1913年.他于1939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院Kopferman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一段时间内从事原子核磁矩的测量工作。他设计了一种新的原子束仪并用它研究了铍和其它元素的超精细结构、斯塔克效应、振子强度等参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个时期.以后他在哥丁根大学用传统的磁质谱仪从事质谱和同位素分析的工作.1947年在他主持下建成了一台6MeV的电子回旋加速器,并用它开始了一系列有关核物理的实验,如氘核的光裂变,核的电子散射等实验.同时他继续了他有关原子束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肖健先生是我国著名宇宙线物理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宇宙线和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国内建立了最早的高山宇宙线观测站,是我国宇宙线物理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学术上有很深造诣,进行了大量开拓工作。他在国内首先将现代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引入高能物理实验,为在线数据获取和离线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云中客 《物理》2005,34(2):130-130
在低温超导体中,电子并不是单个地进行运动,而是以弱耦合形式形成配对,一般称之为库珀对.形成库珀对的两个电子,一个自旋向上,另一个自旋向下.最近德国科学家D.Beckmann教授对库珀对的分离作了一些实验,他的实验表明库珀对中的电子可以在它们的有效作用距离内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19日是伟大物理学家卢瑟福逝世五十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他的事业的一个追随者,我愿在这里就自己多年的体验和感受,谈以下几点回忆与感想,以表对卢瑟福的怀念之情. 卢瑟福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教师和科研工作的杰出组织者与领导者.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卢瑟福一生在放射性实验和理论,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不源于他严肃认真的研究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实验的精通和重视.他在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中,通过对从小角散射到大角散射的观测,启发了他创立原子有…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来研究有机半导体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中自由基未成对电子的超精细结构和塞曼劈裂.通过测量共振磁场大小和微波频率,我们得到了自由基未成对电子的朗德g因子.在实验中,一种混合接头(magic-T)波导管被用来提高信噪比.朗德g因子的测量结果为2.033±0.0003,与其他实验中测得的期望值2.0036相吻合.这个方法可以用以研究各种材料、生物系统中自由基未成对电子,并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电子芯片微电感上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7日是伟大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玻尔,就是要纪念他为科学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学习 他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治学方法和他的优秀品德.在我们回顾他的卓越的科学生涯时,他 与他的恩师卢瑟福的友谊与合作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本文试图从这个方面作一些深入的探 讨. 卢瑟福和玻尔,一个用实验一次次揭开了微观宇宙的奥秘,另一个则从理论上予以诠释, 并揭示了原子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建立理论体 系.他们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自然 观.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远远超出了“伯乐 与千里马”的范围.卢瑟福和玻尔…  相似文献   

14.
因为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和对质子磁矩的发现,奥托·斯特恩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斯特恩和他的合作者测量了质子磁矩.质子磁矩的测量,拓展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途径,加速了人们认知核子结构的进程.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手段,从质子磁矩测量实验本身展开,深入挖掘了斯特恩等人关于质子磁矩测量工作的全过程,旨在厘清斯特恩等人在质子磁矩测量工作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该实验对于20世纪30年代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C.T.R.威耳逊的主要贡献和发明云室的过程.他由研究水滴的凝结规律入手,不断改进实验装置,拍摄了带电粒子的径迹照片,从而证明了康普顿效应;还分析了威耳逊取得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回忆彭桓武先生对我们的教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桓武院士是我们的入门老师,今年10月6日他八十岁了。岁月如梭,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 1956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彭先生和黄祖洽先生刚从苏联学习反应堆理论归来。当时国内还没有人搞反应堆理论,苏联援建的重水反应堆正在建设,计划于1958年开堆做临界实验。为了培养一批反应堆理论工作者,从北大技术物理系挑选了十来个人,又从其它院校挑选了数学、工程方面专业的十来个人。头一年由彭先生亲自讲反应堆理论课,接着黄先生指导我们做反应堆的物理计算,与此同时,彭先生主持每周一次的seminar(学术讨论班),由我们轮流报告世界各国实验和动力反应堆的研究发展情况。这样的seminar即使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也雷打不动。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与彭先生接触较多,他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使我们终生难忘。 一、关于对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的看法 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唯有基础理论高”而轻视应用理论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一、放电现象 --类比猜测 1743年~1744 年间,美国物理学家 富兰克林在费城和 波士顿看到了来自 苏格兰的斯宾塞 (A.Spence)博士利 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里 激起了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开始 研究电学问题,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 朋友柯林森(Peter Collinson)得知此事后,给富兰克 林寄来了一批电学著作、莱顿瓶和一些摩擦起电的 设备,并在信中介绍了使用方法。富兰克林就用它 做了一系列实验,他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
虞福春老师离我们走了 .我们中有的从 2 0世纪 5 0年代初就开始在北大听虞老师的课 ,70年代以后 ,虞老师担任国家教委理科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兼物理实验教材编审组组长及《物理实验》杂志主编 .因工作关系 ,我们一直跟随虞先生左右 ,得以经常聆听他的教诲 ,并目睹他的身体力行 ,得知他的为人 .虞先生的音容笑貌 ,宛然尤在 .现追怀一些往事 ,以志永念 .虞福春老师是一位博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科学教育家 ,他为中国现代物理科学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众所周知 ,他是电动力学中化学位移定理的最初提出者 ,而且他还从事核物理的…  相似文献   

19.
J.Djuric’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的文章[1]有多处错误和严重含混之点.本文对其中一个错误结论──M观点和N观点对任何单极感应实验都给出相同结论──进行剖析,指出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在磁场中转动的电容器是一个电压发生器”.  相似文献   

20.
迈克耳孙实验对创立狭义相对论起了决定作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物理学界对如何评价迈克耳孙实验在创立狭义相时论中的作用,发生了热烈的争论.一种意见倾向于:根据爱因斯坦本人的许多言论,迈克耳孙实验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并未起直接的作用,甚至连1905年以前爱因斯坦是否知道这个实验也还有疑问;另一种意见倾向于:爱因斯坦不仅知道这个实验,而且正如过去多数学者和教科书所说的那样,这个实验对创立狭义相对论起了决定性作用.两种意见都有爱因斯坦本人的言论为据:前者举出他晚年一系列谈话和信件,后者则根据1982年才发现的爱因斯坦1922年在日本所作的《我是怎样创立相对论的?》讲演(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