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e+e实验中ψ(2S)能区连续态单光子湮没过程的截面对观测总截面的贡献.针对ψ(2S)质量处ωπ0和π+π两个观测末态,利用唯象模型估计了单光子湮没过程贡献的大小.分析表明,对于ψ(2S)→ωπ0和ψ(2S)→π+π,以及其他电磁末态分支比的确定,单光子湮没过程的贡献必须认真考虑.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对于BES实验来说,为了获得共振态电磁末态分支比的正确结果,至少需要在低于ψ(2S)共振峰的能量点采集10pb-1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北京谱仪(BES)最近采集的127万个(2S)事例,测量了新的强子衰变道(2S)→ωπ+π-,和ωf2(1270)的分支比,发现(2S)→满足理论预言的“14%规则”,而(2S)→ωf2(1270)相对于J/明显抑制,从而首次从实验上观察到粲素衰变为非矢量-赝标量末态出现破坏上述规则的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3.
利用在北京谱仪上获取的1.27×106ψ(2S)事例研究了末态为矢量介子与赝标量分子的ψ(2S)两体衰变过程,ψ(2S)→ρπ及KK,得到它们的衰变分支比上限在90%置信度下分别为3.6×10-5(ρπ),2.5×10-5(K+K-+C.C.)(C.C.代表电荷共轭态)及1.2×10-4(K0K0+C.C.).这些结果在新的实验灵敏度水平上证实了ψ(2S)相对于J/ψ强衰变中的反常压制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The π+π- transition of heavy quarkonia in decay ψ(2S) ψ(2S)→π+π-J/ψ is studied. With the BESII data on the decay ψ(2S)→π+π-J/ψ, we update the values of coupling constants (gi) and chromopolarizability (аψ(2S)J/ψ)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5.
利用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采集的3.6×106 ψ(2S)事例,测量了ψ(2S)新的强子衰变道ψ(2S)→ρα2和K*0K2*0+c.c.的分支比,发现二者相对于J/ψ的相应衰变道明显压制,破坏了微扰QCD理论预言的“15%规则”,从而继前已报道的ψ(2S)→ωf2确认了另外两例末态为矢量与张量介子的ψ(2S)反常衰变.  相似文献   

6.
马连良  王平  朱永生  张学尧 《中国物理 C》2004,28(10):1021-1025
计算了e+e-→ωπ0 微分截面的具体形式以及ω→π+π- π0 衰变几率的微分公式,并根据G.Bonneau和F.Martin引入的初态辐射修正计算方案编写了e+e-→ωπ0 产生子.通过分析模拟产生的末态粒子的相应角分布,发现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分布相一致,从而证实了公式的推导和程序实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The study of ρ-ω mixing has mainly focused on vector meson decays with isospin I = 1, namely theρ(ω)→π+π-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tudy of ρ-ω mixing in ρ(ω)→π+π-π0(I = 0) using a flavor parameterization model for the J/ψ→VP process. By fitt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PDG data, we obtain the SU(3)-breaking effect parameters sV = 0.03±0.12, sP = 0.17±0.17 and the ρ-ω mixing polarization operatorΠρω =(0.006±0.011) GeV2. New values are found for the branching ratios when the mixing effect is incorporated:Br(J/ψ→ωπ0)=(3.64±0.37)×10-4, Br(J/ψ→ωη)=(1.48±0.17)×10-3, Br(J/ψ→ωη)=(1.55±0.56)×10-4, thes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PDG2012 values by 19%, 15% and 1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
观测到ψ(3770)衰变到J/ψπ+π非DD末态迹象.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3.773GeV附近获取的8.0±0.5pb-1数据样本,共观测到6.8±3.0个ψ(3770)→J/ψπ+π事例.由此得到的分支比为BF(ψ(3770)→J/ψπ+π)=(0.59±0.26±0.16)%,其对应的分宽度为Γ(ψ(3770)→J/ψπ+π)=(139±61±41)keV.  相似文献   

9.
利用BES合作组给出的ψ(2S)→VP各个衰变道的分支比, 对赝标量介子混合的问题做了分析, 利用ψ(2S)数据来研究赝标量介子的混合尚属首次. 通过参数拟合, 可以得到η和η′的混合角θp=(-7.54±1.52)°,这个结果与由二次Gell-Mann-Okubo质量公式所得出的结果相符. 另外,通过分析还可以得到在ψ(2S)→VP中DOZI过程相对于SOZI过程的贡献约为14%; 电磁衰变振幅和强相互作用振幅之间的相角θe=(156±89)°.  相似文献   

10.
重子物理研究一直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夸克模型预言重子激发态有超过30个含有两个奇异数的Ξ~*粒子。截至目前,除了Ξ(1530),Ξ(1820)外,对其它Ξ~*粒子的信息知之甚少[1]。BESⅢ对ψ(3686)→K~-ΛΞ~++c.c.的研究,观测到少量的Ξ(1690)和Ξ(1820)粒子[2]。本文通过ψ(3686)→Ξ(1690)~-Ξ~+计算Jψ→Ξ(1690)~-Ξ~+过程的分支比,并求出最后在该过程中可观测的事例数,以期给实验观测和数据的采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We reported the observation of Y(2175) in φf0(980) mass spectrum in J/ψ→ηφf0(980) with f0(980)→π+π- and the observation of a broad 1-- resonance of K+K-mass in J/ψ→K+K-π0. The results from the partial wave analyses of Jψ→γπ+π- and γπ0π0, as well as J/ψ→pK-∧.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北京谱仪(BES)所收集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8×106J/ψ事例,系统研究了J/ψ→φπ+π和J/ψ→ωπ+π两个衰变道,给出了过程的分支比以及f0的位置和宽度参数,并对J/ψ→φf0,f0→π+π过程的角分布进行了拟合,首次确定出该过程的螺旋度振幅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B+π(q2),f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ν(l=e,μ,τ)衰变过程的影响.首次分别计算B0→π-e+νe,B0→π-μ+νμ,B0→π-τ+ντ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发现轻子质量me,mμ可以忽略,但重轻子质量mτ不能忽略,它对分支比计算有一定的贡献.把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Bπ(q2),~f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l+~vl(l=e,μ,τ)衰变过程的影响.首次分别计算B0→π-e+~ve,B0→π-μ+~vμ,B0→π-τ+~vτ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发现轻子质量me,mμ可以忽略,但重轻子质量mτ不能忽略,它对分支比计算有一定的贡献.把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京谱仪(BES)上取得的ψ(2S)数据,对ψ(2S)→π+πJ/ψ,J/ψ→1+1和J/ψ→任意末态两个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到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e+e)=(5.90±0.07±0.16)%和B(J/ψ→μ+μ)=(5.96±0.08±0.16)%,由此给出Be/Bμ的值为0.990±0.018±0.024.假定Be=Bμ,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1+1)=(5.93±0.05±0.16)%.上述结果可用来估计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αs和QCD减除参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谱仪 (BES -Ⅰ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e+ e-质心系能量为 4 .0 3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为 2 2 .3pb-1的数据 ,研究了D0 →K0sπ+ π-,D0 →K0sK+ K-的衰变及其末态的共振结构 .实验测得D0 →K0sπ+ π-过程的分支比为 (5 .32± 0 .5 3± 0 .4 0 ) % ;D0 →K -π+ ,D0 →K0 ρ0 和D0 →K0s(π+ π-)non resonance过程的分支比分别为 (6 .0 5± 0 .32± 0 .4 9) % ,(1.17± 0 .17± 0 .13) %和 (1.35± 0 .2 2± 0 .17) % ;测得D0 →K0sK+ K-,D0 →K0 和D0 → K0 (K+ K-) non 的分支比分别为 (1.0 4± 0 .2 4± 0 .16 ) % ,(1.12± 0 .34± 0 .15 ) %和 (0 .2 7± 0 .13±0 .0 3) % .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验研究粲偶素ψ′级联衰变过程ψ′→γ′χcJ→γ′γJ/ψ,一个用于正确描述全部末态角分布的产生子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分析角分布的关联来确定这一过程的多极展开参数(或者等效的螺旋度振幅),而从中可以知道高阶电磁多极矩和相对论修正的贡献,同时可以检验ψ′是不是ψ(2S)和ψ(1D)的混合.介绍了一个能完全描述这一过程的角分布的产生子,同时讨论了测量多极参数的测量方法.这些都可以被用在BESⅢ或者CLEOc的分析当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京谱仪收集的4×106ψ′事例样本,在ψ′衰变到ωπ+π,b1π,ωf2(1270),ωK+K,ωpp,φπ+π,φf0(980),φK+K,φpp末态的研究中,讨论了粒子鉴别条件和运动学拟合的选择效率及其修正,据此得到了这9个末态的分支比的初步结果,检验了微扰QCD预期的12%规则.  相似文献   

19.
用I–S模型与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产生机制,对πp碰撞J/ψ+γ协同产生的单衍射过程的微分截面及总截面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把J/ψ+γ协同产生的单衍射过程和单举过程相结合,可以探测Pomeron中的胶子成分并对硬衍射因子化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0.
Belle实验组利用在?(5S)共振峰上采集的大数据样本,对e+e-→π+π-?(nS)和π+π-hb (mP)(n=1,2,3,m=1,2)过程进行了研究,在π±?(nS)和π±hb(mP)的系统中,同时观测到了两个新的带电类底偶素结构——Zb(10610)和Zb(10650)。它们衰变到底偶素末态,同时还带有电荷,所以它们的组成成份中至少含有4个夸克。最近,对e+e-→π+π-π0γ?(1S)过程也进行了研究,在ω?(1S)系统中对类X(3872)的底偶素态Xb进行了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