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雷依波  朱超原  文振翼  林聖聖 《化学学报》2012,70(17):1869-1876
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半经典动力学模拟方法, 并将其程序化用于气相二苯乙烯光致顺反异构化反应的机理研究.新的方法不仅采用e 指数模型改进了原有Zhu-Nakamura 理论中计算电子非绝热跃迁几率的计算方法, 而且将约束哈密顿方法用于限制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 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得到的统计平均的量子产率及反应机理与以前的实验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 从而可以应用于全量子动力学方法无法进行的大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模型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对自由基交联共聚合理论的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基于逾渗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二水草酸亚铁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位XRD技术和热重法分析了二水草酸亚铁的热分解过程, 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通过结合主曲线法和统计方法判定了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函数, 并求算了动力学参数. 在静态自产气氛下, 二水草酸亚铁脱水反应遵循随机成核与核增长模型, 草酸亚铁热分解生成氧化铁遵循相界面控制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判定非等温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函数,并求算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氢键的形成和缩聚反应机理在统计意义下的相似性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对氢键溶液的一个模型体系进行了相关讨论 .给出了体系的溶胶分数和发生溶胶 -凝胶相变的条件 ,指出质子受体基团间的竞争作用对溶胶凝胶相变点的影响 ,进而讨论了体系的数量分布函数和相关问题 .  相似文献   

5.
基于氢键的形成和缩聚反应机理在统计意义下的相似性,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对氢键溶液的一个模型体系进行了相关讨论.给出了体系的溶胶分数和发生溶胶-凝胶相变的条件,指出质子受体基团间的竞争作用对溶胶凝胶相变点的影响,进而讨论了体系的数量分布函数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两类典型的缩聚反应为例,研究了缩聚反应的统计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反应程度与平衡反应动力学常数以及聚合反应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聚合反应平衡常数使一些平均高分子物理量的表征得以简化.从热力学角度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和压力等热力学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构造聚合动力学模型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出发 ,对聚合动力学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机理模型及基于MonteCarlo模拟模型等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用动态Monte Carlo方法和键长涨落模型相结合分别对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在三维空间中统计了转化率、聚合度、分子量的数量和重量分布, 并将模拟结果和理论预测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得到不同浓度下均方回转半径与平均链长的标度关系, 说明三维空间中标度指数与浓度的相关性. 还初步考察了扩散对反应体系分子量的影响. 说明动态Monte Carlo方法用于研究连锁聚合反应动力学过程是有效的, 而且能够同时得到经典的聚合反应Monte Carlo模拟方法所难以得到的链构象、分子扩散等空间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BZ反应系非理想性对化学振荡动力学区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Debye-Huckel强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理论、反应速度的活化络合物理论以及三变量微分方程奇点理论,探讨了非理想性对BZ反应体系振荡动力学区域的影响。以Oregonator为模型建立了均匀体系非理想BZ反应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计算并绘制了化学振荡的临界"溴酸钠浓度-离子强度"阈值图谱,划分了不同的动力学区域,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1.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量热学、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统计热力学、宏观动力学、分子动态学、超快动力学、激发态、溶液化学、复杂流体、溶液结构、大气化学、动态结构、分子结构、体相结构、簇、谱学)2.理论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电化学和新能源(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电化学、  相似文献   

11.
正投稿范围1.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量热学、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统计热力学、宏观动力学、分子动态学、超快动力学、激发态、溶液化学、复杂流体、溶液结构、大气化学、动态结构、分子结构、体相结构、簇、谱学)2.理论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电化学和新能源(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电化学、  相似文献   

12.
玻璃化问题的理论描述是凝聚态物理中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课题.高分子是研究玻璃化的典型模型体系,其独有的分子特征为发展有效、普适的玻璃化理论提供了新的机遇.构型熵是发展玻璃化理论的一个核心物理量.基于构型熵的模型可追溯至近一个世纪前观察到的熵与动力学关联的实验现象,并且近年来该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高分子玻璃化的研究中.本文首先对玻璃化经典熵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高分子玻璃化熵理论的基本框架.之后,从分子细节影响高分子玻璃化的物理机制、热力学标度与活化体积的理论描述和高分子过冷液体的热力学-动力学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高分子玻璃化熵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该理论在理解高分子玻璃化关键问题中的价值和优势.最后,探讨了高分子玻璃化熵理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且对玻璃化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催化裂化气体烃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杰 《燃料化学学报》1997,25(5):454-459
本文经蜡油和渣油催化剂裂化反应实验和参数估计,确定气体烃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原料油组成的关联系数和活化能参数,建立了催化裂化气体烃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正>1.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量热学、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统计热力学、宏观动力学、分子动态学、超快动力学、激发态、溶液化学、复杂流体、溶液结构、大气化学、动态结构、分子结构、体相结构、簇、谱学)2.理论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电化学和新能源(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电化学、电催化、谱学电化学、电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电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温积分管式反应器,在543 K~623 K、2.5 MPa~3.5 MPa、氢油摩尔比2~4的条件下,对Co-Mo/Al2O3催化剂上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本征和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运用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推导出了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值.统计检验和实验数据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通过Thiele模数的计算以及对新鲜和失活催化剂的孔径分布与碳含量的分析和比较表明,反应过程受催化剂内扩散的影响.利用本征和宏观反应速率方程计算得到了催化剂内扩散效率因子,其数值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随氢油摩尔比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1.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量热学、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统计热力学、宏观动力学、分子动态学、超快动力学、激发态、溶液化学、复杂流体、溶液结构、大气化学、动态结构、分子结构、体相结构、簇、谱学)2.理论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电化学和新能源(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电化学、电催化、谱学电化学、电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电化学、光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电化学能量转换与储存、腐蚀电化学)  相似文献   

17.
从晶体生长成核、动力学等几个方面出发,在Mersmann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合高粘度有机体系的介稳区宽度的理论计算模型,确立了计算程序和方法.结合“杀虫单”农药结晶过程的具体参数,计算和预测了工业结晶过程中介稳区的宽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较为接近.该方法可为工业结晶中过饱和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1.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量热学、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统计热力学、宏观动力学、分子动态学、超快动力学、激发态、溶液化学、复杂流体、溶液结构、大气化学、动态结构、分子结构、体相结构、簇、谱学)2.理论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电化学和新能源(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电化学、电催化、谱学电化学、电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电化学、光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电化学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19.
正投稿范围1.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量热学、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统计热力学、宏观动力学、分子动态学、超快动力学、激发态、溶液化学、复杂流体、溶液结构、大气化学、动态结构、分子结构、体相结构、簇、谱学)2.理论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电化学和新能源(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电化学、电催化、谱学电化学、电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电化学、光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电化学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熔融酯交换制备聚碳酸酯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官能团模型和分子碎片模型两种比较成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介绍了一种新的四面体中间物模型,并对由不同模型导出的动力学方程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比较.通过官能团模型可以得到反应级数,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平衡常数,分子碎片模型最显著的优势是可以随时跟踪物质的浓度变化,进而得到物系的分子量分布和平均分子量,四面体中间物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同时对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