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雁 《数学大王》2009,(9):28-28
数学课上,范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只列式不计算的题目: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直径都是6厘米,高都是12厘米。它们的体积一共有多少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微积分初步》第145页例2是:“用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做一个无盖水箱,先在四角分别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翻转九十度,再焊接而成(如图1)。问水箱底边的长应取多少,才能使水箱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其结果为:“当水箱底边长取40厘米时,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16000立方厘米。”容易看出,所求水箱底面正方形的边心距与高的比等于2;侧面积与底面积相等。有趣的是,这一结论对任意圆外切n边形仍然适合。命题将圆外切n边形的各边等宽地翻转90°(各角处的多余部分截去),折成一个直棱柱形的无盖水箱。如果它的容积最大,那么其底面边心距与高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重点小学高中数学课本《解析几何》(平面)复习参考题二第23题是:“底面直径为12cm的圆柱被与底面成30°角的平面所截,截口是一个椭圆,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关于这题的解法,教师中看法不一。争论的焦点是对于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怎样确定?是否需要通过严密的推理证明?仅管在某些参考书中(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题解辞典》平面解析几何第652  相似文献   

4.
文[1]讨论了“圆柱容球”、“圆台容球”和“圆锥容球”等常见旋转体的一个有趣共性,归纳如下共同性质:球与其外切圆柱、外切圆台、外切圆锥表面积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文[2]讨论了“多面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即球与其外切多面体的表面积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文[3]讨论了“一类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即圆柱、圆锥及圆台的组合旋转体与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文[1]、文[2]及文[3]都是讨论几何体与其内切球的性质,笔者思考,若将内切球改为内切椭球,会有怎样的性质呢?本文将讨论圆柱、正棱柱及长方体容球与容椭球的关系,现叙述如…  相似文献   

5.
谈轨迹的堵“漏“去“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轨迹概念包含完备性与纯粹性两方面的要求.怎样才能使所求轨迹满足完备性与纯粹性,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这里,笔者就求轨迹过程中堵“漏”去“杂”谈点体会.1 找等量关系,应推敲是否与动点运 动规律相符 用几何等量关系表示动点的运动规律,是直接法求轨迹的首要任务.若几何等量关系不能准确反映动点的运动规律,则常常造成轨迹“漏”“杂”. 例 1 已知 A(一 7,0)、B(7,0)、C(2,-12),双曲线经过A、B两点,且以C为它的一个焦点,试求此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的轨迹方程. 该题为《中学生学习报》第70…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指出:怎樣藉助於簡單的自製的數學儀器,可以很清楚地而容易瞭解地來說明數列極限的概念,我們假定學生們已熟習數軸上輸的表示法,數列的概念及數的隔開的概念。 儀器的一般樣子描繪於圖1.儀器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塗以白漆的木板,其長寬為116厘米×20厘米厚度為1-1.5厘米離上邊4-5厘米處刻一缺口,其寬為1-2毫米,長為100厘米,使其兩端尚餘8厘米未切開,木板的上邊釘兩個環,在課堂內示教時可以懸掛。 儀器的第二部分是兩個游標:用洋鐵皮剪成带有凸出尖頭的“T字”形狀、並且在鐵片的水平部分釘上一塊0.5厘米厚的矩形木墊而製成,在遊標的矩形部分對角綫交點處釘上一個2厘米  相似文献   

7.
文[1]将阿基米德的“圆柱容球”定理推广到“圆台容球”和“圆锥容球”,归纳出如下共同性质: 球与其外切圆柱、外切圆台、外切圆锥表面积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这一结论将圆柱容球的性质推广到了常见“旋转体容球”的情况,不仅保持了圆柱容球的优美性质,也体现了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补形法”是把较复杂几何体向外延伸或补加,构成简单几何体。课本中不仅贯穿将复杂问题归结为简单问题的基本思想,而且较系统地给出补形方法。如在求斜棱柱侧面积时,是把斜棱柱的直截面下面部分,“补形”到上方组成直棱柱,在求圆台侧面积时,是把圆台侧面展开图,“补形”成圆锥侧面展开图。在求三棱锥体积时,是把它“补形”成一个三棱柱,然后再把这个三棱柱“割成”三个等积的三棱锥。在  相似文献   

9.
例:圆柱底面的周长是12.56厘米,求下图组合体的体积.(长度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10.
椭圆的面积公式S=πab的证明,要用到微积分的知识,在这里,给出一种初等证法。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上有这样的题(P126第23题):底面直径为12cm的圆柱被与底面成30°角的平面所截,截面为一椭圆。求该椭圆的方程。其图如右(图1),不难发现:椭圆的长半轴a、短半轴b与底面圆的半径r有如下关系: a·cosa=r b=r (a为椭圆面与底面成的角) “—一·—L_/ 由此,我们以椭圆x~2/a~2 y~2/b~2=1的短半轴b为底面圆半径,构造一个圆柱(高h足够大),然后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当截面与底面成a角时,得到椭圆截面x~2/a~2  相似文献   

11.
梁喜涛 《数学通讯》2006,(10):12-12
哲学中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某种条件下。往往又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所解决的“等”与“不等”问题,也是一对矛盾,于是可用“增量法”将不等量变形为等量.将不等关系到转化为相等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证明圆中线段不等关系的常用方法有: (1)将相关线段“聚”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或利用“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证. (2)计算相关线段的长,再比较大小. 下向举例说明. 例1 求证: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数学大王》2017,(2):28-29
圆柱:(跑到台上,挥手)哎,圆锥老弟你等等我。
  圆锥:(站住,回头)你喊我老弟?
  圆柱:不然呢?这还有别人吗?
  圆锥:(手指向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喊我老弟?
  圆柱:(手指向圆锥)我比你大。
  圆锥:你比我大?
  圆柱:对呀,我的体积是你的3倍。
  圆锥:不见得。我问你,当你的半径是1厘米,高是10厘米时,你的体积是多少?
  圆柱:(抓抓头,皱皱眉,眨眨眼)31.4立方厘米。
  圆锥:对!我再问你,当我的半径是2厘米,高是30厘米时,我的体积又是多少?
  圆柱:(抓抓头,皱皱眉)125.6立方厘米。
  圆锥:你看我们谁是兄,谁是弟呀?
  圆柱:(恍然大悟)噢,圆锥老弟请别生气,我是说我和你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我是你的3倍,所以才喊你老弟的。
  圆锥:可如果我们在另一个条件下,你就比不过我了。
  圆柱:(吃惊)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本刊公布举办“应用题设计竞赛”的通知之后,得到了读者的大力支持.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入选的应用题进行连载.为了公平、公正地做好评奖工作,欢迎读者对参赛题目进行评议,有独到见解的评议文章本刊将登载.欢迎读者继续踊跃参加应用题设计竞赛工作和评议工作.题1图  题1 医院在给患者输液时,常将输液瓶竖直倒挂在输液架上,如右图,输液开始时(t=0),瓶内药液为一个圆柱与一个圆台的组合体,圆柱的高为9cm,底面圆的直径为8cm,圆台的高为3cm,母线与底面成45°角.输液开始后滴管内匀速滴下球状药液,若球的半径R=310mm,要使瓶…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数学之神”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圆柱容球”(即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据说这是由于在阿基米德的众多发现中.他最为自豪的是发现了“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它的外切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兰分之二”(以前的立体几何课本中曾将此作为例题).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永远铭刻着阿基米德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补形”解题是《立几》中的一种重要解题思想,它与“割形”相辅相成,合起来就是“割补法”。学生在解题中应用“割形”较为顺当,应用“补形”比较生疏.本义对“补形”解题作些归纳整理,提出常用的“补形”方法,以飨读者.一、台体补成锥体解题棱(圆)台是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陵(圆)锥而得的几何体,因此有关棱(圆)台的习题,常把它们补成棱(圆)锥来解是十分自然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第2版,2008年5月第1次印刷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P40 "2.1.2圆柱面的平面截线"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课本中说: "如果一个平面与圆柱的轴截面所成的角为锐角,截圆柱所得的截线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中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某种条件下,往往又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所解决的“等”与“不等”问题,也是一对矛盾,于是可用“增量法”将不等量变形为等量,将不等关系到转化为相等关系.对于实数a>b,若a=b t,则称t为“和式增量”.对于实数a>b>0,若  相似文献   

19.
张丹丹 《数学之友》2022,(11):55-57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为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将代数思想与图形分析思想完美结合,通过对代数关系以及图形性质的把控来完成数学题目的巧妙解答,是学生在数学解题应用中应该着重培养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形结合思想,需要学生掌握以“数”辅“形”、以“形”助“数”以及“数”“形”互助的解题技巧,在遇到代数问题时多考虑图形辅助,在遇到几何问题时多思考其中的代数关系,将数形结合思想熟练运用到日常的数学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大为 《中学生数学》2010,(5):20-20,19
抛物线的定义刻画了定点、定直线与动点距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这些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将动态问题置于静态环境中处理,“以静制动”,这样可起到巧妙解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