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了两种不同表面电性的胶态纳米银 ,选取阴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既有阴离子基团又有阳离子的染料分子罗丹明B ,研究其在两种纳米银表面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现象 .当罗丹明B(RhB)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 ,对负电性纳米银 ,观察到荧光猝灭、荧光峰红移现象 ,且在分子的浓度适当时 ,加入KBr可获得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正电性纳米银上 ,当分子的浓度较大时观察到荧光猝灭 ,当分子的浓度较小时观察到荧光增强 .而当荧光素钠分子 (FS)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 ,在负电性纳米银 ,观察到荧光猝灭 ;在正电性纳米银上观察荧光急剧增强现象 .从分子的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增强或无辐射通道的增加对增强和猝灭的原因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2.
纳米银粒子表面吸附染料分子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司民真  苗润才 《光子学报》1998,27(7):635-638
本文通过阴、阳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FS)及若丹明6G(Rh6G)吸附在银胶体系内纳米银颗粒表面上,首次发现了FS的荧光增强谱及Rh6G的荧光猝灭谱.引起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的因素,除局域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能量转移这两个方面外,还与纳米银表面与被吸附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3.
PNL分子在正、负电性纳米银上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民真  武荣国  张鹏翔 《光子学报》2001,30(8):1016-1018
制备了两种不同电性的纳米银粒子的脉体,发现当邻菲罗啉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其表面增强喇曼谱有明显的不同.在正电性纳米银上,面外弯曲模式受到增强,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面内伸缩模式受到增强,通过分析增强谱的差异表明,分子在这两种不同电性胶态纳米银表面上可能分别以平躺及站立方式吸附.  相似文献   

4.
正、负电性纳米银吸附阴、阳离子型分子的SERS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使用表面带负电的胶态纳米银,分别进行阴,阳离子型分子的SERS效应研究,并与表面带正电的胶态纳米银比较,当阳离子型分子盐酸副玫瑰苯胺吸附在正,负电性纳米银表面上时,后者SERS较强,当阴离子型分子吲哚丁酸分别吸附在这两种胶态纳米银上时,后者无SERS效应。  相似文献   

5.
荧光素钠注射液荧光猝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显影清晰度和显影持续时间是造影的重要质量指标,荧光猝灭作用直接影响造影质量。本文研究了浓度,酸度,温度及重金属离子与荧光猝灭的关系。结果表明:荧光素浓度大于1.55×10^-5mol·L^-1时,随着浓度增大,荧光猝灭作用增强;酸度对荧光猝灭作用有明显作用,pH值小于8.5时,随着pH值升高而减弱,pH值大于8.5时,随着pH值升高而增强;温度对荧光猝灭作用呈线  相似文献   

6.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光子学报》2011,40(2):209-216
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罗丹明B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罗丹明B-纳米银体系中加入电解质离子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染料分子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小于0.6μmol·L-1时,微量纳米银...  相似文献   

7.
纳米银与表面吸附荧光素的荧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荧光素(fluorescein,Fl)的荧光性能的影响。Fl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粒子,Fl分子包覆在纳米银粒子表面形成Fln-Ag复合物使纳米银相互桥连形成类似网络的结构,且Fl分子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发生红移。纳米银通过产生的强局域场将能量传输给Fl发光中心,实现了Fl的荧光增强,荧光增强效率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具有最大值。较大粒径的纳米银使Fl获得最大荧光增强效率所需浓度较低且最大荧光增强效率值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与Fl间的能量传输主要由Fl分子附近局域电磁场增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过程所决定并与纳米银的浓度、尺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碱性品红分子在正、负电性纳米银上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两种不同电性的纳米银粒子的胶体,发现当碱性品红分子分别吸附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其表面增强拉曼谱在谱线的强度及谱线数目上均有有明显的不同。在正电性纳米银上,主要是面内模式得到增强,且碱性品红特征峰的强度是I1589>I1524>I1371。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面内伸缩模式及面外弯曲模式均得到增强,且碱性品红特征峰的强度是I1588<I1520=I1371,通过分析增强谱的差异表明,分子在这两种不同电性胶态纳米银表面上可能分别以垂直及倾斜方式吸附。  相似文献   

9.
吸附于银岛膜上的染料的表面荧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亭  郑丽羽  梁钫 《物理学报》1989,38(11):1755-1760
利用“四能级”模型,对吸附于金属岛膜上的染料分子的表现荧光增强因子随分子表面覆盖度和分子的荧光量子效率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测量了吸附于银岛膜上的荧光素钠分子和若丹明6G分子的表观荧光增强因子随分子荧光量于效率的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多孔硅吸附荧光素钠分子产生荧光增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放  余明斌 《光子学报》1998,27(3):204-206
多孔硅表面吸附荧光素钠分子后,由于其表面的独特性质,使得荧光素钠的荧光得到很大的增强,在这种吸附过程中彼此间存在能量转移过程。文中对荧光素钠增强机理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兵临  陈晓东 《发光学报》1988,9(2):182-184
本文提出了分子吸附于金属或半导体表面呈现荧光猝灭现象的新的理论解释,认为荧光猝灭现象是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吸附分子和等离子体振荡之间能量迁移的结果。文中并提出了“受迫等离激元”概念。  相似文献   

12.
应用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铜表面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对于金属衬底表面所形成的氧化层的依赖关系,探索了由于空气氧化而形成的氧化层在表面荧光增强效应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机理.实验采用罗丹明6G荧光探针分子,在532 nm连续光激发下,研究机械抛光铜金属衬底在经历不同氧化时间,对吸附其表面的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控制金属样品表面的氧化时间,金属铜表面对若丹明分子的荧光发射表现出猝灭和增强效应.金属氧化层起到了隔离荧光分子与金属表面的作用,减弱了由于激发态荧光分子向金属转移非辐射能量和在金属表面诱导反向偶极子而产生的荧光猝灭效应,从而提高了纯金属铜表面荧光增强辐射行为.因此在微纳金属衬底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中,采用适当的实验手段,精确控制隔离层间距,是表面增强光谱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铜表面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对于金属衬底表面所形成的氧化层的依赖关系,探索了由于空气氧化而形成的氧化层在表面荧光增强效应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机理.实验采用罗丹明6G荧光探针分子,在532nm连续光激发下,研究机械抛光铜金属衬底在经历不同氧化时间,对吸附其表面的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控制金属样品表面的氧化时间,金属铜表面对若丹明分子的荧光发射表现出猝灭和增强效应.金属氧化层起到了隔离荧光分子与金属表面的作用,减弱了由于激发态荧光分子向金属转移非辐射能量和在金属表面诱导反向偶极子而产生的荧光猝灭效应,从而提高了纯金属铜表面荧光增强辐射行为.因此在微纳金属衬底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中,采用适当的实验手段,精确控制隔离层间距,是表面增强光谱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光子学报》2014,40(2):209-216
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罗丹明B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罗丹明B-纳米银体系中加入电解质离子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染料分子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小于0.6 μmol·L-1时,微量纳米银可使其荧光强度略增加,继续增加纳米银浓度则造成荧光强度下降.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高于0.6 μmol·L-1时,纳米银总是引起溶液的荧光强度下降.KNO3、KCl、Ca(NO3)2、MgCl2和CaCl2电解质可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引起的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程度关系为:CaCl2>MgCl2>KCl>Ca(NO3)2>KNO3.随着电解质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各电解质对罗丹明B-Ag溶液的荧光强度影响强弱关系为Ca(NO3)2>CaCl2>MgCl2>Cl>KNO3.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纳米尺寸的银溶胶,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核黄素(Riboflavin,Ri)水溶液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Ri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粒子,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大,吸收强度不断增强,372 nm处吸收峰红移,而444 nm处吸收峰蓝移,同时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从无辐射通道增强、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减弱及Ri分子第一激...  相似文献   

16.
铜、钠和钼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铜、钠和钼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强度的影响。铜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有明显的静态猝灭现象,其离解常数为2.38×10-4 mol·L-1。氯化钠对BSA溶液的荧光没有影响,说明生理盐水作为生物系统的体液对生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钼离子在小浓度时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静态猝灭比较小,当钼离子浓度增加到8.4×10-3 mol·L-1时,则呈现出雪崩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7.
含油岩屑固体粉末荧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含油岩屑固体粉末荧光的研究,指出了在固体粉末中含油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其粉末荧光强度与含油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对二者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其相关系数R=0.9936。当样品中的含油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荧光强度保持一个恒定的值。同时,研究了固体粉末荧光猝灭现象以及猝灭机制。指出含油岩屑粉末的荧光猝灭,主要是生荧团分子之间形成络合物以及由于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重叠所引起的交叉弛豫所致。最后比较了固体粉末中荧光浓度猝灭与溶液中浓度猝灭。这些对于研究和开发对含油岩屑直接进行荧光检测的录井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微波加热法快速制备纳米银及其SERS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司民真  方炎  董刚  张鹏翔 《光子学报》2008,37(5):1034-1037
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银及柠檬酸三钠混合后,用微波加热法根据加热时间及加热方式的不同,制备出了5个纳米银溶胶样品.用电泳仪、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对这5个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加热时间短时,纳米银表面带正电,加热时间长时纳米银表面带负电,且加热时间长时吸收峰红移,纳米银尺寸增大.为测试该纳米银溶胶是否具有表面增强喇曼散射 (SERS)活性,选用了阳离子型分子碱性品红(Fuchsine basic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阴离子型分子苯甲酸(Benzoic acid),中性分子丫啶橙(Alcidine orange)、苏丹红(Sudan red)作为其SERS活性的测试分子,进行SERS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纳米银除样品5对苏丹红分子无增强效应外,其余样品对所选分子都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荧光光谱法研究PNA-DNA的杂交和解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种以阳离子型荧光染料藏红 T(ST)作为荧光试剂的荧光猝灭新方法 ,ST首次被用于PNA- DNA杂交和解链的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当 PNA- DNA杂交形成双链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猝灭 ST的荧光 ,而当双螺旋解链时 ,对 ST荧光的猝灭程度减小 ,逐渐接近于 ST本身的荧光 ,根据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了 PNA- DNA的杂交和解链过程。通过 UV光谱实验证实了这种荧光猝灭由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以及 ST插入到双螺旋内部引起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阴离子酸性染料四溴荧光素(TBF)的荧光反应,发现当CSAA单体与TBF形成离子缔合物时,TBF的荧光发生猝灭,而CSAA胶束与TBF作用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进而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及CPB胶束体系中酸性阴离子荧光染料荧光素与四溴荧光素间的能量转移条件。表明只有在带相反电荷的CSAA形成的胶束中,阴离子染料间的能量转移才可能发生,在2/3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能量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并推测了胶束体系中染料间能量转移模型及染料间能量转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