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刊于 1 997年 9期发表了江苏石志群老师的论文《对预习的几点思考》 ,笔者学习后有所感触与思考 .多少年来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似乎成了一种无可非议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 ,通过预习 ,对教材有了初步的印象 ,哪些能看懂 ,哪些不理解 ,哪些有疑问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疑问之处 ,以提高听课质量 .预习也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有些新知识通过自己独立学习可以学会 ,有些已经建立或未掌握的旧知识可以及时加以弥补 ,这就为上新课扫清了知识上的障碍 ,因此 ,预习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由“课外—课内—课外”;教师从“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入手;学生要配合教师以“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预习新课”为学习模式.一、实践研究(一)课前准备1.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略)2.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3.
黄华 《中学数学》2012,(16):33-34
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预习作业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但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对预习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经撰文[1],指出一些中学数学教师不太支持学生课前预习,主要的理由:一是学生预习后,出现了似懂非懂状态,上课不认真听讲,出现"夹生饭"现象;二是学生的好表现心理,提前预习者往往把老师设置的"悬念"早早地"捅破"了,破坏了课堂气氛.也有教师认为:"学生不去预习,只要认真听课,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内容."我们在该文中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有两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督促学生预习?以及学生如果预习了,那么,预习后的‘新课’该怎么设计和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但课堂小结却被不少教师所忽视.其实,课堂小结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课堂小结除了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外,还可以通过恰当的联系上一节或下一节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或预习新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更有鲜明性,更好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课堂小结时,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涉猎有关的知识,为学生课后探究做足文章,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时提出有关的人生道理、社会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深化了课堂的主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是对学生思想成长的一个推进.  相似文献   

6.
李婧 《中学数学》2023,(6):95-96
<正>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源自教师的传授,而是源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问题的帮助建构而成.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四要素[1].情境主要指问题情境,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式;协作与会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包括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验证;意义建构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数学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1问题引领,预习展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采用提问、检查作业或讨论等方式进行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展示学生的部分预习成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客观点评,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宗静 《中学数学》2023,(8):63-64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如此.预习,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知道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自己思维的薄弱点在哪儿.通过预习,学生能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与教师密切配合并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探究兴趣与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探寻一条高效预习途径,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执教经验,具体谈谈如何设计预习内容,切实抓好学生的预习习惯.1 基础为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作为教学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8.
《大学数学》2020,(1):37-44
探讨了在从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融合阶段计算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的与实践.通过在教学方案中引入案例教学、开放性课题研究及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得大学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互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王新 《中学数学》2021,(4):78-79
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素养发展的关键.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总是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缺乏自主预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提问的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以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习变成一次自发的建构.一、创设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换言之,自主学习首先就要求能自己发现问题.数学学习不是重复地做大量的题目,不是简单地听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数学学习首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进而引发思维的参与.教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湘媛 《数学之友》2023,(13):77-80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可以指导学生预先进入学习情境.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授课效率;在课堂中添加思政等相关联内容可开阔学生视野,升华课堂内涵,可以使冗长枯燥的专业知识结构变得清晰易懂;通过增加相关信息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信息化自主学习的训练,提升信息化素养,更能适应今后职场信息化需求,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婧 《中学数学》2012,(10):19-20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串,提高课堂效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2.
张华 《中学数学》2012,(10):82-83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多种数学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江省金华某学校初一学生各项数学学习活动时间以及数学成绩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初中学生目前数学学习情况.数学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学生数学知识课前预习、数学问题讨论与交流、数学课后作业的完成、数学相关材料阅读、课后补习等活动.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学生不同数学活动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讨论时间有一定正相关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受课外辅导时间和预习时间影响最大;数学课外辅导时间与数学成绩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4.
珠心算教师的专业成长决定着课程的发展、孩子的发展。我们致力于加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力度,在评课中反思。将推进与提升教师素质结合:一是自己作课、评课,写出课后评价与反思;二是组织珠心算观摩课比赛,进行同伴评价与提升;三是做课堂观察员,有据可依,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四是重新拟定听评课评价内容,让教师在思考中悟教,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们在边听边想中有所感悟,带着问题听课,带着思考评课,带着理论研课,带着疑惑进行思维碰撞,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5.
《几何证明选讲》是高中数学新课标选修教材,人教版编写的内容体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某一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提前阅读,自我探索知识,可以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对提高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便于学生提前预习,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思考、探索、交流、对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问课堂”意在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于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问题,把“学习”和“问题”放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学习”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问学互进,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生成.“学问课堂”主张“自主先学、问学互进、学用达理”.笔者在一节公开课中具体践行了通过学问课堂实施试图解决目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展示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渗透式学习指导是一种把学习指导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一种模式 ,在学习指导中是大量的经常采用的且效果较好的一种模式 .所谓渗透式 ,实指学科渗透式 ,学科渗透式是指教师以强烈的学习指导意识为前提 ,密切结合学科教学 ,把学习指导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 ,提高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指导模式 .学习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它在进行过程中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 .学习环节的过程是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 .渗透式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学生预习后课堂教学策略转变与优化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读了文[1]与[2]后,想起了2000年在华东师大参加中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一位老师计划进行"学生课前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实验,在与专家组讨论中,实验老师总是想说明课前预习是有效的,应该大力提倡;专家组却质疑预习的有效限度,认为预习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引起了笔者对课前预习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倩 《数学之友》2017,(20):25-25
数学源于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数学教学是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以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用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