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青蒿酸(1)与抗疟新药青蒿素(2)共存于植物青蒿中,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它的结构和立体化学已经确定,并被用作合成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原料。本文报道以R-(+)-香草醛(3)为原料合成1。  相似文献   

2.
我们不久前报道由青蒿酸的11R(-)-双氢甲酯3通过2的光化反应合成了青蒿素(1),本文报道以10R(+)-香草醛4为原料合成3的结果,从而实现了青蒿素的立体控制性的全合成.  相似文献   

3.
以[15-^3H]青蒿酸为前体用青蒿匀聚浆体进行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生物合成.实验结果表明, 在青蒿植物由MVA生物合成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途径中, 青蒿酸是关键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4.
旋光色散(ORD)和圆二色散(CD)已是研究立体化学的可靠工具.本文报道用CD对以青蒿素降解物为原料合成的化合物1、2、3、4及以青蒿酸为原料合成的化合物5、6、7(它们都是倍半萜α-亚甲基-γ-内酯类化合物)的B环和C环的稠合方式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5.
中药青蒿的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烯炔、香豆素、黄酮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等已有文献报道,其中青蒿酸(1)可能是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前体。从青蒿提取青蒿酸后,在母液中我们分离到1lR-(-)-双氢青蒿酸(2),它可能是青蒿酸转化为青蒿素的一个中间体。本文主要报告它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从青蒿中提取青蒿酸已有报道,我们改用碱提取法,较简便地分离得到青蒿酸。青蒿酸的结晶原母液用重氮甲烷甲酯化,产物用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得青蒿酸甲酯(3)及另一组  相似文献   

6.
青蒿亦称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植物,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疟疾。据报道,该植物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烯炔和倍半萜内酯。倍半萜内酯有青蒿素、青蒿甲素、青蒿乙素及青蒿丙素(脱氧青蒿素)。此外,还有青蒿酸、香豆素及黄酮等。我们由山东七、八月所产青蒿提取物中分到青蒿素、青蒿甲素、青蒿乙素、青蒿丙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从青蒿素经六步反应转化成异氢化青蒿酸。青蒿素经酸处理得失碳倍半萜内酯3,3经硷水解再酯化生成α,β-不饱和酮酯5,然后由Wittig反应得共轭双烯酯6,用RaneyNi(W_2)催化氢化生成异氢化青蒿酸酯7,最后经硷水解得到异氢化青蒿酸8。  相似文献   

8.
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除了分得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外,还分得多种倍半萜化合物如青蒿甲素、青蒿丙素、青蒿酸、青蒿醇、青蒿酸甲酯、青蒿内酯V、青蒿内酯VI.我们从青蒿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溶解部位,经硅胶柱层析,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一个微量倍半萜内酯——青蒿内酯(artemisilactone).该化合物曾在青蒿酸结构测定时,由青蒿酸经过氧化氢氧化制得,但结构及立体结构未阐明,本文报道其立体结构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前文中曾报道了在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 L.)体内以3,5-二羟基-3-甲基戊酸(MVA)为初始前体生物合成青蒿酸(1).本文报道以1为前体用青蒿匀浆体系进行青蒿素(2)和青蒿素B(3)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以青蒿酸(2)为原料合成了一些含羟基的青蒿倍半萜内酯差向异构体9与10、11与12、13与14。其中9已从青蒿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一个经过六步把猪胆酸甲酯转化成3,7-双酮-5β-胆烷酸甲酯的方法,总得率38%, 后者可用已知方法还原成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12.
α-溴代-叔丁基甲基酮和3-取代2,2-二甲基环丙烷羧基氯化物与亚磷酸酯反应,生成膦酸酯,并描述了膦酸酯的溴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Ba,Pb)TiO~3的水热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明MEI  李理  徐如人 《化学学报》1996,54(12):1181-1185
以醋酸钡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四方结构BaTiO~3和纯钙钛矿结构PbTiO~3, 以及固溶体(Ba, Pb)TiO~3。与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比较, 醋酸根离子更有利于BaTiO~3晶粒的增大。以活性的钛酸四丁酯作为钛源, 200℃-240℃的碱液中, 即会有四方相BaTiO~3的形成, 高填充度也能促进四方相BaTiO~3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合成白三烯A4的关键中间体, 本文试验了若干7-手性中心-6,5-双键庚酸衍生物的不对称环氧化方法, 发现从D-甘油醛得的顺式烯化合物可选择性地羟内酯化, 游离羟基甲磺酰化后甲醇纳处理可得所需的5S, 6R氧桥, 水解, 过碘酸钠断键后即可顺利得到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梁晓天  李河水 《化学学报》1983,41(5):475-478
4-喹诺酮-2-羧酸甲酯衍生物的制备,一般是用苯胺衍生物与丁炔二酸二甲酯反应,生成α-(取代苯胺基)丁烯二酸二甲酯(1),继之在二苯醚中约260℃加热环合而获得。我们用间氨基苯酚与丁炔二酸二甲酯在甲醇中反应,所得黄色固体经鉴定为7-羟基-4-喹诺酮-2-羧酸甲酯(2);除去固体后的滤液在甲醇-盐酸中回流还能生成2。若用间苯二胺与丁炔二酸二甲酯反应,则生成7-氨基-4-喹诺酮-2-羧酸甲酯(3)(产率20%)和N,N′-二(1,2-双-甲氧羰基乙烯基)间苯二胺(4)(产率4.8%)。这样就不需要再在二苯醚中进行环合。2与3的易于制备,显示氨基和羟基的活化作用。2和3在室温分别与醋酐-吡啶反应,可得乙酰化物5和6.2和3在二甲基甲酰胺中与乙氧草酰氯(ethyloxalyl chloride)反应,可分别生成化合物7和8。  相似文献   

16.
17.
用嗜热菌酶酶促合成了一系列含门冬氨酸、谷氨酸的肽. 实验证明, 缩合反应中羧基组份中的门冬氨酸β-羧基或谷氨酸γ-羧基毋需保护. 同时也研究了邻近氨基酸残基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报道利用丙二酸亚异丙酯钠盐与γ-丁内酯类化合物反应,制备β-酮酯类衍生物。以(S)-(+)-谷氨酸为起始物经重氮化、环合,加成开环及酯化等反应,成功地合成了(S)-(+)-6,7-丙酮缩二醇-3-酮-庚酸乙酯。化合物(1)、(5)、(6)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合成α 酮酸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简便的合成α-酮酸(4)的新方法. 用三氟乙酸酐在4-N,N-二甲基氨基吡啶催化下在二氯乙烷溶剂中和易于制得的2,3-二(三甲基硅氧基)羧酸三甲基硅酯(1)反应生成2,3-二(三氟乙酰羧酸三甲硅酯(2).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吡啶生成2-三氟乙酰氧基-2-烯酸(3). 分别用氢氧化钾水溶液和盐酸处理3得产物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