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子交联聚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氯乙烯/丙烯酸悬浮共聚合成了不同羧基含量的PVC树脂,采用溶液反应和熔融加工法制备离子交联PV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羧基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用金属离子中和能形成部分络合结构;用Ca2+、Mg2+离子络合的羧基含量较高的VC/AA共聚物存在离子对聚集态结构;离子对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增塑剂浓度影响离子聚集相的比例和稳定性,离子聚集具有热可逆性;离子交联使PVC的Tg、熔体粘度和回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46种增塑剂在聚氯乙烯(PVC)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含量及其在水、3%乙酸、10%乙醇和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食品包装材料、水质模拟物和橄榄油中增塑剂分别采用溶解-沉淀法、正己烷液-液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提取。采用GC-MS法,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对46种增塑剂进行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各种增塑剂在0.1~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0~0.9999,各组分检出限均在0.005~0.05 mg/kg之间。在2种食品模拟物中,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46种增塑剂的加标回收率在69.51%~107.21%之间,精密度(RSD, n=6)为3.53%~18.95%。该方法可满足PVC食品接触制品及4种不同性质的食品模拟物中多种类增塑剂的快速筛查和准确定性、定量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活性剂蒽醌-2-磺酸钠盐(AQS)辅助化学氧化原位聚合法制备PPy纳米纤维材料,考察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基体种类及有无表面活性剂对PPy纳米纤维材料微观形貌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4h、搅拌速率为200r/min时,以PET无纺布为基体在表面活性剂AQS调控下可制备微观形貌及电导率综合性能最佳的PPy纳米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成型过程中镍制模具和PVC材料的非稳态温度场,进而得到了PVC材料结构参数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规律,再由结构-性能关系获得了PVC材料的溶胶黏度及其演变特点,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增塑剂对PVC材料物理凝胶化转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阻不同,靠近模具壁的PVC溶胶升温速率较大,首先发生凝胶化转变;加热过程中,PVC材料的黏度首先降低至最小值,凝胶化转变开始后,PVC树脂和增塑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材料黏度迅速升高;不同增塑剂对材料结构参数和溶胶黏度的演变规律有着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型PVC膜涂丝诺氟沙星选择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良好的新型PVC膜涂丝诺氟沙星选择电极 ,该电极是以Ag/AgCl丝为基体 ,在其表面先涂一层含Cl-的脲醛树脂 ,然后再涂一层含硅钨酸 -诺氟沙星离子缔合物的PVC膜。采用正交设计法 ,研究了离子缔合物的种类、活性物在膜中的含量及增塑剂3因素对电极的影响。电极的线性范围为7.9×10 -5~1.0×10 -2mol·L -1 ,检出限为2.5×10 -5mol·L -1,斜率为35.7mV/decade(30℃) ,可直接用于诺氟沙星胶囊的含量测定 ,回收率为99 %~102 % ,结果与中国药典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最近Jones等曾报导聚氧乙烯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钡离子的络合剂所制备的选择性电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响应,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采用钡离子-聚氧乙烯壬基苯醚-四苯硼酸根生成的络合物为电极活性物,制备了PVC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电极,研究了它对Ba~(2+)、四苯硼酸根(TPB~-)、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7.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通用树脂,但其脆性大、热稳定性差、加工性能不佳等,需要进行改性。通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对PVC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可得到高性能的PVC复合材料。共混改性为PVC增韧改性的最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8.
环境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战峰  冯玉军 《化学进展》2009,21(6):1164-1170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可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囊泡、液晶等多种有序结构。这些有序自组装结构在催化化学、材料制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控制和改变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方式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对外界环境的调控来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表面张力、聚集形式等研究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以外界环境变化对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方式的影响为基础,介绍了可对环境刺激产生响应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性能及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它们的结构与环境刺激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AB-8型大孔树脂是弱极性苯乙烯共聚体,可制成负载萃取剂的浸渍树脂,用于贵金属的提取和分离。萃取剂负载量的大小对树脂的吸附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为提高AB-8型大孔树脂对萃取剂的负载量,本文首先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以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对AB-8大孔树脂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以浸渍方法制备分别负载萃取剂TBP(磷酸三丁酯)、P_(507)[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TOA(三辛胺)的浸渍树脂,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萃取剂负载量的影响。通过动态吸附和脱附实验,研究了改性P507浸渍树脂对Ga~(3+)与Al~(3+)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SDS对TBP的负载量基本无影响,TX-10和CTAB均使TBP的负载量明显减小。SDS、TX-10、CTAB均可提高P507和TOA的负载量,其中,CTAB使P_(507)的负载量提高最多。改性P_(507)浸渍树脂对Ga~(3+)的平衡吸附量为26.3mg/g,比未改性时的平衡吸附量提高了5.47mg/g。CTAB改性的P507浸渍树脂可以使Ga~(3+)与Al~(3+)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以25,27-二(2-噻二唑基硫代乙氧基)-26,28-二羟基-5,11,17,23-四叔丁基杯[4]芳烃为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铅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电极膜中增塑剂种类及载体和离子定域体(KTpClPB)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最佳组成的膜电极对Pb2 有良好的灵敏度,在0.01~100mmol/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斜率为29.1mV/decade,检测下限为6.4μmol/L,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大多数过渡金属离子不干扰Pb的测定。该电极可在低于2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水溶液中使用,可作为准确滴定Pb2 的电位滴定指示电极,并能用于实际样品中Pb含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