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捍卫  胡岳华  黄可龙 《电化学》2002,8(2):202-206
本文研究了腐蚀介质氨水、成膜剂铁氰化钾及磨粒γ_Al2 O3 浓度、抛光压力和抛光转速对铜化学_机械抛光速率的影响 .解释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 .实验表明了在一定范围内抛光速率与抛光压力及抛光转速呈线性关系 ,组分浓度对抛光速率的影响为非线性关系 ,Preston系数Kp是变量 .最大抛光速率的化学_机械抛光液的配方为 :4 %K3Fe(CN) 6 + 1 %NH3·H2 O + 2 5%γ -Al2 O3,Kp=0 .0 2 3 83 ;工艺条件为 :3 0 0r/min、80kpa .最佳抛光效果为 :Ra=50nm ,Rmax=4 0 0nm  相似文献   

2.
中性介质中铜缓蚀剂的成膜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光电化学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联用(PECQCM)技术对中性介质铜缓蚀剂成膜过程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Na2SO4溶液中钝化型缓蚀剂Na2OrO4对Cu成膜生长有抛物线规律,而由于Cl-的影响,在中性NaCl溶液中,该缓蚀剂膜生长曲线为折线型.沉淀型缓蚀剂Na2SiO3在Na2SO4溶液中的铜晶振电极上不成膜,而在NaCl溶液中可成膜.  相似文献   

3.
马利  严俊  甘孟瑜  仇伟  罗来正  李建凤 《化学学报》2008,66(16):1898-1902
在恒定磁场(0.6 T)条件下,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 在乳液体系中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PAn). 借助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实时监测苯胺(An)在金电极表面聚合成膜过程, 探讨了磁场、APS浓度、DBSA浓度及反应温度对DBSA掺杂聚苯胺聚合成膜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PAn在金电极表面的成膜速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由反应物浓度与PAn成膜速率的关系, 得出相应的动力学反应级数; 由PAn膜的增长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得到成膜过程的活化能为41.08 kJ/mol. 考察了PAn聚合过程的UV-Vis光谱, 并与QCM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在相同时间内, 磁场环境下合成的PAn的吸收强度大于无磁环境下合成的PAn.  相似文献   

4.
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液相法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包覆氧化硅纳米膜的过程,提出包覆过程是溶胶凝胶机制,研究了表面成膜的动力学方程,考察了成膜剂浓度和成膜过程中温度对成膜速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氧化硅膜形成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正、叔十二烷基硫醇在铜表面上的自组装及混合自组装成膜情况,并利用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电化学方法测试了正、叔十二烷基硫醇在铜表面上自组装膜及混合自组装膜对铜的耐腐蚀性,考察了正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膜质量与正十二烷基硫醇溶液的浓度及组装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混合自组装膜的质量及其对铜的耐腐蚀性比仅组装正或叔十二烷基硫醇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还原去除水中溴酸盐的研究表明,与石墨、碳纸及泡沫镍电极相比,泡沫铜电极对溴酸盐的去除效率较高.溴酸盐电化学还原速率随阴极电势降低先升高后降低.低pH条件下,溴酸盐电还原速率较高.初始溴酸盐浓度在50~350μg/L范围内,当阴极电势高于-1.5 V时,溴酸盐电还原过程受电子转移和溴酸盐扩散共同控制;当阴极电势小于-1.5 V时,溴酸盐的还原过程控速步骤主要是浓度扩散.溶解性有机物对溴酸盐电还原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电化学体系中,溴酸盐几乎彻底被还原为等量溴离子,溶液pH略有上升.自来水中溴酸盐的还原速率略低于去离子水.通过XPS分析了电化学还原反应前后泡沫铜电极上的Cu和O价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几种稀土盐封闭的铝阳极氧化试样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铝硫酸阳极氧化膜的抗污染和防腐蚀性能,分别采用环境友好的铈盐、钇盐和镧盐溶液对阳极氧化膜进行了封闭处理。采用动电位极化法比较了不同稀土盐封闭的铝阳极氧化试样在弱酸性NaCl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对封闭试样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腐蚀介质的侵蚀及强电化学极化条件下,铈盐和镧盐封闭的阳极氧化膜对铝基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钇盐封闭膜的保护作用则较差。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稀土盐封闭过程中封闭产物的析出倾向及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膜的表征及组装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导了4-正辛基-4′-(3-巯基丙氧基)偶氮苯(简称C8AzoC3)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MonolnyersSAMs)的表征及其自组装成膜动力学,接触角滴定、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的实验结果表明,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有序的流水性单分子膜,并且在电极上没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通过控制组装时间,考察了偶氮苯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动力学过程,从接触角和电化学数据得到组装过程的速率常数kad为(1.2±0.2)×103mol-1·dm3·s-1;依据不同组装时间形成的自组装膜的特征循环伏安行为,提出了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孙元喜  冶保献 《分析化学》1998,26(2):166-169
研究了中性红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对膜内电荷传输过程和电化学特性分别用循环伏安技术和电位阶跃暂态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膜对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催化电流与底物浓度在很宽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水溶液中电化学反应制备大面积聚吡咯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锈钢为电极,在吡咯水溶液中,经电化学聚合制备了大面积的聚吡咯薄膜。研究了反应电流密度、反应温度、对阴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成膜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可得到电导率为120Scm~(-1)、抗拉强度46MPA、模量为1.75GPA的聚吡咯膜。  相似文献   

11.
许博  朱果逸  张文艳 《分析化学》2000,28(9):1129-1132
应用循环伏安研究水相中2-巯基苯并咪唑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考察了pH值、浓度等的影响,并应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天平(EQCM)监测了此氧化成膜的过程。结果表明此反应为一电子过程。结合表面光电子能谱(XPS)对此氧化膜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恒电位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成功制备了聚邻苯二胺修饰玻碳电极,该修饰电极对H2O2有显著的电催化还原特性.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聚邻苯二胺膜的形态结构,考察了影响膜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特性的因素,发现在弱酸条件下制备的膜电极才对H2O2电还原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制备条件:成膜电位0.75 V,成膜时间50 min,成膜液中单体最佳浓度大于6.0 mmol·L-1.低扫描速率下,膜电极反应受吸附控制,表现出薄层电化学的特性;高扫描速率下,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对H2O2响应的线性回归方程:在5.88×10-2 ~ 23.5 mmol·L-1,△Ip(μA)=0.435 0.494cH2O2(mmol·L-1) (r=0.997 5,n=18);在25.3 ~ 48.4 mmol·L-1,△Ip(μA)=9.36 0.894cH2O2(mmol·L-1) (r=0.999 4,n=1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Recombinant human-like collagen,RHLC Ⅱ)在CM52树脂上的动力学行为,考察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简单线性推动力模型(液膜扩散控制时)和均相扩散模型(颗粒扩散控制时)研究RHLC Ⅱ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确定离子交换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并计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速率控制机理受转速和料液初始浓度的影响,在转速和料液初始浓度较低时,为液膜扩散控制(Film Diffusion Control,FDC);反之,则为颗粒扩散控制(Particle Diffusion Control,PDC);(2)以简单线性推动力模型拟合液膜扩散控制时的动力学数据,其线性关系良好,模型准确度较高;对于颗粒扩散控制的吸附,则以均相扩散模型拟合,求出有效扩散系数,模型较好地描述了CM52对RHLC Ⅱ的PDC吸附.(3)对于FDC,温度越高,溶液浓度越大,搅拌转速越高,外扩散速度常数越大,吸附越快;对于PDC,温度升高,有效扩散系数增大,吸附加快,料液浓度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恒电位条件下制备聚苯胺PAn及其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恒电位条件下在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膜,研究了聚合条件如聚合电位,聚合介质,苯胺浓度等对聚苯胺膜化学性质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制备聚苯胺的最佳聚合方法和条件,并讨论了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和不同PH值条件下PAn膜的循环伏安行为,认为550mV出现的氧化还原峰与阴离子的掺杂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空纤维膜萃取分离混合稀土中的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空纤维膜逆流萃取,研究了伯胺N1923对Th4+和RE3+的萃取分离过程。测定了水相料液硫酸浓度、水相与油相流量对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对包头矿硫酸分解浸出液进行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结果表明,Th4+的传质系数受水相流量影响,与酸度及油相流量无关,总传质速率受水相临界层传质步骤控制。RE3+的传质系数不受水相流量影响,油相流量影响很小,但受硫酸浓度的影响,总传质速率受萃取反应速率控制。根据传质速率的不同,对包头矿硫酸浸出液进行萃取分离,在8h内Th4+可基本萃取完全,而RE3+及Fe3+基本不被萃取,故可在密封条件下分离钍。  相似文献   

16.
对液相一步法合成气制二甲醚过程在温度260~300℃,压力4MPa,尾气流速45L/h和搅拌速度1250rpm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催化剂浓度可以提高CO和H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但降低了二甲醚选择性和单位质量催比剂的二甲醚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流型恒界面池研究了(2-乙基已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AMP)从HCl介质中萃取镱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速率、温度、界面积、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萃取反应属扩散控制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化学反应同时发生在界面和体相。pH值、氯离子浓度、 HEHAMP浓度与萃取速率呈线性关系,表明了金属离子萃取过程为假一级可逆反应,并确定了反应速率方程,界面张力研究表明萃取过程生成了界面活性更高的金属络合物。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膜修饰电极对儿茶酚及对苯二酚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电化学条件下聚合生成的聚苯胺膜对儿茶酚及对苯二酚的催化氧化。实验分析了影响电催化的几个因素:聚合电位、膜厚、溶液酸度及底物浓度,同时分析和比较了聚苯胺膜对两种不同多酚类化合物的催化反应。提出电化学测试分析多酚类化合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化学沉积(OMCTD)形成铜膜常用的母体化合物是铜(Ⅱ)的β-二酮类配合.本文首次采用CW二氧化碳激光研究二(乙酰丙酮根)合铜(Ⅱ)[Cu相似文献   

20.
连志睿  金忠  秦启宗 《化学学报》1992,50(7):632-636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化学沉积(OMCTD)形成铜膜常用的母体化合物是铜(Ⅱ)的β-二酮类配合.本文首次采用CW二氧化碳激光研究二(乙酰丙酮根)合铜(Ⅱ)[Cu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