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磁性地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山二叠-三叠系剖面(31.1°N,119.7°E)包括晚二叠世长兴组和早三叠世青龙组,厚约60m,共采集古地磁样品111块。测量结果表明该剖面存在6个正、反极性带,它们都属于Illawarra混合极性间隔。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正极性带V底界以上1.2(2.7)m,实验证明,长兴组下段岩石中磁性矿物主要为针铁矿、赤铁矿和含钛磁铁矿;上段岩石中以含钛磁铁矿和磁铁矿为主,部分岩石也含较多的针铁矿。青龙组灰岩和泥灰岩中主要含磁铁矿和赤铁矿。根据磁性稳定样品结果,获得三叠纪初期古地磁极位于50.7°N,230.3°E,采样地区古纬度为12.3°N。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重庆市江津区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REE)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156件土壤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其稀土元素含量。采用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分析了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津区表层土壤中REE含量范围为99.06~222.28μg·g~(-1),平均值149.07μg·g~(-1),低于中国土壤REE背景值(163.86μg·g~(-1))。江津区表层土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δEu和δCe平均值分别为0.57和0.91,表现出明显的Eu负异常和微弱的Ce负异常。不同地质时代地层上覆表层土壤中REE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350.05),下白垩统窝头山组(K_(1w))和侏罗系(J)地层上覆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高于三叠系(T)地层。江津区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攀枝花青龙山昔格达组剖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在剖面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剖面中除Ba、Sr含量低于大陆上地壳外,其余元素含量均高于上地壳;w(Sr)/w(Cu)比值为1.81~4.50,δ(Ce)出现微弱负异常,反映整个剖面在沉积过程中,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w(Th)/w(U)比值偏高,且δ(Eu)显示中等程度负异常,反映剖面沉积环境总体偏还原性。样品中轻稀土富集,轻稀土含量与稀土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地层中稀土元素特征主要受控于轻稀土的活动性,判断剖面沉积物为陆源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讨论了各种二叠—三叠系界线定义的性质。在对牙形石和其它一些重要化石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为标准,在电子计算机上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了华南地区、四川广元上寺、广元猫儿塘、广元朝天、邻水华蓥、重庆合川、重庆凉风垭、陕西西乡、喜玛拉雅地区西藏聂拉木县、色龙几条重要剖面几种拟议中的界线的等时性问题,并从生物群的演化以及地理分布等方面,阐述了合理定义(Ophiceras层之底)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分子式为C_6H_8O的哪一个化合物与图E-11符合? 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三重峰)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5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解答]C_6H_8O含有三个双键当量。在~(13)C谱中找到一个羰基(δ198.65)以及一个C=C键(δ150.6及129.85)。还余下一个双键与三个次甲基(δ38.2,25.75及22.95)。总结起  相似文献   

6.
对扬子地块北缘贵池地层区从震旦系到三叠系沉积地层各种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全剖面稀土平均含量低于沉积岩的平均含量,但与地台区十分接近。按岩类平均,页岩稀土含量最高,砂岩及粉砂岩闪之,灰岩最低。不同时代地层稀土含量受岩性控制,以碳酸盐为主的奥陶系,三叠系地层和稀土含量最低,以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志留系,泥盆系地层最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早元古代白云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采自山西五台山地区滹沱群。平均采样间距8m,分析的样品总数484个。碳同位素结果表明:早元古代白云岩δ~(13)C值随时间有明显的变化,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与显生宙中白垩—第三系、二叠—三叠系等界线上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突变类似,在早元古代中也有碳同位素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测定裸大麦中α_、β_、δ_生育酚和α_、γ_、δ_生育三烯酚以及γ_生育酚 +β_生育三烯酚含量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国产YWG_SiO2 柱 (250mm×4mmID ,5μm) ,V 正己烷∶V 异丙醇=99∶1体系为流动相 ,流速为1.2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 ,激发波长290nm ,发射波长330nm,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样品的皂化工艺。  相似文献   

9.
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磁性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对松辽盆地白垩系24个钻井岩芯和泉头剖面,共2235块古地磁标本及样品测试结果,总结了松辽平原白垩系各岩组的极性特点,发现了存在于营城组、登娄库组、姚家组、嫩江组的反极性带,论证了这些反极性带的存在及其时代归属,编制了各钻井及白垩系综合极性柱,讨论了松辽盆地白垩系的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0.
四川武隆地区二叠—三叠系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武隆地区的p/T界线为一化石丰富、沉积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剖面。通过对岩石磁学的研究,鉴别出三叠系灰岩样品以磁铁矿为主,其中约70%为多畴磁铁矿。ChRM由单畴磁铁矿所携带。二叠系灰岩样品主要为单畴与超顺磁颗粒的磁铁矿,样品不同程度地遭受重磁化。然而,根据其退磁中NRM矢量变化的轨迹与极性有关,使确定绝大部分样品的极性成为可能。本文通过与国外剖面的对比,认为Illawarra反转起始于吴家坪阶上部,而Kiaman极性段中则存在着若干正向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