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珠状壳聚糖树脂进行胺基化改性,制备了胺基化珠状壳聚糖树脂,并用FTIR对胺基化珠状壳聚糖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该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进行吸附分离,探讨了其吸附条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等温式,也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本实验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5℃,茶汤溶液pH值5,吸附时间2h;最大吸附量达到486.0mg/g。  相似文献   

2.
改性壳聚糖树脂对利尿剂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琥珀酸酐、苯甲酸酐、聚乙烯亚胺和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改性 ,分别在其氨基上引入羧基、苯环、多氨基和季胺基 ,并利用红外谱图对于改性后的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应用相转移法制备了 4种改性壳聚糖的微球 ,实验研究了这 4种微球对 9种不同利尿剂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由于Lewis酸碱相互作用 ,引入羧基后的壳聚糖树脂对 3种碱性利尿剂的吸附量有了 15 %~ 36 %的提高 ,而引入多氨基的壳聚糖树脂对四种酸性利尿剂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 4 8 5 %~ 2 0 9% ;由于苯环和利尿剂的憎水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引入苯环后的壳聚糖树脂对所有的利尿剂的吸附量都有所提高 ,其幅度为 15 %~ 6 1% ;因为季胺基团和羧基之间发生的离子交换作用 ,引入季胺基后的树脂对具有羧基的利尿剂吸附量有显著的提高 ,尤其对布美它尼的吸附量提高了 2倍以上 .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季铵盐/滤纸复合膜对胆红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在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中引入季胺盐基团,提高其阳离子含量。将壳聚糖季铵盐涂在滤纸上,用戊二醛交联,制得壳聚糖季铵盐/滤纸复合膜,考察该复合膜的强度以及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滤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对胆红素的吸附在3h基本达到平衡,其吸附量远大于壳聚糖/滤纸复合膜;适当取代度及高交联度的复合膜吸附效果较好。复合膜对胆红素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血清白蛋白的加入使吸附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铜模板交联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壳聚糖对CuSO4、Cu(Ac)2、Cu(NO3)2和CuCl2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并以各种铜盐为模板合成了戊二醛交联树脂,考察该树脂了对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交联树脂对铜离子有较强的“记忆”功能,且以硫酸铜为模板的壳聚糖较其它盐的模板有更高的吸附量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铀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丝氨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再用戊二醛对改性壳聚糖进行交联,合成了丝氨酸改性壳聚糖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铀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去除率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树脂对铀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当铀浓度在80 μg/ml 时该树脂对铀的吸附在3h达到平衡,吸附量达55.87 mg/g,去除率达90%以上,重复性能良好,是较好的吸附废水中铀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邻氨基苯酚改性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制备了一种邻氨基酚改性壳聚糖树脂,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结构,研究了该树脂对金属离子Cu^2 、Pb^2 、Ca^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壳聚糖树脂为蜂窝状多孔微球树脂,平均戏约250μm,不溶于水、酸、碱,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在pH=4时,2h基本达到平衡,对金属离子Cu^2 、Pb^2 、Ca^2 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95mmol/g、1.95mmol/g、1.32mmol/g。  相似文献   

7.
用苯甲醛保护胺基后,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引入到大孔壳聚糖微球上,合成了亲水性的多孔球状吸附树脂(CTS-AMT)。 对比研究了CTS-AMT和母体微球(CTS)对Zn2+、Cu2+、Cd2+、Pb2+、Ag+和Hg2+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pH=5.0,T=298.15 K时,CTS-AMT树脂对上述金属离子的吸附在1.5 h内基本达到平衡,对金属离子Hg2+、Ag+和Pb2+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54、2.31和1.71 mmol/g。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该树脂对Hg2+的吸附过程符合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壳聚糖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壳聚糖(CM-CTS)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条件对CM-CTS吸附胆红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和体系温度的升高.最大吸附率和吸附速率均相应增加:在接近人体血液pH值的条件下,CM-CTS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较佳:人血清白蛋白和离子强度的增加对CM—CTS吸附胆红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化法研究壳聚糖树脂与游离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电化实验技术,跟踪观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讨论了酸和甲醇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一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过程是遵循单分子层机制进行的,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吸附质浓度和外加甲醇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剂一吸附质相互作用能(U)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保护氨基的壳聚糖微球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得到不溶于酸的吸附剂,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羧甲基壳聚糖树脂,并用FT-IR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其吸附Pb^2 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h内有最快的吸附速率,吸附受pH值影响。在pH=5时,对Pb^2 的吸附量为1.12mmol/g,比壳聚糖树脂提高了70%。  相似文献   

11.
胺基化PGMA交联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 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 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 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 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较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胺基化微球对胆红素具有强吸附作用, 吸附容量可达17.80 mg·g-1, 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 胺基化微球与胆红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 同时也存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 在pH 值为6 的介质中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最强, 胆红素吸附容量最高. 高离子强度不利于静电相互作用, 盐度增大使吸附容量减小. 温度升高有利于疏水相互作用而不利于氢键作用, 两种作用中占优势者主导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用己二胺改性的微球, 由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强化以及较长连接臂导致较小的空间位阻, 使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多乙烯多胺改性的微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对微球进行羟丙基氯化及氨基化,并偶联色素配体Cibacron Blue F3GA,得到一种新型染料亲和吸附剂.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目标蛋白,考察了该染料亲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发现其对BSA有较高的吸附量(95.2mg/g),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负载牛血清白蛋白的微球容易洗脱,洗脱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13.
Cu(Ⅱ)模板法合成交联壳聚糖缩合水杨醛螯合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峥  田兴乐 《应用化学》1999,16(3):79-81
壳聚糖可溶于酸性介质中并发生降解[1],因此,利用壳聚糖制备螯合树脂时,需进行改性,使之转变为不溶不熔的交联型树脂.但交联后的壳聚糖虽不溶于酸,其吸附能力却比交联前明显降低[2].模板合成法是制备具有一定“记忆”功能的高分子吸附螯合树脂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型交联甲壳糖吸附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天然甲壳素为原料合成了珠状高分子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在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中对非结合型胆红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甲壳糖吸附树脂对非结合型胆红素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然聚电解质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配合物膜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前荣  陈新  邵正中 《化学学报》2005,63(4):259-262
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电解质膜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配合物膜, 并对膜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 同时考察了不同配比的配合物膜对模型蛋白质溶菌酶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在碱性条件下(pH=9.2), 随着羧甲基壳聚糖含量的增加, 膜对溶菌酶的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强; 当羧甲基壳聚糖的含量为w=40%时, 膜的吸附性能较佳, 可达92 mg/g.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AH系列胺基修饰的超高交联树脂对水溶液中间苯二酚的静态吸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它们对间苯二酚的吸附容量明显高于母体交联树脂NDA-100和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AH系列树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不仅有范德华作用力,还存在着氢键等作用力.该类树脂对间苯二酚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属于以物理作用为主兼有弱化学作用的吸附过程.吸附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树脂胺基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染料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血清白蛋白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在人体内,HSA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1],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手术输血和危重病人补液,治疗创伤休克、烧伤、水肿和低白蛋白血症等,而且能增强人体抵抗能力,是迄今为止产量最大、临床用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