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超  张虎  张娟  杨金晶 《光谱实验室》2013,30(5):2548-2551
3-二乙胺基丙胺和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锌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在催化芳醛和硝基甲烷反应方面的性能,考察了溶剂、催化剂用量、三乙胺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催化剂的用量比为12mol%,锌金属配合物在三乙胺的辅助下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催化剂在经过5次使用后,依然能以高于70%的产率得到相应的β-硝基醇产物.  相似文献   

2.
刘超  张虎  杨金晶 《光谱实验室》2013,(6):3170-3173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甲基乙二胺配体铜金属配合物,通过熔点、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糠醛和硝基甲烷之间的Henry反应,研究了铜金属配合物催化合成2-硝基-1-(2-呋喃)乙醇的性能,并考察三乙胺、反应底物比例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乙胺的辅助下,糠醛和硝基甲烷摩尔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2mo1%时,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丙酸、乙酸、硝基苯为溶剂一步法合成了四-(二甲氨基苯基)卟啉(T(DMAP)P),并采用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合成了其与Zn2+,Mn2+,Tb3+三种离子的配合物,考察了溶剂种类、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卟啉与金属盐反应两者用量的最佳比例,在较温和条件下合成了卟啉金属配合物,避免了高温合成金属卟啉不稳定现象。利用元素分析,IR,UV-Vis等方法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考察了不同浓度及温度下卟啉配合物的电导率并计算了其摩尔电导率。实验结果发现,卟啉与铽离子配合物摩尔电导率远大于锌、锰配合物。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反应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光谱性能的差异。与四苯基卟啉相比,T(DMAP)P及其金属配合物UV-Vis光谱均发生红移,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稀土金属配合物{(μ-η5:η1):η1-2-[(2,4,6-Me3C6H2)NCH2]C4H3N]LnN(SiMe3)2}2[Ln=Y(1),Nd(2),Sm(3),Dy(4),Er(5)]催化3种末端炔烃与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反应,得到了3种相应的脒产物.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稀土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以THF为溶剂、温度为60℃、时间为6h、配合物3为催化剂、催化剂的摩尔用量比为3%的条件下,反应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稀土钐金属配合物[2-(2,4,6-Me3C6H2NCH)C4H3N]3Sm (THF)催化芳胺与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胍产物.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钐金属配合物催化芳胺与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反应的催化活性,探讨了温度、溶剂、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均以高于85%的产率得到了相应的胍产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5-(4-乙酰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Yb3 配合物.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及UV-VIS吸收光谱表征.配合物呈现七配位特征.在可见光的照射下,Yb3 配合物在950-1050nm范围内给出特征发射.配合物在强配位溶剂及非O-H溶剂如二甲基亚砜中的发射强度比在甲醇中的发射强度高近10倍,半衰期也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萘在硝酸/醋酸酐体系下选择性硝化,以发烟硝酸(95%)为硝化试剂,乙酸酐作为反应溶剂.最佳反应条件是:萘0.51g(4mmol)、乙酸酐(5.00mL)、催化剂CdZSM-50.10g、发烟硝酸o.27mL(6mmol),冰浴下搅拌反应,~硝化物回收率73.84%,1-硝基萘与2-硝基萘异构体的比值为3.93.目标产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2-(3’,4’-二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DPBA)和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与Zn(Ac)2通过水热反应,获得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DPBA)(bpp)。该配合物的一个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Zn(Ⅱ)离子,一个DPBA配体和一个bpp配体。Zn(Ⅱ)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及一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数为5。固态配合物在375nm处出现强的发射峰,来自于配体的π~*—π跃迁。与配体的荧光发射光谱比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蓝移,而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有大幅度增强。讨论了配合物在常见溶剂中和金属阳离子中的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小分子或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机小分子硝基苯和Fe~(3+)使配合物荧光猝灭,该Zn(Ⅱ)-配合物可用于硝基苯的检测以及水和乙醇体系中Fe~(3+)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高相对分子质量8-羟基喹啉锂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现了8-羟基喹啉锂配合物的高分子化,获得了一种能够溶解在普通的溶剂中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喹啉锂配合物的发光聚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1H-NMR、FTIR、UV、PL光谱、DSC、TGA、GPC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PL)光谱说明合成共聚物的发光来自于Liq基团,引入的可聚合的链段以及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链段,并没有影响发光波长的改变。亲核溶剂改变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分子结构,使共聚物光谱明显红移20n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四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6个系列18种四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 R=4-吡啶氧基、8-喹啉氧基、2-甲基-8-喹啉氧基;取代位置分别为:α位及β位;M=Ni(Ⅱ), Cu(Ⅱ), Zn(Ⅱ))的UV-Vis吸收光谱。探讨了中心金属、取代基种类及取代位置、溶剂对酞菁金属配合物UV-Vis吸收光谱中Q带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Q带λmax在680 nm左右;与相同中心金属无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669~671 nm)比较,标题配合物的Q带λmax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当取代基在α位时其种类对标题配合物Q带λmax的影响较在β位时显著,且相同取代基及中心金属的α位取代配合物的Q带λmax较β位取代配合物的红移更为明显;中心金属、溶剂对标题配合物的Q带λmax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