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b=c·cosB    B.b=a·tgBC.a=c·sinA D.a=b·ctgB2.在Rt△ABC中,∠C=90°,AC=3,BC=4,则cosA=( ).A.34  B.35  C.43  D.453.当锐角A>60°时,sinA的值( ).A.小于12      B.大于12C.小于32D.大于324.如果∠A为锐角,且cosA=35,那么( ).A.0°<∠A≤30°  B.30°<∠A≤45°C.45°<∠A≤60° D.60°<∠A≤90°5.已和α…  相似文献   

2.
A组一 .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 0分 )1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 2x ,3x ,1 0 ,则x的取值范围是 .2 .在Rt△ABC中 ,∠C =90°,a =6,c =1 0 ,则b =.3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为 4cm ,那么它底边上的高为cm .4.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是 3cm和 4cm ,则它的周长是 .5 .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1 0 0°,则另外两个角是.6.在△ABC中 ,若 12 (∠A +∠B) =45° ,则△ABC为三角形 .7.在△ABC中 ,∠A∶∠B∶∠C =2∶3∶4,则∠A =,∠B =,∠C =.8.若等边△ABC的边长为a ,则△ABC的面积S△ABC= .9.…  相似文献   

3.
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几何题 :△ABC内 ,∠BAC =6 0° ,∠ACB =40° ,P、Q分别在BC、CA上 ,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 :BQ +AQ =AB +BP .下面给出它的几种证法 .图 1证法 1 延长AB到D ,使BD =BP ,连结DP(如图 1 ) ,则∠D =∠BPD .∵ ∠ABC =1 80°-(∠BAC +∠ACB) =80° ,∴ ∠D =∠BPD=40° ,∴ ∠C =∠D .∵ ∠ 1 =∠ 2 , AP =AP ,∴ △ACP≌△ADP ,∴ AC =AD ,即AQ +CQ =AB +BD .又∵ ∠ 3=12 ∠ABC =…  相似文献   

4.
A组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在△ABC中,∠A∶∠B∶∠C=1∶2∶3,那么△ABC是三角形.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那么底边长的取值范围是.3.Rt△ABC的两锐角的平分线交成的角是.4.“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5.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等于30°,则另一个锐角x的取值范围是.6.在△ABC和△DEF中,AB=DE,∠A=∠D,欲使△ABC≌△DEF,则根据边角边公理还需;根据角边角公理还需;根据角角边公理还需.7.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8cm和13cm,那么它的周长为.8.在△ABC中,∠B=70°,AD是…  相似文献   

5.
60°角是图形中的特殊角 ,含 60°角的三角形往往有许多美妙的性质 .怎样利用 60°角的条件呢 ?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 60°角思维体操 .一利用 60°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图 1例 1 如图 1,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 ,∠A =60° ,∠B =90° ,AD =3 ,CD =2 .(1)求BC的长 ;(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第十四届江苏省竞赛题 )解 延长AB、DC交于点E .∵ ∠D =180° -∠ABC =180° -90° =90°,∠A = 60° ,∴ ∠E =3 0°,AE =2AD =6,DE =3 3 .∴ EC =3 3 -2 .∴ BC =12 EC =32 3 -1.(2 )在Rt△BCE中 ,B…  相似文献   

6.
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的一门学科,在处理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时,常要用到三角的有关知识来解决.1 三角函数性质的应用例1 (北京市高一数学竞赛,1993)在三棱锥ABCD中,∠DAB ∠BAC ∠DAC=90°,∠ADB=∠BDC=∠ADC=90°,若cos70°=0.3420.试证:二面角ABCD的度数大于70°.证 如图,设DB=a,DC=b,DA=x.图1 例1图   图2 例1展开图剪开DA,DB,DC展开在平面上,则∠D1AD2=90°,D1A=D2A=x,延长D1B,D2C交于K,则AD1KD2为正方形.BK=x-a,CK=x-b,BC=a2 b2,由…  相似文献   

7.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与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不同的是三角形的三条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而同学们在实际解题中常常淡忘了这一点 ,从而造成解题的漏解错误 .下面举例说图 1明 .例 1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5°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错解 如图 1,在△ABC中 ,AB =AC ,CD⊥AB于D ,∠ACD =45° ,则∠A =45° ,所以底角∠B =12 (180° -4 5°) =67.5°.图 2剖析与改正 本题符合条件的等腰△ABC有两种 :顶角∠A为锐角 ,高CD在△ABC内部 (如图1) ,…  相似文献   

8.
1 一个直角判别法在Rt△ABC中 ,若AD是斜边BC上的高 ,如图 1,则AD2 =BD·DC .这是直角三角形中我们熟知的一个基本定图 1理 ,也是比例中项作图的依据 .只要肯定垂足在边BC之内 ,其逆命题亦真 ,即有若△ABC中BC边上的高AD位于△ABC内 ,则∠A =90°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 3 6分 ,每小题 3分 )1 .-3的绝对值是 .2 .sin60° =.3 .函数 y =x -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分母有理化 :12 +3 =.5 .若实数a ,b分别满足a2 -5a +2 =0 ,b2 -5b+2 =0 ,则 ba +ab =.6.分解因式 :x3-4x =.7.若直线 y =2x +b过点 ( 2 ,1 ) ,则b =.8.如图 ,如果m∥n ,∠ 1 =40°,那么∠ 2 =.9.如图 ,△ABC中 ,AB =AC ;△DEF中 ,DE =DF .要使得△ABC∽△DEF ,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况 ) .1 0 .如图 ,A ,B是⊙O上两点 ,且∠…  相似文献   

10.
角平分线在几何题中经常出现 .熟悉角平分线的处理方法是解决与角平分线有关问题的关键 .本文仅以 2 0 0 2年两道竞赛题的多种证法为例 ,说明角平分线的运用技巧 .一、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图 1如图 1 ,△ABC中 ,∠A =6 0°,∠ACB的平分线CD和∠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G .求证 :GE =GD .( 2 0 0 2年重庆市初中数学决赛试卷B卷 )证明 连结AG .∵ 角平分线BE、CD交于G ,∴ AG是∠CAB的平分线 .又 ∠CAB =6 0°,∴∠ 3 =∠ 1 +∠ 2 =12 ( 1 80°-6 0°) =6 0°.∴ ∠DGE =1 2 0°.故 ∠CAB +∠DGE …  相似文献   

11.
题 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求证 :sinA sinB sinC >cosA cosB cosC .这是一道三角不等式 ,证明的方法比较多 ,下面给出二种几何证法 .图 1 证法 1图证 [方法 1] 设△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 ,O在△ABC内部 ) ,设其直径为 1,连结AO ,BO ,CO并延长交⊙O分别于D ,E ,F .顺次连结A ,F ,B ,D ,C ,E ,A .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 ,b ,c.∠BAC ,∠ABC ,∠ACB简记为∠A ,∠B ,∠C .∵∠A =∠BEC ,在Rt△BEC中 ,sin∠BEC =a ,cos…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学习中 ,对于某些数学题 ,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分析 ,就能想出多种解答方法 ,从而开阔我们的思路 ,提高学习兴趣 .例 1 已知 :如图 1,∠A =90° ,∠B =30°,∠C =2 0° ,求∠BDC的度数 ,有下面几种解法 ,供参考 .解法 1: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 0° ,得∠A +∠B +∠C +( 36 0°-∠BDC) =36 0° ,则  ∠BDC =∠A +∠B +∠C=90°+30°+2 0°=14 0°.解法 2 :延长CD交AB于E ,(如图 2 ) ,则∠CEB =∠A +∠C=90° +2 0°=110°.所以∠BDC =∠CEB +∠B上接第 35页 )     =110° +30° =14 0° .(想一…  相似文献   

13.
张宪铸 《数学通报》2003,(3):47-48,F003
20 0 3年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1 6 Rt△ABC中 ,AB =AC ,∠BAC=90°,D、E为BC边上的两点 ,△ADE的外接圆分别交边AB、AC于点P和Q ,且BP +CQ =PQ ,求∠DAE的度数 .(安徽省南陵县第二中学 金旗 2 42 40 0 )图 1引理 如图 1 ,梯形ABCD中 ,AD∥BC ,E、F分别为AB、CD上两点 ,且AE=BE ,EF=12 (AD +BC) ,则有EF ∥BC .(该引理较易证明 ,略 )解 如图 2 ,过P点作PF ⊥AB ,PF交BC于F点 ,取PQ的中点O ,连结OE ,PE .图 2因为AB =AC ,∠B…  相似文献   

14.
解斜三角形     
选择题1 .若三角形三边之长为① 3 ,5,7;②1 0 ,2 4,2 6;③ 2 1 ,2 5,2 8,则其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序号依次为(   )(A)① ,② ,③ .    (B)③ ,② ,① .(C)③ ,① ,② .    (D)② ,③ ,① .2 .在△ABC中 ,若cosBcosA=ab,则△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  (B)正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3 .在Rt△ABC中 ,斜边BC边长是其高AD的 4倍 ,则两锐角度数分别是 (   )(A) 3 0°,60° .    (B) 1 5° ,75°.(C) 2 0°,70°.    (D) 1 0°,80° .4…  相似文献   

15.
证明反三角恒等式的常用方法是三角法与复数法.然而有许多反三角恒等式蕴含丰富的几何直观,此时若能以数思形,数形结合,便可开辟解题新径.现举例如下,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例1 设0<x<1,求证:arcsin1-x21 x2 arccos2x1 x2 2arctg2x1-x2=π.证 构造Rt△ABC,使∠C=90°,AC=2x,BC=1-x2,则AB=1 x2,如图1所示.图1 例1图于是在Rt△ABC中,sinA=1-x21 x2,cosA=2x1 x2,tgB=2x1-x2.∴∠A=arcsin1-x21 x2,∠A=arccos2x1 x2,∠B=arctg2x1-x2.又2(∠…  相似文献   

16.
★高一年级一、选择题1 .已知△ABC中 ,若sinA >sinB ,则必有 (   ) .(A)A >B    (B)cosA >cosB(C)cosA <cosB (D)tanA >tanB或tanA <tanB2 .在△ABC中 ,∠A =60° ,AC =1 ,S△ABC =3 ,则a +b +csinA +sinB +sinC=(   ) .(A) 3 3  (B) 2 3 93   (C) 2 633   (D) 3 923 .已知△ABC中的三边为a ,b ,c,且a -b =C·cosB-C·cosA ,则△ABC为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几何恒等式有好多 ,不胜枚举 .今介绍如下一个几何恒等式 ,并给出它的应用 .定理 1 设△ABC的三边a、b、c上的高分别为ha、hb、hc,P为△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过P向三边作垂线段PD =ra,PE=rb,PF =rc,若设△ABC、△DEF的面积为△与△′ ,则有  4△△′ =rarbhahb rbrchbhc rcrahcha. ( 1)证明 如图 1,因为PD⊥BC ,PE ⊥CA ,PF ⊥AB ,故 ∠A ∠EPF =π ,∠B ∠FPD =π ,∠C ∠DPE =π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 =S△EPF S△FPD …  相似文献   

18.
所截是什么     
在学习立体几何时 ,免不了要画截面 ,判断截面形状 ,或者判断所截几何体形状 ,但有的同学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 ,马马虎虎看一遍题目 ,就自以为弄清已知条件了 ,然后匆忙写出结果或过程 ,从而导致“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的现象 ,试看以下两例 .1 截面是什么例 1 已知正三棱柱ABC -A1 B1 C1 的棱长都是3,求过边BC且与底面ABC成 6 0°角的截面的面积 .图 1 例 1错解图错解 :设BC的中点为E ,连结AE .在棱AA1 上取一点D ,使∠AED =6 0° .则在Rt△DAE中 ,DE= AEcos6 0°=33,  ∴S△BDC=932 .剖析 :在…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已知 :直三棱柱A1 B1 C1 -ABC ,AB =AC =AA1 且A1 B与AC1 所成的角为 6 0° ,则∠CAB的度数为 (   ) .(A) 30°  (B) 6 0°(C) 90°  (D) 4 5°一位高三教师找到我 ,说这道题用补形法补成正方体 ,很易解答 ,选 (C) ,但有的学生提出 :如图分别取A1 B1 ,A1 A ,A1 C1 ,AB之中点M、E、F、G .连接EG、EF ,则由题给条件易知∠GEF =6 0° ,若设AB =AC =AA1 =1,则EF =EG =22 ,∴GF= 22 ,但这样在Rt△GMF中直角边GM =A1 A =1就会大于斜边GF =22 .究竟错在哪里 …  相似文献   

20.
共边定理的条件是两直线相交 ,我们从反面想 :如果不相交呢 ?结果想出了共边三角形与平行线的关系 ,颇有成效 .共角定理的条件是两角相等或互补 ,那么 ,从反面想 ,如果既不相等又不互补呢 ?这种想法果然有道理 ,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共角不等式 如果∠ABC >∠A′B′C′ ,而且两角之和小于 1 80°,则有△ABC△A′B′C′>AB·BCA′B′·B′C′.图 1证明 记∠ABC=α ,∠A′B′C′=β.如图 1 ,作一个顶角为α -β的等腰三角形△PQR ,延长QR至S使∠RPS=β,则∠QPS =α,由共角定理可知△AB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