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恩君  程卯生  王克华  孙亚光 《化学学报》2006,64(21):2169-2172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H2O)2]•2DMSO单晶(qina为喹哪啶酸).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其分子结构为规则的八面体构型, qina以氮原子和羧酸根氧原子与Co2+离子配位, 两个水分子为轴向配位. 配合物之间富有配位水分子分别与DMSO的氧原子、qina中未与Co(II)配位的氧之间氢键作用. 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并可能以局部插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2.
高恩君  王克华  于影  尹洪喜  孙亚光 《化学学报》2007,65(16):1612-1616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DMSO)2]单晶, 其中, qina为喹哪啶酸根, DMSO为二甲基亚砜.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2个qina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Co(II)离子螯合配位, 2个DMSO以氧原子与Co(II)离子轴向配位, 形成规则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 分子之间存在π-π堆积弱相互作用. 该配合物可显著提高乙酸-1-萘酯的水解速率, 在配合物浓度和萘酯浓度各为1.0×10-4和3.0×10-5 mol•L-1条件下, 酯的水解速率提高460倍.  相似文献   

3.
高恩君  李浩洋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13):1225-1230
合成了配合物[Pd(L-tyr)2]•0.5H2O单晶(L-tyr为酪氨酸根).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空间群. L-tyr的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Pd(II)离子配位, 形成两个五元螯合环的平面结构. 配合物分子之间存在配位螯合环-配位螯合环的弱相互作用、苯酚环-苯酚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水分子与配体之间的氢键作用. 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为1017数量级, 表明配体与离子形成较强的配位共价键. 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CD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并以插入作用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4.
陈梓云  彭梦侠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91-2096
相同的水热反应条件下4-氨基-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abpt)、KSCN与钴盐(CoCl2·6H2O)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钴配合物:零维的单核配合物[CoSCN(abpt)] ()和二维的无机层状配合物K2[Co3(OH)2(SO4)3(H2O)2] (),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Cmc21空间群。在配合物中,abpt和SCN-配体都参与配位与Co(Ⅱ)离子形成了2个不同的单核单元,这些单核单元又通过S原子和N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中,abpt配体没有参与配位,而SCN-配体则被氧化成了SO42-离子并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了二维配位层状结构,相邻层之间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沿c轴方向有孔道的三维超分子网络,这些孔道里面填充着反离子K+。  相似文献   

5.
[Mn2(CHZ)4(H2O)2](PA)4·10H2O的制备和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苦味酸(PA,三硝基苯酚)锰与碳酰肼(CHZ, NH2NHCONHNH2)反应制备目标配合物的方法及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的结构式为[O,O′-μ-Mn2(CHZ)4(H2O2)](PA)4·10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 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0.8269(1) nm, b=1.2812(1) nm, c=1.5915(1) nm; α=109.58(1)°, β=95.19(1)°, γ=92.76(1)°, V=1.5765(2)nm3; Z=1, Dc=1.580 g·cm-3, μ(Mo Kα)=520 m-1。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557。该化合物为具有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以两个碳酰肼分子中羰基氧为桥原子将两个锰离子结合起来,与锰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碳酰肼分子第一、五氮原子,羰基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锰离子的配位数为七。若味酸根作为外界离子以库伦力和氢键与内界离子结合成配合物分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dpa)(H2O)4] ·(dpdo)·(H2O)}n (1)(H2dpa=2, 2′-联苯二酸, dpdo=N, N′-二氧化-4, 4′-联吡啶),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XRPD、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Co(Ⅱ)原子采取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于2个dpa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一个dpa2-配体桥联2个Co(Ⅱ)中心, 每一个Co(Ⅱ)原子与2个dpa2-配体配位进而形成了21螺旋链结构。借助溶剂水分子的连接作用, 螺旋链之间通过多种O-H…O氢键作用形成了2D网格, 通过dpdo和2D网格之间多种类型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定了室温下聚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7.
稀土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芳  陈亚芍 《化学学报》2007,65(8):667-672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钕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的结构. 钕配合物[Nd(o- NO2-C6H4COO)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18652(12) nm, b=1.24784(13) nm, c=1.29958(13) nm, α=64.220 (1)°, β=66.306 (1)°, γ=71.825 (1)°, V=1.5645 (3) nm3, Dc=2.167 mg/m3, Z=2, μ=3.415 mm-1, F(000)=986. 配合物中每个Nd(Ш)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根桥联, Nd(Ш)的配位数为8,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5个邻硝基苯甲酸羧酸根的6个氧原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配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 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配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沈娟  蒋琪英  钟国清  贾玉庆  郁开北 《化学学报》2007,65(16):1588-1592
合成了锑-镨与乙二胺四乙酸形成的新颖三维配合物[Sb24-(EDTA)2Pr(H2O)5]NO3•4H2O,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等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Pnn2; 晶胞参数: a=1.07031(2) nm, b=2.30805(4) nm, c=0.72343(2) nm, V=1.78711(7) nm3, Z=2, Dc=2.202 g/cm3, F(000)=1164, μ=2.955 mm-1, GOF=1.000, 最终偏离因子R1=0.0203, wR2=0.0545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中, 每个镨(III)离子的配位数为9, 与五个水分子中的五个氧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 形成三帽三角棱柱空间配位多面体. 锑(III)与EDTA离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配位, 在赤道平面上有一孤对电子. 同时讨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双四唑胺(H2bta)、NdCl3·6H2O、KOH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一维异核的Nd3+配合物[KNd(bta)2(H2O)6]·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m空间群。每个Nd3+与2个来自bta2-离子的4个氮原子和5个水分子形成了1个盖帽的四方双锥,通过bta2-和水分子桥联配体把Nd3+和K+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O-H…N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结果显示该配合物的水溶液在292和412 nm表现出双四唑胺的特征吸收峰和荧光发射特征峰。  相似文献   

10.
以二甲亚砜(DMSO)作配体与三价希土离子配位,选用四苯硼酸根BPh4-作为大阴离子,合成了一系列希土配合物[Ln(DMSO)7Cl][BPh42 (Ln=La、 Nd、 Sm、 Eu、 Gd、 Tb、 Dy、 Tm),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了[Eu(DMSO)7Cl][BPh42的晶体  相似文献   

11.
在常温下, 通过溶剂置换法制备了[Ni(qina)2(H2O)2]·2DMSO单晶, 其中qina-为喹哪啶酸根, DMSO为二甲亚砜.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C2/m空间群. 2个qina-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Ni(Ⅱ)离子反式螯合配位, 2个H2O分子则以氧原子与Ni(Ⅱ)离子轴向配位, 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该配合物能显著提高乙酸-1-萘酯的水解反应速率, 当配合物浓度为1.0×10-4 mol/L时, 在pH=8.44的乙酸-1-奈酯体系中, 酯的水解速率提高了365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但并未以六胺形式配位[Co(N)6]3+,而以六胺五配位形式形成[Co(N)6Cl]2+,这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以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吡啶为配体合成并培养了Co(nip)2(py)2(H2O)2的单晶. 对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和热重-微商热重分析. 该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 属于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1662(3) nm, b=1.7734(4) nm, c=0.6988(2) nm, β=102.46(4)°, V=1.4112(6) nm3, Z=2, Dc=1.585 Mg/m3, μ(Mo Kα)=0.688 mm-1. 所有晶体数据的R因子为: R1=0.1064, wR2=0.1270; 最终R因子[I>2σ(I)]为: R1=0.0467, wR2=0.1008.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 依靠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硝基氧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以及π-π堆积作用, 配合物分子被连成二维无限平面结构. 根据配合物的热分析结果, 配合物及热分析各阶段残渣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我们推测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4.
[Eu2(BA)6(bipy)2]的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标题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4162(3) nm,b=1.5377(5) (nm), c=2.6017(5) nm, β=103.56(3°), Z=4。标题配合物是双核分子,4个苯甲酸的羧基桥联两个中心Eu(Ⅲ)离子。它们又分别与1个苯甲酸的羧基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联吡啶分子的两个氮原子螯合配位,形成4,4′-双帽三角棱柱体。两个Eu(Ⅲ)离子的Eu-O和Eu-N平均键长不等。两个Eu(Ⅲ)离子的化学环境略有不同。在配合物的 7F05D0激发光谱里,580.17和580.31 nm处呈现两个锐峰,可以认为配合物具有两种Eu(Ⅲ)格位,选择激发配合物的 5D0能级,得到的 5D07F1,2发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有不同的化学环境,这与晶体结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3-aba)2]n·nH2O (1)和[Cd(3-aba)2]n (2)(3-aba=间氨基苯甲酸阴离子),对它们进行 了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配位聚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0.926 26(8) nm,b=1.600 73(15) nm,c=1.885 22(17) nm,β=90°,V=2.795 2(4) nm3,Z=4,μ=1.783 mm-1,Dc=1.690 g·cm-3,R1=0.027 9,wR2=0.064 8;配位聚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0.900 68(7) nm,b=0.452 03(4) nm,c=1.568 02(12) nm,β=106.075 0(10)°,V=0.613 43(9) nm3,Z=1,μ=1.799 mm-1,Dc=2.082 g·cm-3,R1=0.019 8,wR2=0.055 8。在配合物1中,配体分子以双齿配位模式与锌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2中,它以三齿配位模式与镉离子配位。2个配合物均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刘停  李旭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4):677-681
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PA)、CoSO4和4,4′-联吡啶为原料,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C13H10NO2)4(4,4′-bipy)2]n,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荧光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与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86 99(13) nm,b=1.136 23(13) nm,c=1.414 72(16) nm,α=71.886 0(10)°,β=76.374(2)°,γ=66.177 0(10)°,V=1.507 0(3) nm3,Dc=1.409 g·cm-3,Z=2,F(000)=662。最终GOF=1.028,最终偏离因子R1=0.043 7,wR2=0.079 4。中心Co(Ⅱ)离子分别与2个联吡啶N原子,4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其中1个NPA分子的羧基以螯合方式与Co(Ⅱ)金属原子配位,另2个NPA分子的羧基以桥联的方式与相邻的2个Co(Ⅱ)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双核Co簇的二级构筑单元。此双核Co簇通过4,4′-联吡啶分子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形成一维双链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以间硝基苯甲酸(m-nitrobenzoic acid)、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m-nitrobenzoic acid)2(phen)2]·(H2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中镉原子与2个phen的4个N原子和2个间硝基苯甲酸根的3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七配位的五角双锥结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用直接法培养了配合物[Co(H2O)6]·(Hnip)2·(H2nip)2·(DMA)2·(H2O)8(DMA=CH3NHCH3)的晶体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012(1)nm, b=1.1378(2) nm, c=1.6612(3) nm, α=84.92(3)º, β=85.19(3)º,γ=85.91(3)º。晶胞体积V=1.3128(5) nm3, Z=1, 理论密度Dc=1.573 g/cm3. 最终R因子[I>2σ(I)]为: R1=0.0279,wR2=0.0765; 所有衍射点的R因子为: R1=0.0327, wR2=0.0806.衍射结果表明,在晶体结构中两个Hnip分子,两个H2nip分子,两个DMA分子和八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连接到每个Co配位八面体中心上。对配合物进行了DSC和TG-DTG热分析,根据热分析结果推测得到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并且用Kissinger,Ozawa,积分法和微分法确定了最可能的动力学模型函数。  相似文献   

19.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2,2-联吡啶(C10H8N2, 简写bipy)与Eu(NO3)3•4H2O反应, 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0.5bipy•3H2O.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0.93392(16) nm, b=1.3100(2) nm, c=1.3895(2) nm, α=97.205(3)°, β=105.411(2)°, γ=106.364(2)°, V=15.35(2) nm3, Z=2, μ=2.118 mm-1, Dc=1.686 Mg/m3, F(000)=786, R=0.0116, wR=0.0507, GOF=0.995. 晶体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 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 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 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标题配合物M=1892.01,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 a=1.2975(3) nm, b=2.6591(9) nm, c=1.2118(3) nm, β=96.95(1)°, Z=2, Dc=1.577 g/cm3, T=293(2)K。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83。该配合物以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其中的桥联羧基形成了双核分子。该分子中羧基具有桥联双齿、桥联三齿和单齿三种配位模式,Eu-Eu之间的距离为0.4019(1) nm。在77K下测得配合物中Eu(Ⅲ)离子仅有一种格位。 5D07FJ(J=0~2)跃迁光谱说明Eu(Ⅲ)离子格位具有C2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