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中通常观察到铜表面析出光亮的银,较难观察到银晶体的形状。为了更清晰地观察银晶体析出的形态,采用实验探究法,以琼脂和水为介质,探究不同介质、温度、浓度下银析出的形态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在琼脂中银为树枝状,溶液中为团簇状,并且在溶液中随着温度升高或浓度降低,银单质分枝变多、变细长。结果可以用琼脂的三维网状结构和晶体的位错生长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邓振声 《化学教育》1987,8(2):43-43
在没有热过滤漏斗的情况下,为使过滤时溶液不析出晶体,可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减压过滤,加快过滤速度,便可解决这一问题。先将溶液小心地进行加热(不要煮沸),再用注射器进行减压过滤,过滤完毕,待滤液冷却后,即有晶体析出。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化学通报》1982年11期“化学简讯”栏发表了一篇短文“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的钠”。按这个报道,似乎Na~-离子是新近合成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J.L.Dye等于1973年已由金属钠溶于二环聚醚二胺(以C表示)的乙胺溶液(或四氢呋喃溶液)合成得到NaC~ Na~-晶体化合物。浓NaC~ Na~-乙胺溶液冷却析出金色结晶,具有金属光泽,但该晶体挤压成形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氨水扩散共沉淀法,在可溶纤维素的调控作用下制备得到了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在120℃下加热回流高浓度氯化钙溶液和纤维素,作为后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原料溶液。随后将磷酸二氢钠溶液加入到含有溶解纤维素和Ca2+离子原料溶液中,通过氨水扩散来提高溶液的pH值,从而引发羟基磷灰石从溶液中析出,反应一段时间后,收集析出样品。对照实验样品在不加纤维素条件下反应收集得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傅立叶变换红外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纤维素对HA晶体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合成了超薄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晶体,该晶体的合成可能是因为纤维素分子杂化到了HA的晶体中。  相似文献   

5.
1研究背景1.1教材知识Na2 CO3+H2O++CO2≡2NaHCO3[1]1.2经典习题题目:将二氧化碳通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析出晶体的原因有————.[2]答案:①反应消耗了水,导致了溶剂减少,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陶瓷学会晶体生长及晶体材料分会宣布 :中国第十二届晶体生长学术会 ( CCCG— 1 2 )将于2 0 0 0年 5月在上海市召开。会议议题包括 :晶体生长及探测新晶体的基本原理 ,由熔融物、溶液或加助熔剂的熔融物来生长晶体 ,采用蒸发的方法及在小容器中生长晶体 ;晶体的功能、性质、结构、缺陷、应用及加工 ,包括加工技术及设备等。欲知详情请与大会秘书处联系。E- mail:@sunm.shcnc.ac.cnhttp∥www.sic.ac.cn中国第十二届晶体生长学术会讯息@万家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单分散微球,并用蒸发自组装法在乳液气-液界面进行自上而下的层层组装,制得了厚度在450μm以上的三维有序胶体晶体。结果表明,影响胶体晶体有序性的关键因素是对蒸发速度的控制,促使胶体晶体规则排列的最主要作用力为溶液的毛细管力。在胶体晶体组装末期,随着溶剂量的减少,空间阻力逐渐增大,微球对流能力下降,造成胶体晶体的有序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潘国良 《化学教育》2016,37(21):72-74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析出“NaHCO3晶体”的外部因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实验温度”“试管内径”“二氧化碳的流速”,得出在课堂上析出NaHCO3晶体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耗时约5 min就能产生明显的白色浑浊。  相似文献   

9.
张连庆  麻英 《大学化学》2006,21(2):54-55
要测量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对于纯溶剂如图1(a)所示,凝固点是在一定时间内固定不变。但对于溶液,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晶体生成,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值。以前通常把回升到最高点的温度作为凝固点,由于这时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该凝固点也已不是原浓度的凝固点。由图1(b)可以看出,这时的凝固点比实际凝固点要低,以此数值计算出的ΔTf要大于真值,最后计算出的摩尔质量要小于真值。建议测出步冷曲线,按图1(…  相似文献   

10.
宋志贵 《化学教育》2009,30(6):65-66
通过实验探究了电解CuCl2溶液阴极析出物质的位置和析出物质的成分,对演示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用蒸发溶液法从磷酸溶液中生长出不同掺锰量的五磷酸铈晶体。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可获得优质的光学晶体。用电子顺磁共振确定晶体中锰离子为二价。CeP_5O_(14)-Mn(II)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明,Ce~(3+)-Mn~(2+)间存在着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2.
钴氰化钠与铁氰化钠结构类似,而其在固/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特性却并不显著. 使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构建了fL~pL体积的电化学微体系. 在微体系中溶剂蒸发,电解质则会浓缩结晶. 当电活性物质与支持电解质的晶格参数匹配时,二者可发生共结晶形成固体溶液. 本文采用该方法制得钴氰化钠/氯化钠固体溶液微晶体,结合微加工技术构建了固体电极/固体溶液界面,该钴氰化钠在固体溶液中即有很好的电子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蒸发溶液法从磷酸溶液中生长了KTbP_4O_(12)和一系列KLa_(1-x)TbxP_4O_(12)晶体。讨论了晶体生长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测定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和红外光谱,发现KTbP_4O_(12)晶体存在着α和β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计算了不同结构类型晶体的晶胞参数。 测定了晶体的荧光光谱,观察到在KLa_(1-x)Tb_xP_4O_(12)晶体中随着La~(3+)离子浓度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观察到KTbP_4O_(12)能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将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晶体发光或激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蒸发溶液法从磷酸溶液中生长了KTbP4O12和一系列KLa1-xTbxP4O12晶体。讨论了晶体生长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测定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和红外光谱,发现KTbP4O12晶体存在着α和β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计算了不同结构类型晶体的晶胞参数。 测定了晶体的荧光光谱,观察到在KLa1-xTbxP4O12晶体中随着La3+离子浓度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观察到KTbP4O12能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将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晶体发光或激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高聚物的双水相体系可用于纯化一些无机盐,获得高纯晶体。由于高聚物的存在会减小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可能析出晶体。本文采用自制的相平衡装置,测定了硫酸铯/聚乙二醇(PEG1000,4000,10000)双水相体系在298.15K时的等温平衡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1.讲到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七节作晶体样品时可作胆矾与明矾的晶体,为了得到较大而有规则的晶体。最好用较粗的头发栓好一块晶体浸在各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里,等晶体不能再长大的时候。把晶体拿出再将该溶液制成过饱和溶液,继而把已经长大的晶体放在里边,使晶体继续结晶,这样反复三、五次即可得到较大而有规则的晶体。  相似文献   

17.
仲钨酸铵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蒸发法与在蒸发法中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制备的仲钨酸铵产品,结果表明后者制备的晶形更完整、颗粒较粗,且是纯度更高的5水仲钨酸铵.对产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热重分析,并探讨了仲钨酸铵成核机制、动力学过程.最后讨论了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何预防汞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是造成汞污染的主要源泉。因此 ,在生产中如何减少或消除汞的污染是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汞易蒸发 ,为防止汞的蒸发 ,可在汞的表面上倒一层水。如果温度计等被打破或滴落少量汞 ,应即立撒上硫磺粉 ,使汞变成硫化汞 ,并把碎玻璃清除。制汞或使用汞的工厂中 ,应定期用碘熏蒸 ,生成碘化汞以消除汞患。红汞不宜与碘酒一起擦同一患处。两者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析出汞。鱼是餐桌上鲜美的菜肴 ,但值得人们警惕的是 ,鱼类对汞有很强的浓缩作用 ,如金鱼在每升含 0 0 0 0 3毫克的甲基汞溶液中 ,驯养 3 8天 ,鱼体的甲基汞浓度是溶液的 50 0倍。据…  相似文献   

19.
醋酸钠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但这种溶液并不很稳定,只要往醋酸钠过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小颗醋酸钠晶体,溶液中过剩的溶质就会立即析出。一、实验容器按下图用2—4毫米厚的有机玻璃板制作一个方槽。  相似文献   

20.
浓缩油田水中“镂空”形貌复盐的析出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翼山油田水室内蒸发过程中,在类光卤石复盐结晶段析出一种长针状“镂空”形貌的晶体。通过XRD、SEM、EDS等仪器分析,并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对该晶体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认其是组成为K(NH4)Mg2Cl6·12H2O的铵钾光卤石复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