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SO2-4/TiO2-SiO2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Arata等[1]首次报道无卤素型SO2-4/MxOy固体超强酸体系以来, 对该类催化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丁烷异构化、苯衍生物烷基化、链烷烃裂解和乙烯二聚等诸多酸催化的反应表现出极高的反应活性[2]. 最近, 我们把SO2-4/TiO2型固体超强酸应用于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反应, 研究发现TiO2光催化剂经H2SO4浸渍处理形成固体超强酸后,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并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抗湿性能[3];  相似文献   

2.
自从 Arata等 [1]首次报道无卤素型 SO2 - 4/Mx Oy 固体超强酸体系以来 ,对该类催化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丁烷异构化、苯衍生物烷基化、链烷烃裂解和乙烯二聚等诸多酸催化的反应表现出极高的反应活性 [2 ] .最近 ,我们把 SO2 - 4/Ti O2 型固体超强酸应用于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反应 ,研究发现 Ti O2 光催化剂经 H2 SO4 浸渍处理形成固体超强酸后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并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抗湿性能 [3] ;此外 ,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 Ti O2 中引入 Si O2 后 ,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固体超强酸因其特殊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特性及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许多重要的催化特性[1],某些经特殊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如ZrO2、TiO2、Fe 2O3等)负载SO24-后可以成为固体超强酸[2]..有关SO24-/ZrO2系列固体超强酸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较多[3,4a,5].夏勇德等[4b,6]报道用(NH4)2S2O8浸渍无定形Zr(OH)4可制备超强酸性和催化活性比SO24-/ZrO2更强的新型固体超强酸S2O28-/ZrO2.本文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制出新型固体超强酸S2O28-/ZrO2-Al2O3,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作探针,优选出高活性催化剂并成功地用于催化合成4种缩酮(醛)类化合物.它们经纯化处理后均可作为食用香料.  相似文献   

4.
固体强酸具有酸强度高 ,不腐蚀设备 ,不污染环境 ,与产物分离方便等特点 ,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业已发现固体强酸对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如烃类异构化、傅克酰基化、傅克烷基化、酯化、缩合、聚合、氧化等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可替代传统的浓 H2 SO4 及 Al Cl3、HF等高污染催化剂。在前文 [1]基础上 ,本文通过添加 Cr2 O3、Ce2 O3和 La2 O3对催化剂 S2 O2 - 8/Zr O2 - Al2 O3改进后制备出 S2 O2 - 8/Zr O2 -Al2 O3- M2 O3( M=Cr,Ce,La)系列固体强酸催化剂 ,用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转化率评价了催化活性 ,用 XRD、BET、流…  相似文献   

5.
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固体超强酸因其特殊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特性及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许多重要的催化特性 [1] ,某些经特殊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如 Zr O2 、Ti O2 、Fe2 O3 等 )负载 SO2 - 4后可以成为固体超强酸[2 ] .有关 SO2 - 4/ Zr O2 系列固体超强酸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较多[3 ,4 a,5] .夏勇德等[4 b,6 ] 报道用( NH4 ) 2 S2 O8浸渍无定形 Zr( OH) 4可制备超强酸性和催化活性比 SO2 - 4/ Zr O2 更强的新型固体超强酸 S2 O2 - 8/ Zr O2 .本文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 ,研制出新型固体超强酸 S2 O2 - 8/ Zr O2 -Al2 O3 ,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作探…  相似文献   

6.
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TiO2-Fe2O3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TiO2-Fe2O3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1],结果表明物质的量比n(Ti)∶n(Fe)=2∶1时催化剂活性最高,这与文献结果[2]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SO42-/ZrO2催化剂中同时引入适量的Pt和Al2O3,制备出了具有较高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的Pt-SO42-/ZrO2-Al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Al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红外(IR)光谱、程序升温还原(TPR)、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能够提高ZrO2的晶化温度,抑制硫的分解,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强硫氧键的结合,提高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增加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总量.当Al2O3含量(质量分数,w)为5.0%时,Pt-SO4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100 h内异戊烷收率可稳定在52.0%以上,选择性在98.2%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别沉淀-混合-浸渍法制备了稀土固体S2O82-/ZrO2-SiO2-Sm2O3催化剂.分别以乙酸丁酯和乳酸丁酯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采用IR,XRD,DTA/TGA,TEM,BET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文制得的催化剂属无定型、桥式结构为主的固体超强酸,且其稳定性及活性均比SO42-/ZrO2-SiO2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TiO2/S2O8^2—固体超强酸催化长叶烯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景士  周国斌等 《化学通报》2001,64(10):647-650
采用TiO2/S2O8^2-固体超强酸催化长叶烯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处理催化剂所用的(NH4)2S2O8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TiO2/S2O8^2-固体超强酸对长叶烯异构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主产物为异长叶烯,得率高达约96%。  相似文献   

10.
酸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无机酸,如H2SO4,H3PO4和对甲苯磺酸等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是存在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以及催化剂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固体酸具有酸性强、易分离、环境友好以及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好等特点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SO42--MxOy固体超强酸(如SO42--ZrO2,SO42--TiO2和SO42--SnO2等)因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相比SO42--MxOy,S2O82--MxOy具有更强的酸性和稳定性而成为研究的重点.如何克服固体超强酸本体的低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是固体超强酸研究的热点.超声吸附法可保证所制介孔固体酸活性组分均匀分散,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酸性位点.因此采用超声吸附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介孔固体酸S2O82--Fe2O3/SBA-15.相比S2O82--Fe2O3本体、B酸和文献报道催化剂,负载30%Fe2O3的S2O82--Fe2O3/SBA-15在环氧苯乙烷甲醇醇解的探针反应中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收率为100%.S2O82--Fe2O3纳米粒子的纳米效应和SBA-15介孔结构的协同作用使S2O82--Fe2O3/SBA-15具有高催化活性.相比S2O82--Fe2O3本体,采用超声分散技术制备的S2O82--Fe2O3/SBA-15固体超强酸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大的比表面和孔容,并且表面富含酸性位点.并且吡啶红外分析S2O82--Fe2O3/SBA-15表面富含L酸和B酸.环氧苯乙烷甲醇醇解探针反应表明,Fe2O3负载量为30%时,S2O82--Fe2O3/SBA-15的催化活性最高,优于S2O82--Fe2O3本体和已报道的布朗酸和路易斯酸等催化剂,将醇底物拓展(ROHs,R = C2H5-C4H9),S2O82--Fe2O3/SBA-15的催化活性也优于S2O82--Fe2O3本体.同时,S2O82--Fe2O3/SBA-15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连续使用七次,反应收率在84.1%以上.总之,具有高催化活性、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的S2O82--Fe2O3/SBA-15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Sm2O3改性对S2O2-8/ZrO2-S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硫酸促进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极强的酸性,制备简单,在酯化、烷基化、酰基化等有机反应中催化活性高,可重复使用,对设备腐蚀小,环境友好,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绿色催化材料,已成为固体超强酸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该类催化剂使用成本高、比表面小、含硫基团容易流失、稳定性差,阻碍了其在工业上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探索和改善其催化性能,近年来多组分氧化物的固体超强酸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与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O42-/Fe2O3-ZrO2-SiO2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乙酸/丁醉酯化反应。考察了以下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Fe/Zr比、Si含量、制备方法、预焙烧温度和焙烧温度等。催化剂采用如下条件制备: Si含量为2 %, Fe/Zr比为 0.25,共沉淀法, 773 K焙烧,此时酯收率及生成酯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3.26%和96.01%。 SO42可能是活性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伯胺N_(1923)硝酸盐(RNH_3NO_3)从硫代硫酸盐溶液中对Ag(I)的萃取。结果表明,Ag(I)同时以AgS_2O_3~-和Ag(S_2O_3)_2~(3-)两种形式萃入有机相。  相似文献   

14.
硫物种对负载型钯催化剂上氢吸附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负载型Pd/Al_2O_3催化剂上硫和钯的状态。以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方法研究了不同硫物种及不同气氛对催化剂氢吸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硫物种对氢吸附的影响按S_2~(2-)、S~(2-)、SO_4~(2-)的顺序减小, 且前两者的影响远比SO_4~(2-)的大。这与催化剂在H_2-O_2反应中的抗硫性评价结果一致。并用原子分子轨道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量热滴定法测定了1,4,7,10,13,16-六氧杂环十八烷(以下称18-冠-6)与KCl,KBr,KI, KClO_4,KNO_3,KBrO_3及K_2S_2O_3共八种钾盐在水溶液中, 25 ℃时的配位作用, 直接计算了配合物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实验结果表明, 18-冠-6与KNO_3,K_2S_2O_3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其稳定常数最高。讨论了阴离子对配位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亚硫酸氢钠作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aHSO3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0%~30%,NaHSO3与K2S2O8质量比为10∶1~14∶1,反应时间5h,可获得分子量为2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  相似文献   

17.
程备平  夏式均 《分析化学》1992,20(3):259-262
氯化甲基三烷基铵(CL-7402)萃淋树脂是胺类萃淋树脂,含7402为40%。本文报道了该树脂在中性偏碱性体系中对银元素的静态分布系数。讨论了温度、树脂用量,振摇时间对吸附银的影响。测定了树脂吸附银的饱和容量及树脂的含氮量,由此确定吸萃物的组成比,用红外光谱探讨了该萃淋树脂吸附银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定影废液中的银进行了吸附与富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李俊杰  杨谦  吴健  代正伟  徐志康 《化学通报》2006,69(10):781-784
利用无保护的糖内酯与甲基丙烯酸-2-氨乙基酯盐酸盐反应高效简便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直链糖,并用水相沉淀聚合的方法将其与丙烯腈进行了共聚合。考察了单体配比、聚合时间、引发剂浓度和总单体浓度对聚合行为的影响,红外、核磁用来表征聚合物,证明水相沉淀聚合是一种有效的聚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共沉淀法得到的Fe2O3-SiO2混合氧化物前驱物进行微波水热改性处理,经浸渍(NH4)2S2O8后再焙烧得S2O82-/Fe2O3-SiO2固体酸催化剂。用XRD、TEM、N2气吸附/脱附及化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用乙酸/丁醇酯化催化反应评估固体酸的催化性能,并与通常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引入SiO2会延迟Fe2O3晶体的形成与长大;对前驱物用250W的微波水热改性处理1.5h,制得的固体酸具有适中的比表面积、均匀的孔径分布,含硫量为6.02%,比表面积为37.1m2/g。该固体酸对乙酸丁醇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酯化反应3h,乙酸的转化率高达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