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甘油三酸酯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从向日葵、棉花、亚麻籽等植物中提取得到。基于甘油三酸酯制造高分子材料可通过许多方法,如缩合反应、自由基反应、阳离子聚合反应等。文章是"基于甘油三酸酯的高分子材料Ⅰ.聚酯和聚氨酯"的续篇,综述乙烯基聚合物等及复合材料、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来自天然植物油的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植物油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出于环境的考虑,已经用于代替燃料油制备各种聚合物,并已广泛用于肥皂、油漆、油墨、橡胶、制革、纺织、蜡烛、润滑油、合成树脂、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 植物油可来自大豆、花生、棕榈油、蓖麻等植物,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本文将讨论甘油三酸酯的结构和基于它的聚合物,以及不同天然植物油合成的聚合物,它们的性质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谢红卫  刘淑莹 《分析化学》1993,21(7):765-769
本文利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直接测定山核桃油中未经任何前处理的混合甘油三酸酯,能获得其分子量和碎片结构信息,在GC和GC/MS分析的基础上。根据FABMS测得的分子量可推导出甘油三酸酯的组成和不同甘油三酸酯的含量。FABMS定量结果和GC、GC/MS测定结果及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Pd催化交叉偶联形成P-C键的反应在药物、催化剂配体、阻燃剂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介绍了Pd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形成P-C键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法制备有机膦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为反应底物的磷亲核试剂包括亚磷酸二烷基酯、亚膦酸酯、次膦酸酯、氧化膦、伯或仲膦、三芳基膦、亚磷酸三烷基酯、膦-硅(锡)化合物和膦-硼烷复合物等,参与偶联反应的亲电试剂包括卤代烯烃、卤代芳烃、三氟甲磺酸烯基酯、三氟甲磺酸芳基酯、乙烯基硼酸酯等,并对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峥  姜振华 《化学进展》2022,34(7):1576-1589
在没有溶剂介质参与的高分子聚合反应中,高分子凝聚态的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作用关系变得更加直接。以熔融聚合、反应挤出、固相聚合为代表的高分子树脂无溶剂生产技术是集高分子树脂合成、材料加工制备及工程一体化的新兴科学与技术,是当代材料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领域,代表着高分子树脂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上述这三种典型的树脂工业合成技术及相应机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别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乳酸(PLA)的实际生产研究情况为例,展示三种生产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这三种无溶剂型高分子制备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高分子凝聚态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基本问题,为广大科研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酸化油甘油酯化反应降低酸值的反应过程,考察了温度、甘油与酸化油中游离脂肪酸物质的量比和单甘酯含量对反应的影响,发现甘油单甘酯能明显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对二元体系甘油三酯-甘油、油酸-甘油和单甘酯-甘油的液-液相平衡以及甘油-单甘酯-油酸三元体系液-液相平衡的分析结果表明,甘油单甘酯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甘油与脂肪酸的相互溶解。这较好地解释了甘油单甘酯在酸化油酯化反应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影响因素,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价,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当大豆油质量分数为9.63%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0%(k=2)。当中链甘油三酸酯质量分数为10.00%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k=2)。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对照品和样品溶液制备过程。该不确定度评定为实验过程的控制和测定结果的评估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保证该类药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自增强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自增强材料的研究陈鸣才,黄玉惠,赵树录,廖兵,林果,丛广民(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高分子共混物,自增强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具有良好的成纤性和透明性,但收缩...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四种分析方法对生活中常见可乐瓶所用的三种材料进行了剖析。实验表明,瓶盖材料为聚乙烯(PE),瓶身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商标材料为聚丙烯(PP),合理地解释了不同材料分类回收的现象。该实验加深了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认识,己多年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化和工程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是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核心、关键技术是高分子材料的同时增强、增韧,其中利用纳米无机刚性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是一条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由于无机纳米填料是亲水性的、表面能极高,有机高分子不能浸润填料或与填料表面相互作用弱,导致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基体中易于团聚而分散性差,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低下.利用硬酯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辐照接枝处理纳米粒子表面忙,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不饱和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高聚物单体,其与其他单体接枝共聚也可合成多功能化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综述了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等共轭烯酸缩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均相催化剂的固载化和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及开发,近年来受到人们的的重视。Neckers和Sket等曾将极易水解的AlCl_3和BF_3分别与聚苯乙烯反应制成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应用于缩醛、缩酮、酯化等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能。本文将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的Lewis酸四氯化钛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小球反应,制成了一种十分稳定的高分子载体Lewis酸催化剂,证明它对酯化、缩醛、缩酮等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可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由于它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无污染,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琥珀酸、富马酸、丁二醇为原料,用共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分子量聚 (琥珀酸丁二醇酯-共-富马酸丁二醇酯)。然后在催化剂四氧化锇和N-甲基吗啉- N-氧化物以及水存在下,使高分子主链中富马酸丁二醇酯共聚单元的碳碳不饱和双 键发生羟基化反应得到含有亲水性侧羟基的功能性聚酯。对上述合成的生物降解性 高分子运用核磁共振(NMR)、红外(FT-IR)、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与物理性 能表征。  相似文献   

14.
眼镜蛇蛇油中甘油三酸酯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gNO3-硅胶薄层板,氯仿+丙酮(20+1)为展开剂,将蛇油中甘油三酸酯分离为5个组分,并用同样的色谱固定相和石油醚-氯仿-丙酮溶剂系统进行制备性分离。用质谱法对甘油三酸酯进行分子一级水平的化学研究,确定了眼镜蛇蛇油中5个主要的甘油三酸酯成分的结构形式为:16∶0-18∶0-18∶0,16∶0-18∶0-18∶1,16∶0-18∶2-18∶1,18∶2-18∶2-18∶0,18∶2-18∶2-18∶1。  相似文献   

15.
微波加热以其省时、高效、清洁环保的显著优势而使微波辅助合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的传统合成反应时间长、耗能大。将微波辐射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可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能耗,已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综述了微波辅助合成技术在工程材料高分子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酸苄基酯以及在医用功能高分子、吸附功能高分子、导电功能高分子和光学功能高分子合成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波辅助合成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果胶酯酸是天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为部分甲酯化的以α-1,4苷键相互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不同甲酯化程度的低甲氧基果胶酯酸作为微丸制剂对药物的缓释效果,作为体内重金属的清除剂的活性等有较大的差异[1].鉴于果胶酯酸结构因素的制约,要获得不同甲酯化程度的低甲氧基果胶酯酸,若以酸催化脱酯则效果不大;而碱催化脱酯则由于特有的β-消除作用实际上很难控制[2,3].我们以较低甲酯化程度的果胶酯酸为原料,通过使用路易斯酸三氟化硼、无机强酸硫酸和盐酸进行控制的催化甲酯化作用.发现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获得15.3%~50%的不同甲酯化程度的低甲氧基果胶酯酸.  相似文献   

17.
Atherton与Todd等1945年就用亚磷酸二烷基酯在四氯化碳中与有机胺反应得到二烷基磷酰胺.我们曾成功地由二烷基亚磷(膦)酸在四氯化碳存在下与多种亲核试剂反应合成二烷基磷(膦)酸酯及其衍生物.实验表明二烷基亚膦酸的反应性和亚磷酸二烷基酯有很大差别,为进一步考察不同的三配位磷化合物在该反应中的反应性能,我们合成了己基亚膦酸单烷基酯并在四氯化碳中与各种亲核试剂进行氧化膦酰化反应,制得了相应的己基膦酸单酯衍生物,得率良好,为合成烷基膦酸单酯衍生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β-羟基酸酯脱水制备α,β-不饱和酸酯的方法中经常伴有β,γ-不饱和酸酯的生成.与此相反,烷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与脂族酮反应,生成纯的α,β-不饱和酸酯.后一反应的产物经核磁共振谱证明系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甲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经热裂可得反式丁烯二酸二甲酯和环丙烷1,2,3-三羧酸三甲酯.  相似文献   

19.
<正>聚原酸酯是一类具有酸敏感、表面溶蚀等特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在药物输送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自1970s以来,美国的Jorge Heller等人发展了四代结构单元均为环状原酸酯的聚原酸酯。其中,第四代聚原酸酯于2016年被FDA批准与格拉司琼组合成的缓释体系,用于缓解临床中由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然而,由于传统  相似文献   

20.
以二聚甘油为原料,经过酯交换及氨基脱保护反应合成了一种两端含氨基的环状原酸酯新单体。该单体与辛二酸/十二烷二酸活性酯缩聚得到两种新的疏水性聚原酸酯共聚物POEAd-1和POEAd-2,其数均分子量分别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为1.24×104及1.81×104,分散度(PDI)分别为1.59及1.93。热失重分析法证实POEAd-1和POEAd-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其起始降解温度分别可达198.5℃及202.5℃。溶血试验和MTT细胞毒性试验表明,POEAd-1和POEAd-2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缓控释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