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准确测定锆、钛及其共伴生有用有害杂质元素含量,采用稀释比1∶20的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混合熔剂,先将样品700℃预氧化7 min,再1 050℃熔融19 min制样,建立了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锆钛矿中SiO2、Al2O3、Fe2O3、CaO、MgO、MnO、TiO2、K2O、Na2O、P2O5、ZrO2等11种主次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标准样品加入光谱纯的方式配制锆钛矿的标准系列样品解决锆钛矿石标准样品不足的问题。结果表明,各组分的检出限在0.004%~0.13%,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在0.060%~2.6%。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测定值与传统方法测定值一致,并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的优点,解决了锆钛矿石前处理过程中锆钛易水解,分析周期长的问题,对综合评价锆钛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量锆存在对稀土元素的测定有干扰。因此含锆矿石中分离大量锆是准确测定稀土元素总量的关键。鉴于锆在硫酸介质中分配系数很低,据此,我们采用国产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交换介质、洗脱条件、稀土元素的分离、回收及矿石分析等进行了试验,从而拟订了含锆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锆量少于1毫克时,可用100毫升硫酸(2+98)洗脱,然后用100毫升1.2M盐酸洗脱钛、铁、铝等干扰元素;用200毫升3—4M盐酸洗脱稀土元素。锆含量高时,可在2—4%(V/V)硫酸介质中进行交换,以120毫升6%硫酸进行洗脱,能有效地分离高达100毫克锆及常量的钛、铁、铝及钍等干扰元素。再用80毫升1.2M盐酸洗脱残留的铝。最后以200毫升3M或4M盐酸洗脱稀土元素,然后分取适量试液用偶氮胂Ⅲ光度法或其它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按上述条件对相应元素进行洗脱,洗脱曲线形状较好。稀土元素从500微克至200毫克能定量回收。方法的精密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读光谱法,针对海洋结构用钢中的锆元素进行分析。实验利用标准物质,通过条件实验,建立海洋结构用钢中锆的工作曲线,确定海洋结构用钢中残余元素锆的分析方法。通过标准样品的结果验证以及待测试样的光谱分析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及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同时也拓宽了直读光谱仪的分析范围。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温多酸无锗损失的样品预处理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锆合金中锗。对仪器参数以及被测元素的谱线选择进行了讨论。在选定最佳条件下,铁和铬对锗的测定无影响,基体元素锆和合金元素锡对锗测定的影响可以分别采用基体匹配和与ICP-MS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对锆合金试样中锗含量进行多次测定,考察了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等,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11),回收率为97%~109%。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锆合金中锗以及其他主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电解铜和铜–铬、铜–锆中间合金为原材料,通过真空熔炼和热锻加工工艺,研制了铜–铬–锆合金光谱分析用标准物质。将样品分成4组,每组85块后,采用金相检验和光电直读光谱仪进行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分析。从样品中随机抽取15块进行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考察12个月,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内样品稳定性良好;标准物质样品经国内3家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并评定了定值结果的不确定。铜–铬–锆合金标准物质样品中Cr,Zr元素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15%~0.036%,0.019%~0.033%(k=2)。该标准物质达到了国家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有关铜–铬–锆合金产品中铬、锆元素的方法校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矿石中低含量锆的测定通常采用比色法,但是用比色法测定锆的各种显色剂的选择性并不高,如果经分离后再测定又嫌手续麻烦。过去曾有人提到过EDTA直接滴定微克量的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是对具体物料分析的报导却不多。还有的资料谈到采用三乙醇胺作掩蔽剂沉淀氢氧化锆可以使锆与大多数共存元素分离;不过后者指出所得的氢氧化锆呈聚合态,用硝酸溶解后须放置15小时以上才能自行解聚。此外,在硝酸介质中,用EDTA滴定锆难于排除铁(Ⅲ)的干扰,在其它方面也不及盐酸介质选择性好和使用方便。我们将合成溶液在三乙醇胺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沉淀氢氧化锆,采用盐酸溶解沉淀,制得的  相似文献   

7.
李鸯鸯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10):124-129
1789年,普鲁士分析化学家克拉普罗特提出黄锆石中含有一种新土质,并将其命名为“锆土”,锆元素假说正式形成。随后,锆的原子重量的测定以及锆元素在元素表中位置的确定,促进了锆元素假说的发展。1914年,荷兰工程师勒利和汉布格首次制得纯度较高的金属锆,这使得锆元素假说得以证实,锆元素概念正式形成。从1924年至2020年,锆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锆元素有了新认识,促使了现代锆元素概念的形成。锆元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元素的发现史,也是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的演进史。  相似文献   

8.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钛合金中锆元素的含量。采用盐酸-氢氟酸-硝酸溶解钛合金样品,选择357.247 nm为锆的分析谱线,通过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钛的干扰,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钛合金中锆的含量。锆的质量分数在0%~0.4%范围内与光谱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下限为0.2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1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0%~102.7%。该方法快速、准确,能够满足实际生产中钛合金样品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减压P350微色谱柱分离富集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_(350)微色谱柱分离富集锆的行为及影响柱效的因素。确定了分离锆的最佳条件,提出了P_(350)微色谱柱分离、邻氯苯基荧光酮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锆的方法,经标准矿样验证,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N36锆合金中微量钼和铅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样品溶解、基体效应干扰、谱线选择和观测方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确定最适合的仪器测定参数,包括等离子气流量、辅助气流量、雾化气流量和等离子体发生器功率.结果表明,锆基体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试验中采用基体匹配消除干扰,在试验设计优化的仪器测定参数下,使用N36锆合金样品对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进行验证,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低于5%,加标回收率为93%~104%.所建立的方法快捷、简便、准确,满足核用N36锆合金中微量钼和铅元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混合试剂熔融钨矿石样品,用酒石酸-盐酸体系酸化提取制备样品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上述7种元素的含量。选择硅、铁、铝、钛、钨、钼和锡的分析谱线分别为251.61,259.94,396.15,334.94,239.71,202.03,189.98nm。7种组分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对应元素的光谱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在0.000 24~0.063 mg·g-1之间。方法应用于钨矿石标准物质(GBW 07240,GBW07241)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在0.48%~5.1%之间。  相似文献   

12.
建立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二硼化锆中26种杂质元素含量的方法。根据二硼化锆的化学组成对杂质检测的影响,确定了各元素最佳分析线;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锆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影响来确定最佳锆基体浓度;通过萃取法分离硼元素,消除硼对杂质检测的干扰;采用基体匹配法、多谱拟和技术消除了锆基体的干扰。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各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与信号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n=1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101%。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二硼化锆中26种杂质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取样品0.600 0 g,加入10 mL水润湿后,用5 mL氢氟酸和5 mL硝酸溶解,用水定重至60.0 g。选择灵敏度高且干扰小的同位素,以标准加入法补偿基体效应制作工作曲线,在射频功率1 100 W,雾化气流量0.87 L·min^(-1)等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核级海绵锆及锆合金中16种杂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6种元素的检出限(3s)为0.007~0.26μg·g^(-1)。测定核级海绵锆样品11次,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8.0%。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0%~111%。  相似文献   

14.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快速测定锑矿石中伴生及有害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锑矿石中9个次量伴生及有害元素Cu、Pb、Zn、As、Co、Ni、W、Ba、S.选用国家标准物质和人工合成标准参考物质建立校准工作曲线,采用经验系数法和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和元素重叠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低、精密度(RSD,n=12)小于5%,测定结果与参考值或化学值一致性良好.与化学法相比,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有效解决化学法在锑矿石伴生、有害等微量组分分析中过程烦琐、干扰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N36锆合金中微量钠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对样品溶解方法、观测方式、谱线选择、基体效应干扰等对实验的影响进行了讨论。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确定了最佳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功率、等离子气流量、辅助气流量、雾化气流量。实验结果表明,锆基体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本实验中,采用基体匹配消除干扰,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的仪器测定参数下,使用N36锆合金样品对本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进行验证,相对标准偏差(RSD,n=11)<5%,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所建立的方法快捷、简便、准确,满足核用N36锆合金中微量钠元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作为一个以交流示波极谱曲线图形的变化来判断终点的方法已应用于许多元素的测定。本文根据pH5-6时铅在示波极谱图上有敏锐的切口,试验了一个间接测定高含量锆的方法,即加入过量EDTA络合锆,用铅反滴定至出现铅之切口为终点。干扰元素用钛铁试剂和丙二酸掩蔽。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不经任何分离手续。由于过量EDTA存在避免了锆盐的水解,可在常温下滴定,掩蔽剂与干扰离子形成的有色络合物由于终点直观不影响测定,优于文献采用的方法。本法可应用于锆英石单矿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铜锆中间合金中铜、锆的测定方法。试样经高氯酸、硝酸分解后,采用电解法测定铜:分离铜后的电解液,经盐酸处理后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锆。该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铜0.19%。锆0.15%。  相似文献   

18.
XRF–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的主次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主次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混合熔剂Li2B4O7–Li BO2(质量比为67∶33)与试样在高温中熔融制得玻璃熔片,以X荧光法分析土壤样品中主元素(Al,Si,Fe,S,Mn,P,Ti);采用混合酸消解玻璃熔片,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样品中次元素(Cd,Cr,Cu,Ni,Pb,Na,K,Ca,Mg,Co)。在选定的条件下,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5~100μg/g,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9)。采用该法对土壤标准物质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一致。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土壤样品中主次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谱直读型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锆及锆合金中的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样品在1 000℃下灼烧4h后,与氯化银载体按4比1的质量比混合后,填充于4mm×2mm的石墨电极中,以10 A的直流电弧激发,持续40s,采用电荷耦合器件检测器进行检测。16种元素的线性范围均为0.000 3%~0.030 0%,检出限(3s)均小于2.6mg·L~(-1)。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6.7%~12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硫化物矿石中Cu、Pb、Zn三种元素的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四酸(HCl+HNO3+HClO4+HF)溶样法,采用简单的盐酸和硝酸溶解矿石,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选择干扰少且灵敏度高的谱线作为待测元素的分析谱线,采用左右两点扣背景的方法校正光谱干扰和基体匹配方法消除物理干扰,用GBW07162和GBW07163等不同种类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在10%以内,测定结果都在标准值的误差范围内,符合地质矿产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