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85年5—6月间对乌鲁木齐市主要商业区及部分中、小商业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对乌市商业中心等级系统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级分类,将全市商业中心划分为五个等级,八组商业中心,对已形成的商业中心分布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现对桥梁的监测并对桥梁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安全性。但在对桥梁进行监测时,参数众多,数据繁杂,难以通过简单传统的方法对桥梁健康状态进行准确评估,为了融合不同类型监测参数和同一类型参数的多点异步数据,获得对桥梁的健康状态的一致性评估,提出了一种针对桥梁健康状态评估的基于二级神经网络集成的融合评估方法,以降低监测数据的多源融合过程的复杂度,提高桥梁健康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番茄果肉及果芯的固形物进行低温分离提取,并分别采用这二种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提取物对大鼠的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果芯固形物对大鼠血栓抑制效果优于果肉固形物.  相似文献   

4.
具有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的一个注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具有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提出了两种攻击方法.此外,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得出结论:改进方案比原方案更安全,并且消息恢复过程只需要计算一次大数模幂乘和两次单向函数.  相似文献   

5.
对具有完美匹配的无向图的顶点覆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个相关的问题,并对它们的难解性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线性光纤环镜,研究了初始啁啾对基态光孤子放大特性的影响.运用分步傅里叶法对脉冲传输方程进行求解,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啁啾对孤子脉冲的放大起到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在50 m左右的距离内,脉冲的放大与压缩效应同时存在;而负啁啾抑制孤子脉冲的放大,造成信号的衰减.通过研究初始脉冲的脉宽对孤子峰值的放大,证明了正啁啾对孤子脉冲的放大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舟山群岛药用海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舟山群岛海藻的调查和分析,对72种藻类进行了药用研究,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7种海藻作详细的药用描述.  相似文献   

8.
用Floquet方法计算电子通过含时的双δ势的透射系数.其优点在于对任何谐振势垒的强度和频率都适用.同时此方法还可以将含时的问题转化为非含时问题,进而解决含时势垒的透射问题.通过对透射系数的计算,着重考虑初相对透射系数的影响,并且详细地考察电子从任意的一个通道到任意的另一个通道的几率.结果表明初相不仅对总的透射系数有调制作用而且对通道间的传榆也有调制作用.而对于透射系数的影响程度强弱则完全取决于系统所设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对橡胶连续的收盘价原始数据和降噪后数据进行预测,并对拟合得到的2个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时间序列降噪后,再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预测模拟,相比直接用原始数据得到预测结果要精确得多,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动力学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住房保障水平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分析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的因果回路图,构建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恩格尔系数的SD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实施土地供给政策和社会保障性支出政策对保障性住房规模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增加对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有促进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提高保障性住房规模和优化消费结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测定计算了圆沙古城遗址一带33个沙丘沙和36个剖面沙样品的粒度参数,总样品平均粒径变化于1.19-4.07Φ之间,均值3.21Φ,平均粒径2~3Φ间样品占总数的17%,3~4Φ间样品占总数的77%.其中沙丘沙平均粒径为2.96Φ,标准偏差范围在0.27~1.60Φ之间,偏度由极负偏至极正偏(-0.77~1),峰度值介于0.45~1.83之间,剖面沙平均粒径3.43Φ,标准偏差在0.16~1.47Φ之间,偏度由极负偏至正偏(-0.78~0.12),峰度值介于0.67~6.29.认为该研究区沙物质组成以极细沙为主,细沙为次;沙丘沙以受风力影响为主,而剖面沉积物则多受水力作用.与前人研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北缘的粒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三个地区沙物质粒度特征存在差别,反映了沙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对钱塘江中沉积物粒度的研究,前人多关注横剖面的粒度变化.为了解钱塘江沉积物粒度在流向上的变化特征,在下沙段(下沙大桥至江东大桥)进行粒度采样,对含泥砂悬浮物样品和砂泥样品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粒度在1.45~3500μm,属粘土至砾组分,以粉砂组分占比最多;粒径均值为3.24~5.92μm,位于粉砂至极细砂范围;粒度频率呈多峰分布,分选差至分选非常差,峰度为非常尖峰至宽峰.在该区间的直流河段粒度特征相似,而在下沙大桥河流弯曲的凸岸处粒度特征不同.反映该处水动力条件复杂,可能同时受到层流和紊流的影响.最大水流分量在下沙大桥凸岸处最小,在直流河段随流向逐渐减小.粒度和最大水流分量特征受钱塘江下沙段河流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94年度宁波大学全体本科生1860名(男1270名,女590名)有关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的测量数据与91年全国样本相比较,用t检验比较91届本科生1994与1991年所测上述四项体测数据之间的差异,测定结果分析表明宁波大学学生肺活量与机能指数低于全国样本,差异非常显著。91届学生94年比91年胸围、肺活量有明显增加,但94年肺活量的均值仍较全国样本低。提出学生今后应加强长跑、游泳等项目的锻炼,以增加肺活量,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体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器视觉的梭子蟹质量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梭子蟹养殖定期质量估计的方法是捕捞部分梭子蟹进行称重,会对其造成物理和应激伤害,且检测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梭子蟹的质量进行估计.通过摄像头拍摄不同生长阶段的梭子蟹图像,对图像进行模板校正及图像分割,提取梭子蟹面积特征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面积和质量进行拟合,其中二次多项式相关性最好可达到0.9220,测试平均相对误差6.40%,证明该方法可以满足梭子蟹质量估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993年,在江苏吕泗海域选取了若干取样点,共采集海水、沉积物和毛蚶各类样品132个.经过处理后,用空斑法对其中肠道病毒进行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和PCR方法对其中甲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用免疫电镜法对部分样品中的甲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东凌港1991年10月、1993年4月的沉积物样品和1993年4月的毛蚶样品、以及大洋港1993年4月的沉积物样品中甲型肝炎病毒为阳性,肠道病毒为阴性.其它样品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非线性和周期性冲击特征, 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能量矩和改进量子粒子群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 基于小波去噪对滚动轴承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 对重构的故障信号进行EEMD并得到多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 利用能量矩方法计算出所需分量的能量矩并归一化, 将归一化后的能量特征参数作为量子粒子群BP神经网络的参数输入, 根据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分别在不同转速(载荷)下采集驱动端轴承的振动信号, 获取200个训练样本和80个测试样本, 并建立故障诊断模型. 基于文中模型对实际滚动轴承数据进行诊断,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转速(载荷)下测试的80个样本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新疆淡水藻类研究乌鲁木齐南山八一林场鼓藻属再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八一林场鼓藻属8种,2变种,其中7种,2变种以为新疆维吾乐自治区新记录,这些结果是对1991年6~7月所采集的20号标本经鉴定后获得的。  相似文献   

18.
于2004年3月从浙江省级中华草龟良种场采集5只乌龟(Chinemys reevesii).参照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了乌龟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在5个个体中都获得序列相同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长度为408bp,其中A、T、G、C含量分别为125bp(30.6%)、113bp(27、7%)、51bp(12.5%)、119bp(29.2%),与其他水生动物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10个新疆荒漠林下土壤样品,每个样品选择6个变量,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计算结果,将原分类的林灌草甸土和盐土两个类型,聚类为荒漠灌木林土、棕漠林土、棕漠林盐土、荒漠灌木林盐土四类.结果表明,在测量数据正确、选用土壤样品适当的情况下,模糊聚类分析是研究新疆荒漠林下土壤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收集自克孜尔石窟第69窟的14个壁画颜料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主要为氯铜矿,在表面泛黄的绿色样品中检出了藤黄;红色颜料为赤铁矿;在白色颜料样品中检出了磷氯铅矿-砷铅矿和石膏;在灰色颜料样品中检出了石膏与炭黑。表明初唐时期藤黄已被用作绘画颜料;在矿物颜料上罩染有机染料,体现了古人对矿物颜料和有机染料的高超使用技巧。研究有助于了解壁画的用材、绘制方式等信息,为壁画的研究、保护和修复提供参照和依据,同时也佐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