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可转换债券投资价值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既含债券性质又含期权性质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内含的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期权不是一般的标准期权,而是一种期权的买方有权将一个资产转化为另一个资产的奇异期权——交换期权.以前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很少对其内含期权的这一特点加以重视.本文从对交换期权的定价角度入手,利用转换计价单位的方法,推导可转换债券的定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处理公司破产重组问题,综合采用结构化方法和最优停时技巧,基于美国破产保护法第十一章,分析了有限到期日公司债券的定价问题,本质上为最优停时问题.用偏微分方程法证明了最佳破产边界的存在唯一性和单调性,得到了公司策略债务支付息票的显式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在美国破产保护法第十一章下,公司的破产率更高,股东可通过提前宣布破产而获益,而债权人能否获益依赖于谈判因子和谈判费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债券是一种风险型债券,本文首先对风险型公司债券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将违约看作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强度过程,建立了基于随机强度的公司债券估值模型,并在考虑市场风险与违约风险相关性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应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模型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固定收益衍生品的定价问题,在波动率为相应的远期测度下的Ornstein-Uhlenbeck过程的模型框架下,给出了利率上限和债券期权的定价公式.同时,应用Homotopy方法解决了定价公式中产生的偏微分方程,使其以函数级数和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对级数和形式的解的收敛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出现了高级金融衍生品,可转换债券就是其中之一.双分数布朗运动是更一般的高斯过程,能描述更多的随机现象;而Ornstein-Uhlenback过程是一类重要的移动平均过程.本文考虑突发事件的影响,假定股票预期收益率和股价波动率都为常数,构建双分数跳-扩散Ornstein-Uhlenback过程下的模型,应用保险精算方法,获得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7.
用严格的数学推导揭示了还原利率与使用权年限之间存在的关系。设qi(i=1,2,…,n,…)为i年期的存款利率,设pi(i=1,…,n,…)表示使用权年限为i年的无风险还原利率,在可允许性条件q1<q2≤…≤qn≤…,在其他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成立严格的不等式:p1<p2<…<pn<…,其中pn是方程在区间(p(n-1),qn)上的唯一解。这里,p1=q1,(n=1,2,…)。应用到中国现阶段的土地估价及其他资产估价方面,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①导出了有限年期资产评估时折现率(还原利率)确定的一般化公式;②证明了土地使用权年限大于一年的土地还原利率必须严格大于一年期存款利率;③证明了剩余使用年限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时所选取的土地还原率rm严格小于法定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时用的还原利率rn;④导出了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期限为n年的债券的发行价格计算的一般公式;⑤导出了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期限为n年的债券在以收益折现原则下的评估价格计算的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8.
在分数布朗运动环境下,假设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波动率、红利率和无风险利率都是时间的确定性连续函数,用通过等价概率测度变换,用拟鞅的方法,得到了分数布朗运动下有红利支付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模糊厌恶和指数效用情形下含汇率风险的稳健最优投资问题. 假定投资者是模糊厌恶且可投资无风险债券、国外股票和国内股票3种资产, 在最大化终端财富期望效用的目标下, 通过随机动态规划原理得到相应的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HJB方程和一阶最优条件得到模糊厌恶和模糊中性2种情形下最优投资策略的解析解, 最后给出数值结果和经济学解释. 结果表明, 模糊厌恶程度和汇率风险对最优投资策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从流体力学的观点出发,建立车、桥及流场的二维网格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人行天桥受到过往车辆产生的气流影响进行受力分析及流场速度矢量分析,得出追风效应的产生原理,并总结了使人行天桥钢箱梁产生振动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车速、车型产生的追风效应对人行天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违约风险的欧式未定权益的最优套期保值问题. 假定含违约风险衍生产品的标的资产满足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 则利用局部风险最小化方法获得含违约风险衍生产品的最优套期保值策略. 此外, 还考虑了在一个特别情况下, 研究了含违约风险的欧式看涨期权的最优套期保值问题, 并通过特征函数和傅里叶反演公式给出了明确的局部风险最小化套期保值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常利率下风险模型的保费强度与利率的关系,发现常利率的Poisson古典风险模型的保费强度与利率无关;而常利率更新风险模型的保费强度与利率有关,并求出了它们之间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是提升软件可信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以面向可信的软件开发过程风险辨识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analysis方法,结合软件项目开发风险相关的文献,采取高频词提取的方法,得出了前20大风险,并对需求、用户、供应商等前10大风险进行了重点阐述.给出了可信软件风险识别的等级全息框架,以产品、项目管理、项目结果、属性等10个视角全息辨识可信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与等级可变的不同风险情景识别过程相结合,为可信软件的风险识别构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 以国泰安2008~2012年近万所上市公司作为对象, 应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检验有关上市公司从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降低自身公司风险的假说是否成立. 测试后发现, 目前上市公司从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将增加自身公司的风险, 且上市公司高管对于公司风险可进一步把控及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风险度量的投资组合模型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以收益一波动比率为标准,对基于不同风险度量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实证比较,并分别以风险弹性和收益一波动比率为比较标准,以模拟退火算法作为投资组合模型的求解算法,对均值一方差模型、绝对离差模型和半方差模型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构造投资组合时,半方差模型优于均值一方差模型和绝对离差模型,而绝对离差模型又优于均值一方差模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通过对宁波地区730名民众的调查,研究了人们对非典疫情的风险认知特点及其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非典疫情发布的信息渠道影响民众对非典的风险认知,宁波民众主要是通过分析控制患者死亡的数量来评估非典风险的大小;民众对非典疫情的熟悉度也影响风险认知;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群体对非典疫情的心理反应和预警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在面对非典危险时相对表现更紧张,农村居民面对非典疫情的认识、心理及行为状况与其他群体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半绝对离差证券组合投资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提出“半绝对离差”这一新的风险度量工具,并与证券收益率的半方差、绝对离差进行比较,给出了基于半绝对离差的证券组合投资模型,该模型采用半绝对离差作为风险的度量工具,综合了半方差的向下风险和绝对离差的一阶矩在的优点,利用“上证30指数”中的30种成分股票作为样本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与Markowit模型和绝对离差模型的定性、定量比较中,半绝对离差模型能求解出更优的投资组合,是一种更有效的组合投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系统分析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及评估过程的基础上,针对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信息难以量化处理的问题,引入贝叶斯网络推理算法,并结合专家知识给出贝叶斯网络下的推理规则条件概率矩阵,从而构建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实例分析了基于此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算法,较为准确地了反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等级,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台风灾害下公路上构筑物种类多样、数量众多的特点, 提出一种快速化、智能化的公路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在对公路灾害风险的可能性分析中, 建立边坡、桥梁、隧道出入口、路基以及路面统一框架下的三层灾害风险事故可能性指标体系, 其中承灾体自身因素的底层指标根据不同构筑物特点, 从关键风险指标、构筑物自身状况和承灾体破坏因子三个方面选取, 从而使自动化、智能化评估成为可能; 在对公路灾害风险损失的定量计算中, 将事故可能性和事故损失耦合, 实现公路事故损失的风险评估自动化; 更加注重事故预防性和智能巡检, 建立了侧重于事故可能性的非对称公路灾害风险计算方法, 风险评估结果量化在0到1的范围内. 开发出相关的智能化风险评估系统平台, 实现对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影响下的宁波市国省道公路的自动化、智能化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 该评估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形成台风灾害下公路上多种构筑物的风险评估, 便于筛选重点巡检对象.  相似文献   

20.
跨市场风险传染是在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业务融合的过程中,金融风险跨越原有金融分业经营界限由某一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向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传导的机制.本文通过构造资本市场三大价格指数,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次贷危机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股票市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是资本市场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的主要形式,股票市场对信贷市场的影响时间更长,而股票市场对票据市场的冲击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